“试卷收上去的那一刻,我忽然好想你,好想立刻冲出考场,看看你有没有在等我。”
-
高考第一天下午,天阴沉得像要落雨。
理综结束铃响那刻,纪希仿佛从一场漫长的战争中走出来,整个人虚脱地靠在椅子上,眼睛望着卷子,却没力气再检查一遍。
监考老师一声令下:“把笔放下。”
她顺从地放下笔,听着试卷哗啦啦被收走的声音,心跳忽然变得混乱又沉重。
那声音像是结束,也像是告别。
考场里传出窸窸窣窣的收拾声,有人小声哭了,有人笑着说“终于结束了”,也有人怔怔坐着,像还没回过神。
纪希站起身,手指紧握着黑色水笔。她看了一眼窗外,天边压着厚重的云层,风在吹,像极了她心里的那个问句:
——文岚呢?
她在等我吗?
—
教学楼外的台阶上挤满了人,家长、同学、老师、送水志愿者混杂在人群里。
纪希几乎是第一批冲出考场的学生,她在门口来回张望,却没找到熟悉的那张脸。
雨滴落下来。
风吹得她睫毛一阵发抖。
首到耳边传来一句轻轻的呼唤——
“纪希。”
她猛然转头。
文岚穿着校服外套,站在不远处,举着伞,眼神带着疲惫却依旧温柔。
“我在这。”
她跑过去,一头扑进文岚怀里。
雨更大了,人群在远处喧闹,她们却像站在一个静音世界。
“你来得好慢。”纪希嘟囔,声音有点哑,“我刚才以为你走了。”
“我去买了你喜欢的牛奶。”文岚把温热的牛奶递过去,“想给你一个结束的仪式。”
纪希接过来,低头喝了一口,眼睛忽然就红了。
“结束了吗?”
“嗯,结束了。”
“可是……我一点都不开心。”
“因为你怕,结束也意味着告别。”
“嗯。”
文岚没有说话,只是抬起手,为她擦掉眼角的雨水。
“不会的。”她轻轻说,“不会是告别。”
“我们说好了的。”
—
那天晚上,她们没有回家,而是一起去了附近的24小时书店。
夏天的夜晚潮湿燥热,书店却凉爽安静,玻璃窗上映着她们靠在一起的倒影。
两人坐在靠窗的角落,一人拿着一本小说,一人抱着膝盖发呆。
纪希忽然笑了。
“我们好像在补偿过去所有没能拥有的自由。”
“是啊,”文岚伸个懒腰,“我高中三年最自由的一天,就是今天。”
“那你怕吗?”
“怕什么?”
“怕……我们的未来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顺利。”
文岚看她一眼,声音比她自己都还坚定:“不怕。”
“因为我从来没想过未来一定会顺利。”
“但我想过,只要你还在我身边,不顺利也没关系。”
纪希咬了咬唇,低头轻轻靠在她肩上。
“我有点舍不得你。”
“为什么?”
“因为明天开始,我们可能不会每天见面了。”
文岚沉默了一下:“我知道。”
“家里安排我后天去外地看大学。”
“我也要离开这个城市一段时间。”纪希说,“妈妈想让我去北京补录一个语言项目。”
她们对视一眼。
心里都很清楚,那些“短暂的安排”,很可能就会成为“拉开的距离”。
—
第二天清晨。
她们在地铁站前拥抱告别。
站在早高峰的人群里,两人却像刻意慢下来的分针。
“文岚,”纪希低声说,“你会想我吗?”
“会。”
“那你能不能——”
话没说完,文岚就凑上来,在她唇角轻轻吻了一下。
只是一下,很轻,却带着雨水的味道,还有夜色未散的温柔。
“别问了,”她轻声说,“我在等你。”
—
从那天起,她们开始了各自的短暂分别。
纪希住进了北京的学生公寓,白天上课,晚上写报告,生活仿佛重新回到一个井然有序的节奏。
而每晚十点,她一定会收到文岚的信息。
有时候是:
“今天吃了桂花糕,你上次说喜欢。”
有时候是:
“我看到你以前最爱的那种项链了,好像只有在你身上才好看。”
也有时候,只是一句:
“想你。”
纪希从未错过任何一条回复。
她也学会了用一些更首接的方式回应:
“等我,文岚。”
“我会去你填的城市。”
“我们不是高中恋爱,我们会一起生活。”
—
------时差与雨夜------
有一晚,北京下暴雨,纪希躺在床上睡不着。
她看着天花板,忽然意识到:
她真的好想念她。
那种想念像洪水一样漫上来,冲毁她努力维持的平静与冷静。
她拨了通电话。
很快,那边接了。
“文岚,”她哽咽着说,“我想你。”
“我也想你。”
“我们还会见面吧?”
“当然。”
“你确定吗?”
那边沉默了三秒,然后轻声回道:
“我发誓。我们一定还会再见面。”
—
这一晚,她梦见海边。
她牵着文岚的手,站在日出前最黑的时刻。
她说:“我们没有分开。”
文岚点头:“我们只是,为了更长久地在一起,各自准备了一会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