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想你会不会也像我一样,在某个陌生城市的凌晨,突然就很想很想见我。”
-
纪希到了北京后的第三天,搬进了项目部安排的临时宿舍。
房间不大,一张床,一张桌子,一面朝北的窗。
窗外看不到海,也看不到熟悉的操场,只有灰蒙蒙的天和高楼。
她坐在窗边第一晚就意识到——自己真的离开文岚了,离开那段熟悉得可以闭眼走完的校园生活了。
白天她和十几个学生一起上课,讨论、练习、模拟考核,每一分钟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
可一到晚上,世界就变得安静下来。
而思念开始在安静里疯长。
她重新翻出那个旧日记本,是高二寒假的时候文岚偷偷塞进她书包的,上面画着几只手写的小猫,封皮己经有些磨损。
她翻开第一页。
写下:
Day 1
我来北京了。
你那边天气好吗?
我在地铁上看到两个女生手牵手下车,我心里有一瞬间刺了一下,想起我们那天在操场的晚风。
——想你。
—
而此时此刻的文岚,在南方城市X大附属预备学院的宿舍楼内,也在给纪希发着信息。
“今天路过校门口,有个女孩骑单车路过时放了一首陈奕迅的《红玫瑰》。”
“你知道吗?我真的太想你了。”
她没有告诉纪希,自己初试考试后被安排进了强化班,每天晚上要做一堆别人都写不完的卷子,周末还要去做心理压力评估。
她怕纪希担心。
怕她觉得自己不好。
可每当夜深,别人都在打电话、开视频、刷剧、聊八卦的时候,她就一个人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手机静音放在一旁,盯着那个没有再亮起的界面。
—
她们渐渐形成了一种属于异地恋的“节律”。
纪希每天晚上十点会给她发一张照片,有时是书桌上新买的便利贴,有时是洗完澡后的素颜自拍,有时只是她手心里一个纸团,纸上写着:
“今天想你次数:23。”
文岚则每隔两天写一封电子信,通过邮箱发给纪希。
纪希会收藏进“只属于她的文件夹”,每封信都命名为:
“To my sunshine”+ 日期。
有一封,纪希特别记得。
To my sunshine / July 10
今天的午后我在草地上趴了一会儿,天空特别蓝。
旁边坐着一对情侣,他们用很轻很轻的声音互相讲笑话。
我突然在想——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像他们那样,不再藏着掖着,不再在意别人眼光。
我不想再只在夜晚想你,不想只在听某首歌时偷偷掉眼泪。
你能不能快点来找我?
——想你,每一秒。
那封信她看了七次。
每一次都心跳如鼓。
—
异地的日子就这样在“想念+倒数+偶尔通话”的节奏中缓慢流淌。
回去前的倒数,都成了她们心里偷偷期待的倒计时。
她们会互发一个暗号:“见面倒计时 X 天。”
比如:
“见面倒计时 10天。”
“到时候见面我想让你摸我头。”
“见面倒计时 7天。”
“我要你亲我一下再说话。”
“见面倒计时 1天。”
“我洗好头了,穿了你说好看的白裙子。”
—
终于,综评结束的第一场见面。
是在老家市中心的小站门口。
纪希一出站就看到了她。
文岚穿着牛仔背带裤和一件米白色的T恤,扎着半马尾,手里举着一个写着“欢迎回家·纪希同学”的手写牌子。
纪希一下子就笑了,行李箱拖着没跑两步就被她抱住了。
“你看起来瘦了。”她抱着她低声说。
“你才瘦了。”文岚回抱,“你眼睛都陷下去了。”
“是因为晚上想你,睡不着。”
“那今天晚上让我哄你睡觉。”
她们站在熙熙攘攘的人流里,像世界中心那样彼此环绕、拥抱、确认彼此依然在身边。
—
那天晚上,文岚真的去纪希的出租屋住了。
她们洗完澡后躺在床上,像从前一样侧身面对面。
没有激烈的吻、没有太多话。
只是手指轻轻扣住,彼此呼吸交错。
“你有想过未来我们可能会住在一起吗?”纪希轻声问。
“我不止想过,我计划过。”文岚眨眨眼,“等大学之后,找个可以租两室一厅的小屋,买同款的牙刷杯、拖鞋、台灯。”
“然后我做饭,你收拾。”
“你不怕别人说吗?”
“我怕过。”
“现在呢?”
“现在……”文岚伸手轻轻点了一下她鼻尖,“我只怕你不在。”
纪希没说话,眼泪默默滑进枕头。
她知道,这段感情,从一开始就不是一场容易的爱。
但她也知道——
从第一次遇见文岚开始,她就没想过要放弃。
哪怕是两座城市、两条轨迹、两个家庭、无数种目光。
她都愿意努力去靠近她,努力成为,能留在她身边的那个人。
—
--日记中最后的一页--
Day 18
今天是你来看我的第六天。
我们一起吃了冒菜,去南街买了情侣钥匙扣。
你说:“我们以后要一首这样,哪怕很苦,也不要松手。”
我说:“你要记得我用日记数着见你的每一天。”
我们从来都不是普通的恋人。
可我相信,我们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普通日常。
——我爱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