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习惯靠近人,可你靠近的时候,我没躲。”
“下面是正式编排的座位名单,各班主任请按照名单张贴教室门口,学生在上午第二节课后自行入座,不得私自更换。”开学第五天,年级组统一安排“班内座位调整”。
在此之前,座位只是临时编排,如今,依据入学考试排名和老师的综合评估,首次正式的座位分布即将尘埃落定。
早读课下,整个班级瞬间沸腾起来,仿佛被丢进了热油锅里。
同学们的状态各异,有的兴奋得满脸通红,眼睛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芒,仿佛即将开启一场奇妙的冒险;有的则焦虑地皱着眉头,不停地咬着嘴唇,在教室里来回踱步,嘴里还念念有词;还有的则暗暗在心里打着小算盘,计算着“我能不能坐在谁谁谁的旁边”,眼神中透露出渴望与算计。
甚至有个别胆子大的,悄悄溜到班主任办公室门口,试图找班主任走关系,换到一个心仪的座位。
纪希静静地站在人群之外,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
她看完贴在黑板旁的纸,表情没有丝毫起伏,就像一潭平静的湖水。
靠窗第三排左侧,这个位置安静又舒适,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桌面上,温暖而不刺眼。
她名字的右边写着另一个人:文岚。
她知道这个名字。
那个在考试前热情地和她搭话,声音清脆得如同银铃般悦耳;考试时一首偷偷看她背影,眼神中充满了好奇与敬佩;食堂门口曾向她点头笑,笑容如同春日里绽放的花朵般灿烂的人。她对这种人本能地有些戒备,在她看来,热情容易让人产生期待,而期待往往意味着落空,一旦落空,那种失望的感觉就像冰冷的潮水,会将人淹没。
纪希背着书包,迈着缓慢而沉稳的步伐走到自己新座位,动作一贯安静而整齐。
她轻轻地把书放下,又小心翼翼地打开抽屉,将书本一本本摆放整齐,仿佛在完成一项神圣的仪式。
这时,文岚也到了。她风风火火地冲进教室,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动作十分豪爽。
她扫一眼桌面,发现己经被整理得整整齐齐,书本摆放有序,笔也整齐地躺在笔袋里。
“你来得好早。”她侧头冲纪希笑了笑,那笑容如同阳光般灿烂,让人心里暖融融的,“我们以后就是正式同桌啦,搭档愉快。”
纪希微微偏头,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嗯。”她的声音就像一片轻盈的羽毛,轻轻飘落在空气中。
文岚很快注意到,纪希说话永远带着一层雾,好像声音一出口就被吸进了深海里,让人捉摸不透。
她坐在一旁,偷偷打量纪希的书桌:用的是灰蓝色的书皮,颜色淡雅而宁静;笔袋极简,没有贴纸没有挂件,简约而不失格调;一支黑笔一支红笔,一把首尺,摆放得整整齐齐,就像她整个人一样——干净到近乎冷感。
“我数学错了三道大题。”文岚低声说,像是在和自己讲话,声音中带着一丝懊恼。
“你全对吧?”她又抬起头,期待地看着纪希。
纪希没否认,只是轻轻地点点头。
“……真厉害。”文岚轻轻咬着笔头,像是在斟酌语气,“我有点想追上你来着,至少别差太远。”这话听起来像调侃,却带着认真,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执着。
纪希愣了一下,轻轻转过头看了她一眼。
这是她第一次正视文岚——女孩的眼睛是很明亮的黑色,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星,睫毛很长,像两把小扇子;皮肤带着细微的夏天褪去后的红,透着一种健康的光泽;嘴角总是翘着一点点弧度,就像她天生带着笑,让人看了心里莫名地欢喜。
“为什么?”纪希问,声音不高,却很清晰,仿佛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泛起层层涟漪。
文岚眨了眨眼,笑着说:“可能是……有点不服气吧?还有点想了解你。”
她顿了顿,又补一句,“你是那种不太愿意让人靠近的人吧。”
纪希没说话,只是指尖捻着衣角下摆,默默地——没有否认。
她的手指微微用力,衣角被捻出了一道道褶皱,就像她此刻有些慌乱的内心。
那天上午是语文课。老师讲的是《荷塘月色》,那优美的文字如同潺潺的溪流,在教室里流淌。老师让每个小组轮流朗读,纪希所在的那组正好轮到她和文岚。
“纪希,文岚,你俩一组朗读这段。”老师微笑着说道。
纪希怔了怔。
朗读是她最不喜欢的课堂活动之一,声音的暴露让她感到不安,目光的集中让她如坐针毡,节奏的对抗更是让她觉得无比煎熬。
她起身,声音初始有些轻,像窗外风吹起的荷叶边缘,“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总想找个地方逃避。”
她的咬字清晰,每个词都像被细细拣过,有种难以言说的节制,仿佛在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自己内心的世界。
到文岚时,声音明显带了情绪的上扬,“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她的声音充满了感情,仿佛自己就置身于那片美丽的荷塘之中,与文中的景色融为一体。
老师点点头,“不错,朗读是有感情的。”
文岚坐下时偏头小声说:“你读得很好听,只是太像在梦游了。”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调侃,眼神中却满是真诚。
纪希不习惯被夸,也不习惯玩笑,她低头翻着书页,耳朵却红了,那抹红晕就像天边的晚霞,美丽而又羞涩。
放学前最后一节是晚自习自习课。
教室里安静极了,只能听到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的声音。
纪希翻出自己的错题本,认真地一条条整理,手写字迹端正严谨,每一个字都仿佛是她用心雕刻出来的艺术品。
文岚坐在旁边,时不时抬眼看她一眼,眼神中充满了敬佩和羡慕。
她默默把自己手上的题错了一道之后划掉,拿出纪希那天做过的同一类型练习,重新做了一遍。
她做得很认真,眉头微微皱起,仿佛在和那些难题进行一场激烈的战斗。
没人知道她到底有多用力地在追——她每天早起晚睡,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她会反复钻研,首到彻底弄明白为止;她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只为了能离纪希更近一点。
也没人知道,她并不真的喜欢考试,但她从来没这么渴望“接近”一个人。
在她心中,纪希就像一座神秘的山峰,她想要攀登上去,去探索那山峰上的美景,去了解那个神秘而又优秀的女孩。
晚上回到家纪希写日记:
“她说我像梦游。
她说她想追上我。
她对别人都这样吗?”
而文岚,在手机备忘录里写下:
“我希望她能习惯我坐在她身边,
就像习惯每天的课表。”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纪希和文岚的相处也越来越多。
文岚的热情就像一团火,慢慢地融化了纪希心中的坚冰。
纪希开始习惯文岚坐在她身边,习惯她时不时的小调侃,习惯她在自己遇到难题时伸出援手。
有一次,纪希在数学题上卡住了,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焦虑。文岚看到后,轻轻地凑过来,看了看题目,然后耐心地给她讲解起来。她的讲解生动有趣,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师,把那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变得简单易懂。
纪希听着听着,眉头渐渐舒展开来,眼中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
从那以后,纪希不再像以前那样抗拒文岚的靠近。她发现自己其实并不讨厌这种温暖的感觉,反而有些享受。
她开始主动和文岚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纪希和文岚坐在校园的花园里。
微风轻轻拂过,带来阵阵花香。纪希看着文岚,真诚地说:“谢谢你,让我慢慢习惯了靠近。”
文岚笑着握住纪希的手,说:“不用谢,我也谢谢你,让我有机会走进你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