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小学生了,谁还记仇啊?
都重生小学生了,谁还记仇啊?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都重生小学生了,谁还记仇啊? > 第71章 朗诵会、报道与影响

第71章 朗诵会、报道与影响

加入书架
书名:
都重生小学生了,谁还记仇啊?
作者:
胖虎仙帝
本章字数:
5010
更新时间:
2025-07-02

21日晚,深圳大学国际会议中心。

第十九届青春诗会的重头戏——诗歌朗诵会,正在这里举行。

会场内外早己水泄不通。

大厅过道摩肩接踵,门口挤满了翘首以盼的人群,炽热的氛围仿佛重现了八十年代诗歌黄金时期的盛况。

聚光灯下,一个又一个诗人登台,朗诵自己的得意之作。

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

但当那个小小的身影——石大锤走向舞台中央时,整个会场安静了下来,好奇地看着他。

工作人员照例为他搬来一个垫脚的小凳子。

他站上去,调整了一下麦克风,慵懒却异常沉稳的声音透过音响流淌出来:

“下面,我朗诵一首自己的小诗,《给予》。”

给予

当你内心的两个声音争辩,不知以何为准时,

就给予;

当你发现自己的自私以为那是你的本来面目时,

就给予;

当你觉得你不值得被爱但依然有人爱你时,

就给予;

当你承受不住内心的丰盈时,

就给予;

而此刻,凌晨三点,我从蒙昧中醒来,

有一屋子的花想要给你。

简单的意象,首抵人心的力量。

诗中那份超越年龄的洞察、饱含哲思的劝勉,以及结尾处“一屋子的花”所迸发的纯真与丰盈,在石大锤清澈的声音演绎下,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短暂的寂静后,掌声如同滚雷般炸响,经久不息!

台下许多观众,尤其是年轻学生,眼中闪烁着感动的光芒,有人甚至跟着低声复诵“就给予……”。

这无疑是当晚的最高潮!

朗诵会结束,石大锤立刻被热情的观众包围。

镁光灯疯狂闪烁,话筒争先恐后地递到他面前:

“大锤,这首诗的灵感来源是什么?”

“你如何看待‘给予’与自我的关系?”

“能给我签个名吗?就签在这本诗刊上!”

“小朋友,看这里!合个影好吗?”

他小小的身影几乎被淹没在人群里。

王船山和几位相熟的青年诗人不得不临时充当起“保镖”,护着他艰难地往外移动。

石大锤努力保持着礼貌的微笑,认真回答着能听清的问题,小手在递过来的书页、笔记本上飞快地签下名字,心里却默默想着:

“门口穿红裙子的姐姐挤了我三次…记仇本要更新了。”

22号下午。深圳文锦中学会堂。

青春诗会的热度并未消退,另一场更加火热的诗歌朗诵会在这里举行。

会场气氛同样热烈,甚至带着点狂热的因子。

当石大锤再次登台,台下立刻爆发出比欢迎其他诗人更响亮、更持久的欢呼和掌声。

他朗诵了另一首短诗,同样收获了满堂彩。

散场后,情形比昨晚更加“壮观”。

不仅学生、文学爱好者围堵,连一些闻风而来的家长也带着孩子,希望能近距离接触这位“天才小诗人”,想要沾沾“灵气”。

签名、合影的要求应接不暇,提问也更加五花八门:

“大锤,你平时看什么动画片?”

“你写作业快吗?写诗会影响学习吗?”

“给我们家孩子写句鼓励的话吧!”

石大锤感觉自己像个被围观的“稀有生物”,小脸上的笑容有点僵硬,内心的小人儿在呐喊:

“我只是个孩子啊!”

但他依然维持着基本的礼貌,只是签名的手速更快了,脑海中的记仇本蠢蠢欲动。

与此同时,随着各大媒体的报道,舆论场彻底引爆!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以“八岁天才诗人闪耀青春诗会”为题,播出了石大锤在座谈会发言和朗诵会的片段,重点突出了他超越年龄的哲思与诗歌才华。

播音员沉稳的声音评价道:

“这位来自甘肃乡村的小学生,以其独特的生命感悟和惊人的诗歌天赋,为当代诗坛注入了一股清泉。”

《文艺报》头版刊发深度评论文章《“老灵魂”与童真诗心——石大锤诗歌现象解读》,分析其诗歌中的双重特质。

《华夏时报》文化版头条《八岁诗人石大锤引爆诗会,传统与现代的奇妙融合》。

《南方都市报》《北京青年报》均以大篇幅图文并茂地报道了诗会盛况,石大锤无疑是报道的绝对主角,他被观众包围、认真签名的照片占据了显著位置。

《深圳晚报》头版标题《鹏城诗坛刮起“石大锤旋风”!》。

《深圳特区报》文化版整版报道《第十九届青春诗会圆满落幕,八岁天才诗人成最大亮点》。

《晶报》则捕捉了更生活化的瞬间,标题是《签不完的名,合不完的影!石大锤成诗会“现象级”小明星》。

诗人下榻的酒店里,每天早餐时间都像小型新闻发布现场。

诗人们从街上回来,总会带回厚厚一摞当日报纸,迫不及待地翻找关于自己和诗会的报道。

而几乎每一份报纸上,石大锤的名字和照片都赫然在列。

大家传阅着,惊叹着,议论着:

“看看,央媒都上了,这影响力!”

“《文艺报》这评论写得挺深啊,把‘老灵魂’点出来了。”

“哈哈,《晶报》这张照片,大锤这小表情,累懵了吧?”

石大锤安静地坐在一边,小口喝着牛奶,瞄着报纸上自己或严肃或略显茫然的照片,内心毫无波澜,甚至有点想笑:

“拍得真傻。”

但他清楚地感觉到,一股巨大的名气的热浪,正以深圳为中心,汹涌地扑向全国。

千里之外,金城钢笔厂厂长办公室。

马厂长靠在宽大的皮椅上,面前的电视正重播着央视关于石大锤的新闻。

看着屏幕上那个侃侃而谈、被众人簇拥的小小身影,马厂长的嘴角几乎咧到了耳根,眼睛笑成了一条缝,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

“好!好啊!”他忍不住拍了下大腿,对着旁边同样喜气洋洋的销售科长说,“看见没?什么叫眼光?什么叫投资?签下石大锤,绝对是我今年最英明的决定!”

他仿佛己经看到,印着石大锤拿着金城钢笔书写广告词的广告牌竖立在全国各地文具店,印着他名字和诗句的精装笔记本、钢笔礼盒在书店热销,金城钢笔的品牌形象随着这位“天才诗人”的热度水涨船高……

这哪里是代言人,分明是一台行走的、自带巨大流量的“金城牌印钞机”!

“通知市场部和广告公司。”马厂长意气风发地站起来,“趁热打铁!石大锤的广告片拍摄和宣传方案,立刻给我提速!要最快、最好、最有‘文化味儿’地打出去!这股东风,我们金城钢笔借定了!”

马厂长乐呵呵地又看了一眼电视屏幕里那个小小的身影,仿佛看到了金灿灿的未来。

石大锤的“火”,己经烧到了金城钢笔的炉灶下,而且,这火势正越来越旺,照亮了无数双关注的眼睛,也点燃了无数或欣赏、或好奇、或商业的欲望。

石大锤,这个名字,正以火箭般的速度,从青春诗会的舞台,冲向全国公众的视野中心,炙手可热。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