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十三年春,扬州城内。
雨丝儿细细密密地飘着,苏云棠背着半旧的医箱,撑着一把青竹伞,站在胡家大宅门前。
她抬头望了眼雕梁画栋的朱红大门,整了整身上青布衣裙,这才上前叩响门环。
“吱呀”一声,门开了条缝,露出个小厮的半张脸,眼神带着点狐疑,上上下下地扫她。
“敢问这可是胡府?我姓苏,奉回春堂朱大夫的举荐,特来为贵府大小姐请脉调理。”
小厮见她虽一身粗布,可通身的气派却不似寻常医女,忙拱了拱手:“姑娘稍候,这就给您通传。”
不多时,一个穿着褐色大襟棉布衫、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婆子快步迎了出来,脸上堆着笑:
"可是苏姑娘?老奴姓刘,在大小姐跟前伺候。朱大夫早前就托人带过话,说姑娘您妙手,快请进吧。"
苏云棠收了伞,福身回礼:"有劳刘嬷嬷了。"
穿过气派的前厅和两进院落,转过一道簇新的朱红照壁,眼前是一座雅致清幽的小院,几竿翠竹被雨洗得发亮。
"这是我们家小姐住的清溪园,用的正是小姐的闺名。"刘嬷嬷轻声解释道,引着苏云棠往正屋走去。
正屋的雕花窗子敞着,一个穿着湖蓝襦裙的少女正倚在窗边,手里无意识地卷着一页书角。听见声响,她转过头来,目光落在苏云棠身上,莞尔一笑:
“嬷嬷,这位就是朱大夫说的那位苏姑娘?”
“回大小姐,正是呢。”
苏云棠上前两步,依着规矩行了个礼:“云棠见过胡小姐。”
胡清溪瞧着也就十五六岁光景,一根银打的梅花簪子斜斜绾着乌发,簪头两颗米粒大的珍珠随着她转头的动作轻轻晃。模样清秀,眉眼间带着一股子书卷气的温婉。
她打量着苏云棠,眼中有一丝掩饰不住的讶异。眼前这医女,一身青布衣裳洗得发白,却掩不住身上与生俱来的气度,举手投足间竟是满满大家闺秀的风范。
"苏姑娘快请起。朱大夫此前在阿娘面前推荐过你,夸赞你说医术不凡呢。"
"朱大夫谬赞了,不过是跟着长辈学过些粗浅医理。敢问胡小姐有何处不适?"苏云棠声音平和,眼神稳如古井,不卑不亢。
胡清溪示意她在旁边的绣墩上坐了,又唤丫鬟倒了茶过来:
"我时常觉得头痛眩晕,尤其月事将至时更是严重。前头也请过几位先生瞧过,也试过不少方子,总不见大好。朱大夫说,你或许有法子?"
苏云棠放下茶:"小姐若不介意,容我诊个脉?"
见胡清溪点头,苏云棠摆好脉枕,在胡清溪的手腕上轻轻搭上三指,左手诊完换右手,足足过了两刻钟,屋里静得只听见窗外细微的雨声。
末了,苏云棠收回手,思忖片刻道:"胡小姐脉象弦细,肝郁气滞,血海不畅。若信得过我,我可开一剂调理的方子,三日之内,当能见些舒缓。"
"当真?"胡清溪眼睛一亮,"那就有劳苏姑娘了。"
"不敢当。"苏云棠提笔蘸墨,在纸上写下方子,递给一旁的刘嬷嬷,耐心解释道,"这药早晚各煎一服,温热着喝。这里还有个安神的香囊,”她从医箱里取出一个素色小袋,“小姐睡前搁在枕边,能宁神助眠。”
胡清溪探头看了看那药方,又抬眼看看苏云棠执笔的手,那字迹清隽有力,绝非一日之功。"苏姑娘不仅医术好,字也写得极好。"
苏云棠握着笔的手指几不可查地顿了一下,随即微微垂了眼帘:“惭愧,小时曾跟着家中先生习过几年。”
"那更好了。"胡清溪轻轻一拍手,"我正缺个通晓医理又能识文断字的人在身边。不知苏姑娘可愿…..留在胡府,做我的贴身医女?"
苏云棠没想到这位大小姐竟如此爽快,不免有些惊讶,"能得小姐青睐,是云棠的福气,只不过…夫人那边…"
“阿娘那儿我去说!”胡清溪立刻接口,脸上是掩不住的欢喜,“她定会同意的!嬷嬷,快去把东边那间临着花窗的厢房收拾出来,给苏姑娘住!”
刘嬷嬷笑着应声去了。胡清溪则热络地拉过苏云棠的手,那手比苏云棠的暖些,也软些,"苏姑娘,咱们年纪相仿,以后就别拘礼了。我唤你云棠,你唤我清溪,可好?"
苏云棠微微一怔,随即点了点头,"好。"
胡清溪握着她的手,歪着头看她,“说来也怪,我头一回见你,就觉得……特别亲切,好像早己相识一般。"
苏云棠浅浅一笑,目光却轻轻飘向窗外那几竿滴着水的翠竹,没有应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