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践诺,数日前宣召诸勋贵仕宦之女入掖庭。环佩琳琅,粉黛盈阶,皆出身清贵、容色端丽。
乾宸王燕云起遍历其间,目挑心与,择其三姝,赐为侍妾。敕令既下,三女承恩,择吉日入府,以充侧室之位。
暮春的暖阳斜照王府角门,王府角门次第亮起红纱灯笼。三乘软轿停在垂花门外,轿帘缝隙间漏出的银铃声,惊得廊下铜鹤灯盏的烛火轻轻颤了颤。
燕云起斜倚在紫檀雕花榻上,指尖着皇后亲赐的鎏金如意。管家躬身禀道:"王爷,三位姑娘到了。"
话音未落,绣着并蒂莲的轿帘己被素手掀开,最左侧轿中步下的女子着绿白襦裙,鬓边斜簪一支竹节银钗,裙裾扫过青石板时悄无声息——正是杨竹榆。
她福身行礼时垂眸敛目,声音轻得像檐角飘落的雪:"妾身见过王爷。"
中间轿子走出的徐净婉,鹅黄披帛随风轻扬。她发髻上嵌着东珠点缀的云纹玉簪,屈膝时仪态端方。
"久慕王爷风采,今日得见,三生有幸。"说话间眉目含情,腕间的翡翠镯子撞出清越声响,倒比她的嗓音更清脆三分。
最后一乘轿子迟迟未动,首到夜风掀起猩红轿帘,才露出胡幼薇半张泛着胭脂红晕的脸却叫人挪不开眼。
她身着茜色薄纱襦裙,胸前鲛绡隐约透出一抹雪色,发间金步摇缀着的红宝石随着动作轻晃,在暮色里晃出妖冶的光。
"王爷让人家好等。"她咬着下唇轻笑,莲步轻移间,袖中突然滑落一方绣着鸳鸯的丝帕,正巧落在燕云起脚边。
燕云起垂眸望着丝帕上未干的胭脂印,忽的笑出声来。他拾起丝帕抛回,动作惊得胡幼薇睫毛轻颤:"既入了王府,便该守规矩。"
余光扫过另外两位侍妾,又道:"杨氏居听松阁,徐氏住墨韵轩,胡氏......"他盯着胡幼薇泛红的脸颊,尾音拖得极长,"就住醉红榭吧。"
更鼓初响时,三位侍妾各自入了院落。杨竹榆对着铜镜取下银钗,镜中倒影清冷淡然;徐净婉将《女诫》郑重放在案头,指尖抚过烫金书页。
醉红榭的窗纸上映出摇曳的人影。胡幼薇卸去钗环,镜中倒映着肩颈处未褪的朱砂痣,指尖却捏着支银簪——那是今日入府时,侧福晋陆氏贴身丫鬟悄悄塞给她的,簪头刻着半朵未开的雪莲。
听松阁内,杨竹榆正将案上的竹枝插进青瓷瓶。窗外传来极轻的脚步声,她屏息吹灭烛火,却见月光下闪过一抹茜色衣角——是嫡福晋的贴身嬷嬷,捧着食盒往墨韵轩去了。
墨韵轩的徐净婉展开新得的薛涛笺,提笔欲书时忽闻叩门声。开门见是嫡福晋身边的张嬷嬷,笑盈盈递过一碟桂花糕。
"嫡福晋念姑娘初来乍到,特意让厨房做的。"糕饼上印着精致的缠枝莲纹,与她腕间翡翠镯的纹路分毫不差。
与此同时,西院的陆氏正对着铜镜擦拭护甲。陪嫁丫鬟悄声禀道:"小姐,胡姑娘收下了雪莲簪,徐姑娘房里刚送进桂花糕......"
话音未落,窗外突然传来野猫厮打声,惊得廊下灯笼剧烈摇晃。陆氏冷笑一声,将护甲拍在妆台上:"皇后娘娘送来的人,倒要瞧瞧是哪路神仙。"
燕云起站在书房窗前,望着那点摇曳的烛火,字迹在月光下泛着冷意:"二女各有其用,杨氏可探陆氏底细,徐氏宜掌内府账目,胡氏......"
醉红榭的烛火却一首亮到天明,将这朱门深院的第一夜,都映在沉沉的夜色里。
“王爷且瞧。”胡幼薇指尖挑起西域进贡的鎏金铃铛,腕间红绳系着的九枚铃铛叮咚作响。
未等燕云起反应,她己赤足踩上猩红地毯,腰肢如蛇般扭动,薄纱广袖翻飞间,铃铛声与环佩叮当交织成靡靡之音。
烛火摇曳,将她的影子投在雕花屏风上,时而舒展如惊鸿,时而蜷曲似娇猫。
自胡幼薇入府,王府夜夜都能听见栖月阁传来的笑声。白日里,她常穿着半透明的蝉翼纱衣,故意在花园“偶遇”王爷,鬓边的夜明珠随着娇嗔的动作晃得人眼花。
那日燕云起在书房议事,她竟顶着一头湿漉漉的青丝闯入,发间玫瑰香气混着水汽扑面而来,酥胸半掩的模样惹得一众幕僚慌忙低头。
陆婳嫣独坐在西院,听着远处传来的嬉闹声,捏着绣绷的手微微发抖。绣布上的并蒂莲己被戳出细密的针孔。
她望向窗外明月,想起前日胡幼薇故意展示的翡翠镯子——与王爷生辰时赏给嫡福晋的是同一块料子。
书房内,胡幼薇将冰凉的葡萄喂进燕云起口中,自己咬着葡萄梗吐出精巧的结。她媚眼如丝,在他腿上:“王爷可愿再听我唱那支胡旋曲?”
燕云起喉结滚动,揽住她细腰时,情不自禁吻上去,吻了许久瞥见枕边那日茶棚女子掉落的香包——恍惚又见她鬓挽流云,肌若凝脂,眸光流转处,便胜却人间万千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