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席之上邕王对着众多将领一通示好,明里暗里的对众人表示拉拢,众人也因着他是宗室中仅剩的两位嗣王,还是那种很大可能会登上皇位的王爷很是给面子。
邕王的举动不难理解,毕竟这可是难得能接触到统兵大将还不会被猜忌的时候。
加之如今兖王咄咄逼人,朝中兖王一派的实力已经快要和他持平了,另外朝中隐隐有流言蜚语传余,例如兖王精明强干,若不是邕王占据了年长,又母族出身高贵的话不然根本没有与兖王竞争的云云。
所以此时邕王急需要一股力量,让他能压制住兖王,同时最好能在万一皇位竞争失败后仍旧能有那一搏的权利。
不过对于他的拉拢除去极少数有那个想法外,大多数都是抱着静观其变的态度。
邕王也不气馁。他知道这些将领的担心,明面上也展现的很是大度。
说了一会话,刷了个脸熟后邕王便带着和收缴上来的兵符帅印回去给赵祯复命了。
回了汴京袁文绍的心都飞回了家里,想着自己那个没见过面的闺女,还有三年半未见的华兰,妹妹。不过今日还要和随着邕王留下来的天使学习明日的注意事项。
所以袁文绍也只能让刘武仁回家报信。
薄鼎臣等邕王走后带着诸多将领学习明日的礼仪。
因着大周将子爵以下的爵位都给废除了,所以明日能封爵的不过四人杨文光,薄鼎臣,张亢,袁文绍。
其余大小将领也多是加官,入朝者只有二十七人皆为获封五品或是已经有五品官职在身的。
其中获封五品者七人,四品者一人,三品或是二品一人,也就是袁文绍。
学了半天礼仪与宫中禁忌后,薄鼎臣按照功劳大小挑选明日封赏过后跨马游街的将士。
这可是巨大的荣耀,以往也就只有那些每三年中了进士入了殿试的举子放榜之后才有这个待遇。
整个大周军中能有这个赏赐的可不多,除了刚刚死去的狄青在平叛南方,拓土两千里后有这个待遇外,剩下的遍数除了那些开国功臣,也没有几人享受过这个待遇,一只手都能数的过来。
军营之中为此差点发生了争功的现象。
薄鼎臣听到动乱连忙带着人出来制止,几个带头的被拉下去狠狠的打了一顿板子。
“大帅,我等不服,与我同营的副都头唐应旌入伍不过三载他凭什么入选,我身为都头反倒不能入选我不服。”
“不服?军司马,出列。”明日就要封爵了,为了避免众将士争功惹出闹剧来,薄鼎臣叫出了军司马。
“诺。”十余个官员走了出来,随即走到诸多军士之前。
“宣读功勋册。”薄鼎臣一声令下诸军司马出列宣读战功。
“弓骑营戊字队副都头,唐应旌,入伍三载,大小二十三战,阵斩贼头三十九颗西夏小头领一人,俘获西夏小头领三人,授跳荡功一次,军功六转。”
。。。。。。。
“从三品云麾将军,银州刺史,绥州安抚使,银绥路副都总管,神武左厢四军都指挥使,左柱国袁文绍,入伍八载,大小百战,阵斩贼头七百一十四颗,阵斩西夏国公一人,王世子一人,大头领九人,小头领十七人,伏获无数,上阵上获十一次,上阵中获七次,下获九次,中阵中获一次,陷阵三次,夺旗三十八面,获西夏嘉宁军司旌旗一面,元帅大纛一面。”
袁文绍的入伍八载是算上他在五城兵马司的三年和入仕后担任过两年的诸般御直。
不到一个时辰军功宣读完毕,整个军营之中除却杨文广和薄鼎臣两位老帅没有念到,基本上明日参与游街的三千将士都有念到。
“可有不服?若有觉得他没能入选的尽管站出来。”薄鼎臣大声的说道,旁边站着一队壮汉帮着他扩音,一时间营中鸦雀无声。
“那就是没有了?我知道诸位都是有功之臣,都想明日跨马游街,接受官家的接见,但是功劳也有大小之分,官家只给我三千名额,不好超过了去,所以一些军功稍稍差一些的这次就算了,下次吧。”
薄鼎臣说完,就连那几个一旁被打了板子的也都面露愧色。
“行了既然没有异议,今天就到这吧,都散了吧聚在这里做什么?”
忠勤伯爵府内华兰去了外院,将刘武仁叫正堂之中细细的盘问着。
第二日,因着西郊大营距外城还要十余里,所以众人丑时末刻(半夜三点)便起了一大早,换上了早就准备好的礼服。
袁文绍穿着三品云麾将军的礼服,此时还没有封爵封赏,所以众人都是按照现有的品级穿着各自的旧服。袁文绍的这套三品礼服也都是临时赶制的。
此时他头戴漆布做成的第四等五梁冠,冠额之上有镂金涂银的额花,冠后有“纳言。”(巾绩),用罗为冠璎垂于下颌系结。
薄鼎臣穿着二等的貂蝉冠。杨文广则是三等的六梁冠,其余官员,四梁二梁不等。
礼服因为都是大红色,从外表做不出什么区分,所以便从头上戴着的冠冕上来做区分。
众人装扮好后,由薄鼎臣带领一道入宫。
虽然这套衣服骑马有些不舒服,但是为了升官而去众人也就不计较那么多了。
三十余位五品官骑着马带着随从一行百余人浩浩荡荡从距离西郊大营最近的新曹门入了外城,此时已到了寅时正刻(早上四点)沿着牛行街直往旧曹门而去。
此时天还未亮,但是大街之上已经传来了阵阵肉香,街道上已经有小贩出来摆摊了。
道路两旁也被高门大户的府宅照的很是明亮。
闻着这熟悉的肉香味,袁文绍感慨万千。三年前自己做五城兵马司指挥使的日子恍如昨日,不由自主的想让刘武仁给他弄些驴肉火烧来,不过还是要顾忌一会大朝会,一站就是半天,所以他也就只能忍住了。
“仲宣在感慨什么呢?快点走吧。”薄鼎臣催促了一声。
“哎,来了,有些近乡情更怯。”袁文绍纵马上前落后了薄鼎臣半个马位道。
“是啊,今日一过咱们就能回家了。”
“不愧是汴京啊,晚上都这么热闹。”几个在西北刚刚立功的武将感叹道。
“这算什么。仲宣,我可是早就听说了,汴京里最热闹的当属樊楼,咱们兄弟都是土包子没见识,你这位新进的爵爷又是东道主可得请客啊。”种谔对着袁文绍说道,众人一听也都来了兴趣连连起哄道。
“请,当然请,后天咱们就上樊楼,我请客。”袁文绍大手一挥意气风发的说道。
“爽快。”
入了内城,众人骑马沿着曹门大街直入,一直到了御街这才停了下来,都下了马。
此时已经有官吏身穿礼服从左右掖门排队入宫了。
皇宫正门的宣德门,五个城门排成一排,朱红色的城门上面装饰着金钉,城墙都是砖石相间,雕龙刻凤。无处不是雕刻的屋脊,彩绘的梁木,惹得那些第一次进京的武将连连感叹。
此时才五点,天色依旧昏暗,宣德门两侧燃起灯楼恍若白夜。
众人从左掖门入城,直入大庆殿,这是以往只有遇到了重大庆典和正月初一的朝会,或者大周官家祈福祭天才会在此举行。
楼上有太史局的官员,观测校验漏壶的刻度按时按刻持牙牌奏报。
众人都在大庆殿外站好了队,等着皇帝的到来。
袁文绍依着现有的排序站在前来受赏的诸位功臣队伍的第六位。跟着旁边的种谔小声的低语着
“′啪,啪,啪。”三声净鞭声响起,大庆殿外的广场恢复了安静。
袁文绍也住了口,等着殿门开启。
“吱呀,吱呀。”几个内监推动着沉重的大门。
等到大门完全敞开,礼乐奏响,等着文武两班都进入后
众人这才有次序的进入大庆殿中。
“宣,永安侯,骠骑大将军薄鼎臣薄鼎臣觐见。”
“臣薄鼎臣觐见。”薄鼎臣唱名,然后不急不缓的走上前。
“臣薄鼎臣叩见陛下”薄鼎臣下跪行礼道。
在大周基本上平日里不用跪,站着躬身行礼便是大礼,只有到了这个特殊的时候才用跪。
在唐朝之前的话讲究天子与臣子坐而论道,平日里见礼后都是坐着发表自己的见解。
“永安侯,薄鼎臣听封。”皇帝身边的贴身内监出来道。
“维嘉佑四年岁次己亥,三月己已朔越二十五日癸已,皇帝制曰:德隆辅道,功著战平,则朝廷必有旌封之典以锡之,实本于至公,而非由私昵也。奉天翊卫宣力佐理武臣,特进光禄大夫,骠骑大将军,陕西宣抚使,陕西经略使,绥银路总管,武康军节度使,绥州刺史,柱国,永安侯,薄鼎臣,赋资醇厚,票性端良,明克决机,尝临敌而制胜;才堪任重,屡受命以树勋。遇敌寇而河套以清,平建房而边垂载靖。因功进(晋)爵,撰德授官,是用加太子太保,奉天翊卫推诚宣力佐臣,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保国公,。。。。食禄吁戏!爵禄所以报功,固致之难而保之不易;忠诚所以奉国,必行之力而守之弥坚。尔尚患愁,光我训辞。钦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