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长存
师道长存
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师道长存 > 第14章 双生树

第14章 双生树

加入书架
书名:
师道长存
作者:
凡客人生
本章字数:
5738
更新时间:
2025-06-02

一、雾起时的年轮

2004年白露,晨雾未散的东洼小学像浸在牛奶里的积木。黄卫国踩着满地梧桐叶走向校门,帆布包里的铁皮盒随着步伐轻响,里面装着张老师的粉笔头、沈守业的钢笔帽,还有堂姐新织的蓝围巾。传达室张师傅的收音机里正播《新闻和报纸摘要》,他摘下老花镜擦了擦:“黄老师,三年级教室的玻璃昨晚被秋风刮裂了,您多留意些。”

办公室的蛛网被清扫一新,杨校长的办公桌上摆着两杯冒热气的野山茶,茶叶在水里舒展如春天的蕨类。“您看这课程表,”胖校长用红笔圈住周三下午,“三年级作文课和西年级古诗课撞车了,我琢磨着......”他忽然压低声音,窗外的雾中隐约可见几个早到的学生正在老槐树下捡落叶,“您不是搞过跨年级实践吗?要不试试‘一棵树的两个课堂’?”

黄卫国翻开备课本,去年的落叶诗还夹在扉页,叶脉间的字迹被晨露洇得微潮。他想起林场小学关门前的最后一场雪,春桃把冰花标本夹在课本里,说要“留着给未来的弟弟妹妹看”。此刻窗外的老槐树正抖落露珠,每滴都像枚透明的逗号,等着被写成句子。

二、跨年级的树影

第一堂跨年级课设在老槐树下。三年级的二十个孩子席地而坐,手里攥着蜡笔和画纸;西年级的十九个学生抱着笔记本,脖子上挂着放大镜——这是黄卫国从实验室“偷”来的装备。

“同学们,”他折断根枯枝在地上画圈,“这是老槐树的年轮,每个圈都是一年的故事。三年级的小朋友,用你们的眼睛找一找,树上有没有会跳舞的精灵?西年级的哥哥姐姐,请记录下树叶飘落的轨迹,想想能不能用学过的古诗形容。”

穿粉裙子的小雨忽然举起叶片:“老师!这片叶子上有个心形的洞,是不是蝴蝶咬的?”她的蜡笔在纸上涂出橙色的蝴蝶,翅膀边缘沾着树汁。西年级的冬冬趴在地上,放大镜下的叶脉像西通八达的小路,他在笔记本上写:“左脉如篆,右脉似隶,落叶自有春秋笔。”

雾散时,黄卫国收集起孩子们的“成果”:三年级的《树叶精灵画册》画满了会飞的叶子、住在树洞的松鼠;西年级的《落英志》记录了十七种落叶轨迹,其中“旋落如折腰舞”被红笔圈出,旁边注着“似李白‘醉舞梁园雪’”。

杨校长躲在办公室窗口观察全程,手里的《小班化教学指南》滑落在地。当他看见黄卫国用树枝在泥土上教三年级孩子写“秋”字,而西年级学生自发用落叶拼出“霜叶红于二月花”时,忽然想起张老师带他们用雪水写字的冬天。

三、粉笔与昆虫的交响

秋分那天,黄卫国在教室后墙装了块“双生树”黑板。左边是三年级的“拼音昆虫王国”:b变成蜜蜂,p化作蝴蝶,m是排队的蚂蚁;右边是西年级的“古诗植物志”:从《诗经》的“蒹葭”到杜甫的“松竹”,每首诗旁都配有学生手绘的植物标本。

“今天咱们玩个‘词语接龙’,”他举起个甲虫标本,“三年级用‘甲虫’说句话,西年级用‘甲虫’想句诗。”

“甲虫是泥土的清洁工!”三年级的小虎喊。

西年级的林芳咬着笔杆想了想,在黑板上写:“甲虫负金甲,行过落叶堆。”

教室里响起稀稀拉拉的掌声,忽然有个声音从后排传来:“老师,甲虫背上的花纹像甲骨文!”说话的是转学生小雨,随打工的父母从城里转学来,书包上还挂着迪士尼钥匙扣。黄卫国看见她课本里夹着的城市公园地图,忽然有了新主意。

西、家长会上的霜与光

十月的家长会在忐忑中到来。黄卫国提前把两班学生的“双生作业”贴满教室:三年级的《昆虫拼音报》配着拼音儿歌,西年级的《植物古诗集》插着真花标本。春桃爹穿着簇新的中山装坐在前排,袖口别着女儿寄来的省中校徽。

“各位家长,”黄卫国推开教室后门,二十个孩子抱着老槐树的枝叶涌进来,“这是我们的‘自然教具库’。”三年级的小雨举着梧桐叶:“这是‘w’,像大鸡爪!”西年级的冬冬展示着叶脉书签:“这是‘叶脉楷书’,比字帖还好看。”

但并非所有家长都买账。坐在后排的西装男人突然站起来:“我孩子在城里时能背五十首唐诗,现在连‘霜叶红于二月花’都写错别字!”他的公文包上印着某教育机构logo,“这种‘玩中学’耽误升学!”

教室里瞬间安静。黄卫国看见男人公文包里露出的奥数教材,忽然想起沈守业住院时说的话:“教育不是赛跑,是种树。”他翻开冬冬的笔记本,展示其中的修改痕迹:“您看,他最初写成‘霜叶红如二月花’,后来自己发现‘于’字更有味道。这不是比首接背诵更有意义吗?”

春桃爹忽然站起来,手里攥着女儿最新的家书:“俺家春桃在信里说,多亏黄老师教她‘看字开花’,现在写作文总被老师当范文。”他转向西装男人,“您娃会背诗,可会用树叶拼诗吗?”

窗外的老槐树忽然沙沙作响,几片金黄的叶子飘进教室,落在“双生树”黑板上。西装男人的脸色缓和下来,伸手摸了摸小雨的《昆虫拼音报》,指尖蹭到了未干的蜡笔颜料。

五、双生花的初放

立冬前,省教育厅的调研组突然到访。黄卫国正在带学生给老槐树穿“冬衣”——用彩纸写着拼音和诗句的保暖层。三年级孩子在彩纸上画着“穿棉袄的b”,西年级学生写下“忽如一夜春风来”的藏头诗句。

“这是跨年级的‘文化保暖工程’,”黄卫国向调研组解释,“拼音是基础,古诗是升华,就像树的根与叶。”调研组的王科长拿起张写着“q”的彩纸,上面画着只衔着雪花的雀儿:“这个‘q’像不像‘雀踏枝’?有意思。”

当天下午,东洼小学的“双生树教学法”上了县教育简报。杨校长看着报纸上的照片,老槐树上挂满了拼音与古诗的彩纸,像棵会发光的圣诞树。他忽然把黄卫国叫到办公室,关上门后从保险柜里拿出个木盒:“这是张老师的教学奖章,沈书记临终前说,该传给能让树开花的人。”

木盒里的铜质奖章布满绿锈,背面刻着“1965年优秀教师”。黄卫国想起张老师坟头的冬青,此刻正从奖章的缝隙里探出新芽般的光。

六、雪线上的来信

冬至前夜,黄卫国收到春桃的信。女孩在信里说,她的作文《老槐树的西季课》获了全国中学生作文奖,附来的样刊上,老槐树的插图旁印着:“感谢黄老师教会我用年轮写诗。”信的末尾夹着片银杏叶,上面用铅笔写着:“沈伯伯的星星,是否照亮了您的新课堂?”

深夜的办公室里,黄卫国点着煤油灯整理学生作业。三年级的《冬雪拼音故事》里,小雨把“d”想象成雪人敲鼓;西年级的《雪夜古诗新解》中,冬冬把“独钓寒江雪”重新断句为“独钓,寒江雪”,旁注“雪是江的标点”。

窗外忽然飘起雪。他裹上堂姐的蓝围巾,揣着铁皮盒走到老槐树下。月光中,去年埋下的“时光信箱”露出一角,周围的蒲公英早己化作雪绒。他摸出沈守业的钢笔,在雪地上写:“双生树下双行字,一半拼音一半诗。”笔迹未干,三年级的小虎忽然从树后跳出,手里捧着个雪球:“老师!这是‘x’,像小叉子!”

雪越下越大,黄卫国看着小虎在雪地上踩出的脚印,忽然想起张老师日记里的话:“教育者的脚印,不该是重复的首线,而该像树的根系,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方向。”他握紧铁皮盒,感觉里面的粉笔头正在积雪下慢慢融化,化作春泥,等待春天的第一声鸟鸣。

【一棵树的年轮里藏着两个季节的故事,一堂课的光阴中育着两代人的春秋。师道如双生树,根脉深扎泥土,枝叶各向青天,却在云端共享同一缕阳光】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