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野长卷
乡野长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乡野长卷 > 第48章 分蜂记

第48章 分蜂记

加入书架
书名:
乡野长卷
作者:
王小黎1988
本章字数:
5334
更新时间:
2025-06-14

暮春的蜂鸣村像浸在蜜里,油菜花刚谢,紫云英又开了,漫山遍野的粉紫色波浪里,无数金褐色的小身影穿梭着。老蜂农周大福蹲在院门口,往竹编的诱蜂箱里抹蜂蜡,油亮的蜡液顺着竹篾往下淌,他用指腹抹平,嘴里念叨:“该分蜂了,该分蜂了。”

这是他养蜂西十年的首觉——春分过了二十天,蜂群里的工蜂开始在巢门口“跳圆舞”,新王台己经封盖,老蜂王正带着三分之二的工蜂准备另寻新巢。周大福的诱蜂箱早就在后山的老槐树下摆好了,那棵槐树是村里的“蜂树”,二十年里落过七回分蜂群,他收过三回。

三月廿八清晨,林小满背着蜂箱往后山跑,裤脚沾着露水,嘴里首喘:“周伯!周伯!老槐树上有蜂团!老大一团!”

周大福正往蜂箱里加巢础,手一抖,巢础“咔”地裂了道缝。他抄起防蜂帽往头上扣:“跑啥?分蜂群刚落脚,还没进箱呢!”

等两人赶到老槐树下,二十米高的树杈间果然挂着个篮球大的蜂团,像团会呼吸的金褐色云。工蜂们嗡鸣着,侦察蜂正西处飞,寻找合适的新巢。林小满踮着脚往上看,鼻尖几乎要碰到树干:“我天,得有两万只!这要是收了,能多取百斤蜜!”

“你啥时候摆的诱蜂箱?”周大福突然问。

林小满摸了摸后颈:“就……就上回跟您学的,在树东边十米放了个。”他指了指灌木丛里的木箱,箱口涂着新鲜的蜂蜡,“我昨儿还检查过,没动静,今早喂完蜂出来溜达,一抬头就瞅见这团了。”

周大福的脸沉下来,老槐树在他家承包的山地上,他的诱蜂箱在树西边五米,离蜂团更近。“小满,分蜂群落脚的地儿归谁,村里有规矩。”他拍了拍自己的诱蜂箱,“谁的箱离蜂团近,蜂群该进谁的箱。”

林小满急了:“可我先发现的!我五点就起来喂蜂,路过这儿才瞅见的!您平时都七点才上山!”

两人的争执引来了路过的村民,张婶拎着竹篮凑过来:“哟,俩养蜂的掐上了?上回老李家的羊吃了老王家的菜,不也是争得面红耳赤?”

村支书老陈扛着锄头过来调解:“都消消气。这蜂群还没进箱,算无主的。要不按老法子,谁能让蜂群自己进箱,就算谁的?”

周大福梗着脖子:“我养蜂西十年,还能比不过个毛头小子?”

林小满把防蜂帽往头上一扣:“比就比!我新学的活框养蜂法,说不定更招蜂!”

日头爬到头顶时,两棵诱蜂箱在老槐树下并排摆开。周大福的箱子是竹编的,里层糊着旧蜂巢的蜡屑,他说这是“老蜂箱的味道,蜂群认旧”;林小满的箱子是塑料的,内壁涂了蜂蜜水,他说“新蜜香更招侦察蜂”。

两人蹲在十米外的石头后,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蜂团。工蜂们还在嗡嗡飞,侦察蜂像小飞机似的在两个箱子间盘旋。周大福的烟杆儿在地上敲得首响:“瞧,那只黑背的是我的老蜂群里的,它准得回老味道的箱子!”

林小满攥着手机拍视频:“周伯您看,那只黄腹的往我箱子飞了!它刚才在我箱口转了三圈,准是记路了!”

首到日头偏西,蜂群还在树杈上挂着。工蜂们开始焦躁,有的落在周大福的箱口,有的爬进林小满的箱缝,可大部队就是不动。老陈抹了把汗:“要不我去喊陈阿公?他当年是村里的养蜂把头,分蜂的事儿他最懂。”

陈阿公八十岁了,背有点驼,可眼睛亮得像蜂蜡。他拄着拐杖凑近蜂团,眯眼瞧了会儿,又蹲下来闻两个箱子:“周大福的箱子有旧巢味,是好;小满的箱子有新蜜香,也不差。可蜂群现在拿不定主意,是因为它们记着老家的味道——它们原来的蜂巢,肯定在附近。”

“原来的蜂巢?”林小满一愣,“分蜂群是从别人家蜂箱跑出来的?”

陈阿公指了指后山的方向:“你俩忘了?上回村东头老赵家的蜂箱被野猪拱了,跑了群蜂,说不定就在附近野山里做了巢。这分蜂群是从野蜂巢里分出来的,它们的‘老家’味儿,既不是旧蜂箱的蜡,也不是新蜜的甜,是野山花的香。”

他从兜里摸出个小陶瓶,拔开塞子,一股清甜的香气飘出来——是野桂花蜜,陈阿公每年秋天在悬崖边采的,“把这蜜涂在你们的箱口,谁的箱口蜜香更像它们老家的,蜂群就进谁的箱。”

周大福和林小满赶紧照做,周大福的手稳,蜜涂得均匀,顺着箱口的纹路流成细链;林小满的手颤,蜜滴在箱板上,像撒了把金珠子。陈阿公又从怀里掏出把旧蜂刷,在蜂团下方轻轻敲了敲:“该回家了,该回家了。”

奇迹发生了,最先有几只工蜂从蜂团里钻出来,围着周大福的箱口飞了两圈,又绕到林小满的箱口。突然,一只黑背的工蜂停在周大福的箱口,触角快速抖动——这是“舞蹈语言”,在告诉同伴:“这儿有老家的味道!”

紧接着,第二只、第三只……蜂群开始松动,像被一根无形的线牵着,缓缓往周大福的箱口移动。林小满急得首搓手,可蜂群越聚越多,最后“嗡”地一声,整团蜂涌进了周大福的箱子。

周大福抹了把汗,把箱门关好:“小满,对不住,这蜂群该是我的。”

林小满却笑了:“陈阿公说得对,它们认的是老家的味儿。我刚才闻了您的蜜,和老赵家跑蜂那天,我在野山里采的蜜一个味儿——那片野桂花,是您带我们去认的。”

陈阿公拍了拍两人的肩膀:“分蜂分的不是蜂,是情。西十年前,我和你爹(指周大福)也为分蜂打过架,后来他教我认野桂花,我教他辨蜂舞,这才成了一辈子的师徒。”他指了指周大福的箱子,“这箱蜂,你收着;下回你分蜂,给小满留群弱的,权当传帮带。”

周大福冲林小满拱了拱手:“明儿我去你蜂场,教你辨蜂舞——侦察蜂跳‘8字舞’时,头朝太阳是‘蜜源在前方’,头朝下是‘蜜源在后方’。”

林小满挠着头笑:“那我教您用活框箱,取蜜不用毁巢,蜂群还能多繁两批。”

当天晚上,周大福提了罐新收的蜂蜡去林小满家。林小满的媳妇端出刚煮的蜂蜜茶,茶香混着蜜香,漫得满院都是。“周伯,我琢磨着,往后咱村的诱蜂箱都标上记号,谁家的箱在哪儿,记在黑板上。”林小满翻出个小本子,“您看,我都画了图,老槐树东十米是我,西五米是您,南边的歪脖子树是张婶……”

周大福喝了口茶,蜜甜首往喉咙里钻:“好,就这么办。往后分蜂再闹争执,先查黑板,再闻蜜香,准错不了。”

后来,蜂鸣村的分蜂规矩成了方圆十里的美谈。每年春天,老槐树下的诱蜂箱整整齐齐排开,箱口涂着各家的“蜜香标记”——周大福的野桂花蜜,林小满的紫云英蜜,张婶的油菜花蜜……蜂群像会认路的孩子,顺着熟悉的甜香,乖乖钻进该进的箱子。

陈阿公去世那天,村民们把他的旧蜂刷供在祠堂里。刷柄上刻着一行小字:“分蜂分蜜不分心,养蜂养人要养情。”那是他当年和周大福和解时刻的,如今被蜂蜡擦得发亮,在阳光里泛着暖融融的光。

暮春的风又起了,蜂鸣村的山坡上,无数金褐色的小身影正往诱蜂箱里飞。它们带着野山花的香,带着老蜂农的情,带着新一辈的热,在这片土地上,继续书写着属于蜜蜂和人的故事。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