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冽寒风裹挟着雪粒子,如万千冰刃在村东头荒草地上肆虐飞旋,抽打在人脸上生疼。枯黄野草在狂风中发出呜咽,这片萧瑟之地却涌动着别样的热火朝天。李小冉跺着冻得失去知觉的双脚,缩在由木头与茅草搭建的简易棚下。棚顶茅草在风中簌簌颤抖,她紧攥着皱巴巴的花名册,通红的手指几乎失去知觉,却仍扯着嗓子高声喊道:“耕地组留下练犁地,育苗组跟着王大爷去暖棚!养猪和嫁接的,都把家伙什收拾妥当!”
呼啸的北风卷着枯草擦过棚檐,在半空划出尖锐的哨音。李小冉下意识裹紧补丁摞补丁的棉袄,目光扫过花名册上用红笔圈出的重点 —— 三天后的全县农业技能大赛,是这个贫困山村翻身的唯一希望。她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试图用疼痛驱散骨子里的寒意,却发现连这细微的动作都牵动着冻僵的关节。记忆突然闪回上个月村委会的争吵,刘会计拍着泛黄的账本吼道:“连买化肥的钱都不够,拿什么买新农具?” 此刻她着花名册边角的豁口,那是昨天核对物资时被冻裂的指甲刮破的。正当绝望如潮水般漫上来时,远处传来叮铃哐啷的声响。
虎娃扛着比他还高的老旧木犁,呼出的白气在眉梢凝成霜花,咧嘴笑道:“小冉姐,这木犁都快散架了,能派上用场不?” 话音未落,二柱子穿着补丁摞补丁的棉裤凑了过来,抬脚用力踢向犁辕。“哗啦” 一声,几块腐朽的木片应声落地,惊得一旁芦花鸡扑棱着翅膀慌乱逃窜,还抖落几片沾着草屑的羽毛。李小冉蹲下身子,粗糙的棉鞋陷进冻硬的泥地,她伸手触碰犁头,刺骨的寒意顺着指尖蔓延,眉头瞬间拧成疙瘩:“确实撑不住了,必须换套新的。”
她想起去年秋收,这木犁在田里断过三次,都是用麻绳勉强捆着撑到收工。县里拨的那点经费,账本上的数字都被翻看得模糊不清,买种子和猪崽都捉襟见肘,哪还有余钱添置农具?正想着,远处传来熟悉的自行车铃声,张卫国骑着叮当作响的二八自行车疾驰而来,车轱辘碾过结冰的车辙首打滑。车后座绑着的大麻袋随着颠簸剧烈晃动,麻绳在寒风中发出咯吱的摩擦声。“小冉,快瞧瞧这是啥!” 他跳下车,军大衣后襟沾满泥点,抹了把额头的汗,掀开麻袋露出一堆锃亮的农具。崭新的犁铧在微弱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我找隔壁村老李头借的,听说咱要比赛,他二话不说就把家底掏出来了。”
李小冉眼睛顿时亮了,伸手着新犁的把手,粗糙的木刺扎得手心发痒,心里却涌起阵阵暖意:“还是你有办法!卫国,多亏你了!” 她突然瞥见张卫国耳朵上红肿的冻疮,那冻疮边缘结着薄痂,显然是顶着风雪骑了很久的车。刚要开口,却被远处传来的惊呼声打断。这边耕地组刚摆弄好新犁,那边育苗组就炸开了锅。三妮举着一株蔫头耷脑的菜苗,粗布棉袄袖口磨得发白,尖着嗓子喊道:“王大爷,您说的温度湿度,我们听得云里雾里!这苗都快被捂死了!”
暖棚内蒸腾着潮湿的热气,塑料布上凝结的水珠不断坠落,在地面砸出细小的泥坑。王大爷蹲在里面,吧嗒着旱烟袋,烟锅子敲得竹筐 “咚咚” 作响,竹筐里的温度计也跟着轻轻摇晃:“丫头,育苗就跟养娃娃似的,得精心伺候!你看看,这土太湿,得掺沙子!” 李小冉赶忙跑过去,棉袄下摆被风掀起,露出里面满是补丁的毛衣。她从兜里掏出边角卷起毛边的小本本,上面密密麻麻记满现代农业的育苗知识。这些笔记是她熬夜翻看从镇上旧书店淘来的农业手册,用红蓝铅笔反复标注的心血。
蹲在菜苗旁,指甲缝还沾着昨日的泥土,她抓起一把土在掌心揉搓:“王大爷说得对,得按比例掺沙子。而且这暖棚得留通风口,不然温度太高,苗该被烧坏了。” 说着便动手示范,冷风顺着袖口灌进来,冻得她手指发僵,却坚持将塑料布掀开一道缝隙。三妮和几个姑娘目不转睛地盯着,边看边学,嘴里还念叨着:“原来这里面学问这么多!” 可暖棚外的风愈发猛烈,塑料布被吹得噼啪作响,仿佛随时都会被掀翻。李小冉想起去年暖棚被大风掀翻的场景,三十多株培育好的菜苗全被冻死,那次打击让全村人半个月都没缓过劲来。
养猪组的麻烦也接踵而至。新抓来的猪崽在圈里 “哼哼唧唧” 乱窜,瘦小的身躯瘦骨嶙峋,脊背上的骨头清晰可见。虎娃挠着头犯愁:“小冉姐,这猪崽瘦得皮包骨头,咋养膘啊?” 李小冉凑近猪圈,一股刺鼻的酸臭味扑面而来,熏得她眼眶发酸,却强忍着不适说道:“得喂营养饲料,玉米、麸皮、野菜得合理搭配。” 她想起上个月去县畜牧站偷师时,技术员展示的饲料配比图表,此刻那些数字在脑海里飞速盘旋。
正说着,二柱子突然大喊:“不好啦!猪崽打起来了!” 只见两只小猪崽扭打在一起,其中一只耳朵被咬破,鲜血滴落在干草上,染红一片。李小冉急得首跺脚,布鞋在泥地踩出深深的脚印:“快把它们分开!伤着了还怎么比赛!” 虎娃眼疾手快,抄起树枝将猪崽赶开。看着受伤的小猪崽蜷缩在角落瑟瑟发抖,李小冉心疼不己,暗自决定得找兽医来看看,顺便给大家传授养猪经验。她下意识摸了摸口袋里皱巴巴的零钱,又开始发愁请兽医的费用。这些零钱是她攒了三个月的补贴,原本打算给母亲买副老花镜。母亲的老花镜镜腿断了,用胶布缠了又缠,可每次看她眯着眼睛缝补衣裳的样子,李小冉心里都像针扎一样。
嫁接组同样状况百出。王芳握着嫁接刀,手不停地颤抖,指甲缝还沾着上次练习留下的树汁,迟迟不敢下手:“小冉姐,要是接不好,树会不会死啊?” 李小冉接过刀,刀刃还残留着上次嫁接的树皮碎屑,手把手指导:“别怕,切口要平滑,形成层得对齐。就像缝衣服,针脚整齐才能长到一起。” 可话还没说完,只听 “咔嚓” 一声,二蛋不小心碰断了刚嫁接好的树枝。断口处渗出透明树液,在寒风中迅速凝结。
“你怎么这么粗心!” 王芳急得眼泪在眼眶打转,泪珠砸在冻硬的土地上。二蛋涨红着脸,棉袄掉了两颗扣子都没顾上缝,结结巴巴解释:“我…… 我不是故意的!” 李小冉赶忙打圆场:“没事儿,断了再重新接!失败是成功之母,多练几次就熟练了!” 嘴上安慰着,她心里却沉甸甸的,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容不得半点闪失。抬头望向天空,夕阳即将沉入山后,余晖将众人的影子拉得老长。那些影子在风中晃动,仿佛是无数双焦急的眼睛在注视着这场与时间的赛跑。她想起村长临终前拉着她的手说:“小冉,带着大伙往前走,别让村子再穷下去了。” 这句话此刻在她耳边回响,让她攥紧了拳头。
夜幕降临,张家小院油灯昏黄。李小冉和张卫国疲惫地瘫坐在椅子上,油灯火苗被穿堂风撩得左右摇曳,在墙上投下晃动的人影。李小冉揉着酸痛的肩膀,看着本子上密密麻麻记录的问题,重重叹了口气:“卫国,照这样下去可不行。明天我去镇上请个农技员来指导。” 张卫国倒来一碗热水,氤氲热气中,他的面容有些模糊:“行,我陪你去。不过请人得花钱,咱……” 话未说完,院子里突然传来响动。
两人警惕起身,张卫国抄起门后的木棍,小心翼翼打开门,冷风瞬间灌进屋子。只见周二叔蹲在墙角,怀里抱着个大南瓜,棉袄上还沾着干草屑。“咳咳,” 周二叔尴尬地笑了笑,“我…… 我就是路过,听见你们说话。请农技员的钱,算我一份!虎娃要是能拿个名次,我这老脸也有光!” 他的声音带着掩饰不住的哽咽,让李小冉想起去年秋天,虎娃为了帮家里掰玉米摔断了腿,却依然坚持要参加这次比赛。那时虎娃躺在病床上,还念叨着:“小冉姐,等我好了,一定好好练,给村子争光。”
李小冉和张卫国相视一笑,赶忙将周二叔迎进屋。屋内的热气让周二叔眉梢的霜花迅速融化。“二叔,您这可帮了大忙!明天咱就去镇上,一定把农技员请来!” 周二叔把南瓜往桌上一放,拍着胸脯保证:“算我一个!明早我套上驴车,咱一块儿去!” 油灯的火苗欢快跳跃,映照着三人脸上充满希望的笑容。窗外的风雪依旧呼啸,但此刻屋内的暖意,却比任何时候都要炽热。李小冉望着跳动的火苗,仿佛看到了大赛上村民们意气风发的模样,那是她无数个日夜梦寐以求的画面。
次日清晨,驴车 “吱呀吱呀” 朝着镇上缓缓驶去。李小冉坐在车上,望着路边光秃秃的树枝在寒风中摇曳,心中默默祈祷:这次一定要顺利请到农技员,让大伙好好训练,在大赛上为村子争口气!然而她不知道,更大的挑战正悄然逼近。远处山峦笼罩在薄雾中,宛如一幅未完成的水墨画,等待着他们去书写新的篇章。路边的积雪被车轮碾出深深的辙印,每一道痕迹都像是命运刻下的问号,而他们,正朝着未知的答案奋勇前行。她轻轻抚摸着口袋里的花名册,那上面除了参赛名单,还密密麻麻记着全村人的期盼,这是她无论如何都要守护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