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明朝不太正经
朕的明朝不太正经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朕的明朝不太正经 > 第23章 乱局求稳途,朝堂暗波涌

第23章 乱局求稳途,朝堂暗波涌

加入书架
书名:
朕的明朝不太正经
作者:
峦离
本章字数:
7528
更新时间:
2025-07-08

于谦离去后,林小凡望着满目疮痍的营地,心中五味杂陈。虽说此次在危急关头盼来了于谦的援军,暂时击退了瓦剌,但明军的处境依旧岌岌可危。士兵们疲惫不堪,物资短缺,士气也因连日来的苦战而低落。

林小凡强打起精神,开始着手整顿营地。他下令将受伤的士兵集中起来,安排随军郎中全力救治,同时让其他士兵清理战场,修缮防御工事。营地内一片忙碌,可林小凡心里清楚,这些只是暂时的应对之策,要想真正摆脱困境,还需解决物资和兵力的问题。

“陛下,此次虽有于大人援军相助,但瓦剌人必定不会善罢甘休。我们当尽快想个长久之计,否则迟早还会陷入危机。”王振在一旁小心翼翼地说道。

林小凡瞥了他一眼,冷哼一声:“这还用你说?之前若不是你出的那些馊主意,我们何至于此!”王振被怼得低下头,不敢言语。

林小凡思索片刻,说道:“王伴伴,你去把几位将领找来,朕有要事相商。”王振赶忙应了一声,匆匆去了。

不多时,几位将领来到林小凡面前。林小凡看着他们疲惫却坚毅的脸庞,心中满是感慨:“诸位将军,此次瓦剌来袭,大家都辛苦了。如今我们虽暂时安全,但危机未除。大家说说,接下来该如何应对?”

一位将领皱着眉头说道:“陛下,瓦剌人粮草被烧,必定恼羞成怒,定会再次集结兵力进攻。我们目前兵力不足,物资匮乏,若想坚守,必须尽快补充兵力和物资。”

另一位将领也点头道:“陛下,末将以为,除了征集物资,还可向周边卫所求援,增加兵力。同时,加强对士兵的训练,提高战斗力。”

林小凡沉思片刻,觉得将领们所言极是:“好,就按你们说的办。朕这就派人去周边卫所求援,至于物资征集,于大人己前往安宁县,希望能有所收获。另外,从今日起,加强士兵训练,不可懈怠。”

将领们领命而去,林小凡望着他们的背影,暗暗祈祷一切顺利。然而,事情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

数日后,派去周边卫所求援的士兵陆续返回,带来的消息却让林小凡大失所望。“陛下,周边卫所大多兵力空虚,自顾不暇,实在抽不出多余的兵力支援我们。”士兵无奈地禀报道。

林小凡心中一沉,没想到局势如此严峻。此时,又有士兵来报:“陛下,于大人从安宁县传来消息,安宁县虽有一些物资储备,但因近期天灾,百姓生活困苦,能征集到的粮草和兵器十分有限。”

林小凡听了,心急如焚。物资和兵力都无法得到有效补充,这可如何是好?就在他一筹莫展之时,王振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老奴倒是有个主意,不知当讲不当讲。”

林小凡没好气地说道:“都这时候了,有话就说!”

王振赶忙说道:“陛下,我们可以向当地的富商巨贾求助。这些人平日里受朝廷庇护,如今国家有难,他们理应伸出援手。或许能从他们那里筹集到一些物资和钱财,解我们的燃眉之急。”

林小凡听了,心中一动:“你这主意倒也可行。只是这些富商巨贾是否愿意相助,还未可知。”

王振赔笑道:“陛下,只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再许以一些好处,想必他们会考虑的。”

林小凡思索片刻,说道:“好吧,就依你所言。你去挑选几个能言善辩之人,组成劝说队伍,前往周边城镇,向富商巨贾求助。记住,不可强取豪夺,以免失了民心。”

王振领命而去。林小凡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心中默默祈祷这个办法能奏效。

然而,此时的京城朝堂,却因前线的战事陷入了一片混乱。一些大臣听闻明军在前线遭遇困境,纷纷上书,指责林小凡御驾亲征决策失误,要求他立刻班师回朝。

“陛下此次亲征,不听劝谏,执意前行,如今陷入困境,实乃自食恶果。为今之计,应尽快撤军,以保大明江山社稷!”一位大臣在朝堂上慷慨激昂地说道。

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是啊,陛下,前线战事吃紧,京城不能无主。还请陛下速速回朝,另派良将前往前线指挥作战。”

而另一部分大臣则认为此时撤军,不仅会让明军士气受挫,还可能遭到瓦剌的追击,后果不堪设想。

“此时撤军,正中瓦剌下怀。我军士气低落,瓦剌人必定趁机追击,我军将损失惨重。陛下应留在前线,鼓舞士气,带领将士们奋勇抗敌!”一位主战派大臣反驳道。

朝堂上两派争论不休,气氛紧张。太后坐在帘后,眉头紧皱,心中忧虑万分。她看着争吵的大臣们,缓缓说道:“诸位爱卿,莫要再争吵了。如今前线战事紧急,当务之急是如何帮助陛下解决困境,而不是在这里相互指责。”

这时,一位老臣站出来说道:“太后,陛下在前线,我们在京城也不能坐视不管。臣以为,可发动京城百姓,筹集粮草和物资,送往前线支援陛下。同时,挑选京城精锐,作为后备力量,随时准备支援前线。”

太后听了,点头道:“此计甚好。就按爱卿所言,立刻去办。另外,派人快马加鞭前往前线,告知陛下京城这边的安排,让他安心作战。”

于是,京城内开始了紧张的筹备工作。百姓们听闻前线战事吃紧,纷纷响应号召,捐出家中的粮草和物资。一时间,征集到的物资堆积如山。同时,京城的精锐部队也开始集结,随时准备开赴前线。

而在前线,林小凡还不知道京城的情况。他依旧在为物资和兵力的事情发愁。此时,王振派去劝说富商巨贾的队伍陆续传回消息。

“陛下,大部分富商巨贾听闻前线战事,虽表示同情,但大多以生意不景气为由,不愿相助。只有少数几位富商愿意捐赠一些物资,但数量有限,远远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劝说队伍的领头人无奈地禀报道。

林小凡听了,心中失望至极。就在他感到绝望之时,突然有士兵来报:“陛下,京城来人了!”

林小凡心中一喜,赶忙说道:“快请进来!”

京城来的信使走进营帐,单膝跪地,呈上一封书信:“陛下,这是太后的书信,京城己发动百姓筹集粮草和物资,不日便会送往前线。同时,京城精锐也己集结,作为后备力量,随时听候陛下调遣。”

林小凡听了,心中大喜过望。他连忙打开书信,仔细阅读。信中太后言辞恳切,表达了对前线战事的关切,以及京城全力支持的决心。

“太好了!没想到京城那边竟有如此行动。传朕的命令,告知全军,京城的粮草和援军即将到来,让将士们安心作战,不要辜负京城百姓的期望!”林小凡兴奋地说道。

士兵领命而去。林小凡心中的阴霾一扫而空,有了京城的支持,明军便有了希望。他立刻召集将领们,重新部署作战计划。

“诸位将军,京城己筹集粮草和物资,且有精锐作为后备力量。如今我们有了底气,不能再一味防守。我们要主动出击,打乱瓦剌人的部署,争取一举击败他们!”林小凡信心满满地说道。

将领们听了,士气大振:“陛下英明!末将等愿听候陛下调遣!”

林小凡看着将领们充满斗志的脸庞,心中感慨万千。此次危机,虽让明军陷入绝境,但也让他看到了京城百姓的支持和将士们的忠诚。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带领明军取得胜利,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然而,瓦剌那边也察觉到了明军的变化。也先得知明军有了京城的支持,心中十分恼怒。

“这明朝皇帝竟还有这般手段,看来不能再小觑他了。传令下去,加强戒备,密切关注明军动向。同时,派人去周边部落求援,务必在明军援军到来之前,消灭这支明军!”也先阴沉着脸说道。

瓦剌士兵们开始加强防御,同时派出信使前往周边部落求援。一场更大的风暴,在土木堡前线悄然酝酿。

林小凡这边,在得知京城支持的消息后,士气大振。他开始积极筹备主动出击的计划。首先,他让将领们挑选精锐士兵,组成突击小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这些突击小队将作为先锋,在战斗中执行突袭和扰乱敌军的任务。

“陛下,突击小队己挑选完毕,正在进行训练。只是我们的武器装备依旧有些不足,恐怕会影响战斗力。”一位将领向林小凡禀报道。

林小凡皱着眉头思索片刻:“武器装备的问题,朕会想办法。你们先专注训练,务必让突击小队在最短的时间内具备强大的战斗力。”

随后,林小凡想到了自己带来的那些现代知识,虽然很多都只是一知半解,但或许能在武器装备上做些文章。他叫来工匠,将自己记忆中的一些简易武器改良方案告诉他们。

“朕记得有一种武器,叫‘绊马索’,可以用结实的绳索,两端固定在木桩上,埋在地下。当骑兵冲过来时,马匹会被绊倒,从而打乱敌军阵型。你们赶紧制作一些,布置在我们预设的战场周围。”林小凡说道。

工匠们听了,面露难色:“陛下,这绊马索制作倒是不难,只是这绳索需要足够结实,否则难以绊倒马匹。”

林小凡想了想,说道:“可以用麻绳,多拧几道,增加其强度。另外,再制作一些简易的拒马,放置在营地周围和战场上,阻挡瓦剌骑兵的冲击。”

工匠们领命而去,开始忙碌起来。林小凡又想到了明军之前使用的弓箭,觉得可以在箭头上下些功夫。

“还有,箭头可以做成倒钩状,一旦射中敌人,难以拔出,会造成更大的伤害。你们尽快改良一批这样的箭头。”林小凡对工匠们说道。

在林小凡的指挥下,工匠们日夜赶工,制作出了绊马索、拒马和改良后的箭头。同时,林小凡还让士兵们收集了许多石块,准备在战斗中作为投掷武器使用。

而另一边,瓦剌的求援信使也陆续到达周边部落。一些部落畏惧也先的势力,答应派出援兵。也先得到消息后,心中大喜。

“等援兵一到,便是明军的末日!这次一定要让明朝皇帝知道,与我瓦剌作对的下场!”也先得意地笑道。

随着双方的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土木堡前线的气氛愈发紧张。一场决定双方命运的大战,即将拉开帷幕。林小凡深知此战的重要性,他必须全力以赴,带领明军在这场生死较量中取得胜利,否则,不仅自己性命难保,大明的江山也将陷入危机……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