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若有纸灯自燃,灯中若有影影绰绰之人影,切莫许愿。
尸灯一现,百鬼临岸;若你许下心愿,冤魂就会替你达成——代价,是你的命。
清虚道人自豫东往南,途经“岭口镇”,忽闻一桩怪事:
镇边有一口名为“沈村湖”的水库,原为百年前一座古村,因山洪暴涨,连人带屋尽数沉入湖底。
自那年起,每到农历七月十五,湖上便会浮现百余盏纸灯,灯自漂出,灯中影影绰绰仿若人形——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皆无面目。
镇上老人言:“那是沈村淹死的亡魂,每年此夜出来走一遭,找替身。”
清虚当夜赶赴沈村湖,正值中元。
月黑风高,湖水如墨。远远望去,果然有纸灯一盏盏从湖心漂来,点点烛光,摇曳生魂。岸边早己无一人,惟有一盏孤灯照在庙口,香炉中插着三炷己断的香。
清虚默立半晌,忽闻耳畔传来细细童声:
“许个愿吧……只要你心诚,我就能帮你。”
他低头看见脚边有一盏纸灯正缓缓靠近,灯中竟现出一个五六岁模样的孩子,脸色灰白,双眼漆黑,笑容诡异。
清虚问:“若我真许愿,你如何帮我?”
纸灯中孩童咧嘴一笑:
“我会下去找别人替你完成……你只需付出一点点——寿命。”
话音刚落,湖面忽然泛起涟漪,百余纸灯如得感召,皆向岸边漂来。
而每盏灯中,皆现一具魂影。
有的新娘未嫁,有的老者断首,有的孩子吞水,面色皆怨。
清虚拂尘挥出,布下“封湖断魂阵”,咒曰:
“灯载非愿,鬼得非福。魂沉百年,今夜当渡!”
纸灯炸裂,一时间哭声、笑声、咒声乱成一片。湖中浮现一影——乃百年前村长“沈慕人”,为自保断堤开闸,致全村沉湖,今化水鬼之魁。
他身形高大,头戴官帽,披破衣,笑声苍老:
“他们许愿,我替他们求生,凭什么不还?”
清虚冷声回应:“冤有头债有主,百年一祀,你挟众魂许愿,借愿取命,是为邪祟!”
沈慕人咆哮:“我死百年,只为赎一错!若无我替他们实现愿望,他们连魂都做不得!”
清虚持道符以“九阳咒火”焚百灯,强引水魂归寂,最后以“断愿锁魂印”镇沈慕人魂魄于湖底石碑之下。
当夜,清虚道人焚符镇阵,湖面恢复平静,纸灯尽灭,水波不兴。
翌日清晨,镇上百姓纷纷赶至湖畔,见湖水澄净如洗,不复昨夜那阴风鬼火之景。
年老村长双膝跪地,向清虚道人叩谢道:“多谢道长解此百年之怨。往年但凡有人站在湖边许愿,不出三日,必有他人替他遭劫,最重一回,是一家三口横死无端。我们一首不敢说,怕惹来湖魂缠身……”
清虚拂尘一摆,摇头叹道:“愿望之事,不可随意交付幽冥之手。亡魂求解脱,阳人图捷径,二者所求不同,道理却一样——都逃不过代价二字。”
村人感念此言,当日便集资修建一座“悔愿台”,立石为铭:
“纸灯照冥水,心愿易成殃。
求者当三思,问己是否愿偿。”
而清虚道人将那盏最早靠近自己的纸灯收于袖中,随身携带,铭记此夜之劫。
据说,自那年起,沈村湖再无纸灯自燃之景。湖面清明,百鬼归寂。
但偶有夜航渔人说:
在七月半的子时,若有人心中执念不散,湖水就会泛起涟漪,映出灯火影影绰绰,只照那一个人的脸。
那不是鬼市,那是贪念照影。
清虚道人记:
求愿之心人皆有,但愿望一旦越过命运的界限,就会招来不属于你的东西。
纸灯虽轻,却承载着冤魂的命数;许愿虽快,却掩盖了贪欲的真相。
凡事当自渡,莫托孤魂。若你不想落得魂替之祸,就莫把心愿说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