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荔枝:从皇孙到大唐皇帝!
长安的荔枝:从皇孙到大唐皇帝!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长安的荔枝:从皇孙到大唐皇帝! > 第10章 六宫粉黛无颜色

第10章 六宫粉黛无颜色

加入书架
书名:
长安的荔枝:从皇孙到大唐皇帝!
作者:
默默无闻的鱼
本章字数:
5294
更新时间:
2025-06-25

李隆基“嗯”了一声,不置可否。

他端起御案上的茶盏,轻轻呷了一口,然后放下。

那细微的瓷器碰撞声,在寂静的偏殿内,显得格外刺耳。

“朕问的,不是这个。”

李隆基的声音,陡然冷了,“朕问的是,今日朝堂之上,那些人的反应。”

杨国忠的额头上,瞬间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他显然没想到,李隆基会问得如此首接。

偏殿内的气氛,一下子变得更加凝重。

李隆基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暗藏杀机。

回答得好,或许能博得圣心;回答得不好,恐怕就要引火烧身。

杨国忠的喉结上下滑动了几下,似乎在极力组织着语言。

他那双滴溜溜转的小眼睛里,闪烁着算计的光芒。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用一种近乎耳语的声音说道:“回陛下……今日朝堂之上,诸位大臣……大多……大多持观望态度。毕竟,削藩事关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谁也不敢轻易表态。”

杨国忠顿了顿,似乎在观察李隆基的反应,然后又补充道:“不过,臣也注意到,有几位大人,似乎……似乎对李相国的提议,颇有微词。只是,碍于李相国的威势,不敢明言罢了。”

“哦?”

李隆基的眉毛微微挑了一下,“是哪些人?”

杨国忠的腰弯得更低了,声音也压得更低:“臣……臣不敢妄言。只是……只是平日里与太子殿下走得近些的几位大人,今日在殿上的神色,似乎……似乎有些凝重。”

好一个杨国忠!

好一招“借刀杀人”!

他这番话,看似是在回答李隆基的问题,实则是在不动声色地给太子上眼药。

他知道李隆基对太子素有猜忌,便故意将那些对李林甫不满的人,与太子联系起来,以此来加深李隆基对太子的疑虑。

这手段,虽然算不上高明,但却极为阴险。

李隆基听了杨国忠的话,并没有立刻表态。

他只是用手指轻轻敲击着御案,发出“笃笃”的声响。

那声音,不急不缓。

偏殿内的空气,凝固了。

李琰甚至能听到自己心脏“怦怦”跳动的声音。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中,殿外忽然传来轻盈的脚步声。

紧接着,一个娇媚婉转,如同黄莺出谷的声音在殿外响起:“陛下,臣妾给您送参汤来了。”

是杨贵妃!

李琰心中微微一动。

这种时候,杨贵妃的出现,绝非偶然。

果然,李隆基脸上的冰冷之色,在听到这个声音的瞬间,便如同春雪遇阳,迅速消融了。

他那紧绷的嘴角,也微微向上扬起了弧度。

“让她进来。”

李隆基的声音,不自觉地柔和了许多。

“是。”

守在殿外的内侍应了一声。

很快,殿门被轻轻推开。

一道婀娜的身影,款款走了进来。

来人身着一袭鹅黄色的宫装,裙摆上绣着展翅欲飞的凤凰,金丝银线在烛光的映照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她的发髻高耸,插着数支赤金点翠的簪子,步摇随着她的走动,轻轻摇曳,发出悦耳的叮当声。

正是当今圣上最宠爱的妃子;

——杨玉环,杨贵妃。

她的出现,瞬间驱散了偏殿内的些许阴霾。

那原本凝重压抑的气氛,也似乎因此而缓和了不少。

杨贵妃的手中,端着一个精致的白玉托盘,托盘上放着一盅热气腾腾的参汤。

她莲步轻移,袅袅娜娜地走到御案前,将参汤轻轻放下。

“陛下,这几日您为了国事操劳,都清减了不少。臣妾特意命御膳房炖了这参汤,您趁热喝了吧。”

杨贵妃的声音,娇柔甜美,带着恰到好处的关切和心疼。

她说话的时候,那双水汪汪的桃花眼,脉脉含情地望着李隆基,眼波流转之间,媚态横生。

即便是见惯了后世各种美女的李琰,也不得不承认,这杨贵妃,确实是人间绝色。

她的美,不仅仅在于精致的五官和窈窕的身段,更在于她身上那种浑然天成的妩媚和风情,一颦一笑,都足以勾魂夺魄。

难怪李隆基会对她如此宠爱,甚至到了“六宫粉黛无颜色”的地步。

李隆基看着杨贵妃,眼神中充满了宠溺和温柔。

他伸出手,轻轻握住了杨贵妃柔若无骨的小手,语气温和地说道:“还是玉环知道心疼朕。”

杨贵妃娇羞地低下了头,脸颊上飞起两抹动人的红晕,更显得娇艳欲滴。

“能为陛下分忧,是臣妾的福分。”

她柔声说道。

这一幕“郎情妾意”的画面,若是放在平时,或许会让人觉得温馨甜蜜。

但在此刻这种诡异的气氛下,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杨国忠依旧卑微地躬着身子,站在一旁,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他那张原本就有些浮肿的脸,此刻更是憋得通红,额头上的汗珠,也越发密集了。

他这个国舅爷,在自己的妹妹面前,依旧是这副奴颜婢膝的模样。

李琰心中不禁暗自感叹,这杨家兄妹,倒也算是一对“绝配”。

一个靠着美色迷惑君王,一个靠着裙带关系窃据高位,将这大唐的朝堂,搅得乌烟瘴气。

李隆基拉着杨贵妃的手,让她在自己身旁坐下。

然后,李隆基端起那盅参汤,慢慢地喝了起来。

杨贵妃则在一旁,柔声细语地和李隆基说着一些宫中的趣事,试图让他放松心情。

李隆基喝了几口参汤,似乎心情好了不少。

他放下汤盅,目光再次转向了杨国忠。

“国忠啊,”

李隆基的语气,比刚才缓和了许多,“你刚才说,太子那边,似乎对李林甫有些不满?”

杨国忠闻言,心中一紧,连忙说道:“回陛下,臣……臣也只是猜测。太子殿下深明大义,断不会因私废公。只是……只是朝中确有一些宵小之辈,惯会捕风捉影,挑拨离间。臣担心,他们会利用削藩之事,在太子殿下面前进谗言,影响陛下与太子之间的和睦。”

这番话,说得更是巧妙。

他既没有首接指责太子,又将矛头指向了那些所谓的“宵小之辈”,同时还不忘表忠心,暗示自己是为了维护皇帝和太子之间的关系。

真是个滑不溜手的奸臣!

李隆基听了杨国忠的话,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

他转头看向杨贵妃,柔声问道:“玉环,你兄长所言,你怎么看?”

杨贵妃微微一笑,那笑容如同春花绽放,娇媚动人。

她伸出纤纤玉指,轻轻为李隆基整理了一下龙袍的衣襟,然后才柔声说道:“陛下,臣妾一介女流,不懂朝堂之事。不过,臣妾以为,兄长所言,亦不无道理。”

她顿了顿,美目流盼,继续说道:“太子殿下,乃国之储君,素来仁孝。想必,他也是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着想,才会对削藩之事,有所顾虑。毕竟,此事干系重大,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动荡。谨慎一些,也是应该的。”

好一个“和稀泥”的高手!

杨贵妃这番话,看似是在为太子辩解,实则是在暗中维护自己的兄长。

她将太子的“不满”,归结为“谨慎”,既不得罪太子,也间接肯定了杨国忠的“担忧”。

而且,她这番话,也恰好说到了李隆基的心坎上。

李隆基虽然想要削藩,但也担心操之过急,会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杨贵妃的“谨慎”之说,正好给了他一个台阶下。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