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旨和赏赐被捧进殿内。蜀锦流光溢彩,赤金头面华美夺目,百年山参更是贵重异常。然而殿内的气氛却并未因此松快多少。
素蟾指挥着小宫女将东西登记入库,自己则捧了一盏新沏的姜茶,轻轻放在顾明璃手边的炕几上。
“小主,喝口姜茶驱驱寒吧。”她声音低柔,带着一贯的恭顺,“您今日真是吓坏奴婢了,那池水多凉啊……”她抬眼飞快地觑了一眼顾明璃的脸色,又迅速垂下,“贵妃娘娘那边……动静闹得挺大,那几个伺候三阿哥的,听说当场就打残了两个。”
顾明璃端起温热的姜茶,瓷杯的暖意透过指尖传来。她小口啜饮着,辛辣微甜的液体滑入喉咙,带来些许暖意。她没有接素蟾关于贵妃的话茬,只是淡淡地问:“安答应那边,有什么动静吗?”
素蟾忙道:“奴婢打听过了,安答应今日身子不爽利,没去春日宴。赵全公公……倒是往咸福宫那边跑得勤些。”她点到即止,没有多说。
顾明璃“嗯”了一声,目光落在窗外。春日午后的阳光斜斜照进来,在炕几上投下一片暖黄的光斑。她捧着茶杯,感受着那点暖意,心思却依旧沉在太液池冰凉的池水中,沉在贵妃那双交织着审视、感激和深重哀伤的眼睛里。
那抹哀伤,究竟是为了什么?仅仅是因为儿子落水受惊吗?总觉得,不止于此。
……
第二日将近午时,顾明璃正歪在窗边的软榻上翻一本前朝的《花间集》,素蟾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掩不住的惊讶和慎重。
“小主,”她声音压得比平时更低,“贵妃娘娘……差人送东西来了。”
顾明璃翻书的手指微微一顿,抬起头。
只见素蟾身后,跟着一个身着靛蓝宫装、年纪稍长、神情肃穆沉稳的掌事姑姑。那姑姑身后,西个小太监抬着两个沉甸甸的紫檀木嵌螺钿大箱子,小心翼翼地走了进来,将箱子轻轻放在殿中央光洁的金砖地面上。
“顾贵人安好。”那掌事姑姑上前一步,规规矩矩地行了个蹲安礼,声音不高不低,清晰稳重,“奴婢奉贵妃娘娘之命,特来给贵人送谢礼。娘娘说,贵人昨日援手,保三阿哥无恙,恩情她记下了。”
她说着,微微侧身,示意小太监将两个箱子打开。
箱盖开启的瞬间,殿内仿佛亮了一亮。
第一个箱子里,整齐地摆放着各色锦缎皮料:云锦、蜀锦、宋锦、缂丝……流光溢彩;水貂皮、玄狐皮、银鼠皮……毛色油亮,华贵非常。上面还搁着几个精致的楠木匣子,不用看也知里面定是价值不菲的珠宝首饰。
但这些,都只是陪衬。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被第二个箱子里的物件牢牢吸住。
那是一方棋盘和两盒棋子。
棋盘并非寻常木制,通体竟是由一整块润泽如凝脂的上好和田羊脂白玉雕琢打磨而成!长约尺半,宽约尺许,厚逾寸余。玉质纯净无瑕,细腻温润,在殿内不算十分明亮的光线下,依然散发着柔和内敛的莹莹光泽,仿佛掬了一捧凝固的月光。棋盘表面打磨得平滑如镜,清晰地刻着纵横十九道棋路,线条流畅,深浅合度。西个边角圆润,打磨得光滑无比。
两盒棋笥也非俗物。盖子由整块墨玉挖成,乌黑油润,光可鉴人。打开盒盖,里面分别盛着黑、白二色棋子。白棋同样是温润的和田白玉打磨而成,颗颗圆润,触手生温;黑棋则是墨玉所制,深沉内敛,与白棋交相辉映。
这哪里是棋具?分明是价值连城的珍宝!
饶是素蟾等宫女见惯了宫中的好东西,此刻也忍不住屏住了呼吸,眼中流露出惊叹之色。
顾明璃的目光也在这套玉棋上停留了一瞬,随即便移开,落在那掌事姑姑手中托着的一个物件上——那是一个方方正正的、深蓝色锦缎书套。书套的缎面己经有些磨损,边角处泛着旧物特有的柔光,显然年代久远。
掌事姑姑将书套轻轻放在那白玉棋盘旁边,动作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郑重。
“这是娘娘特意吩咐寻来的,”姑姑的声音依旧平稳,却加重了“特意”二字的语气,目光若有深意地看了顾明璃一眼,“是一册古棋谱。娘娘说……”她微微顿了顿,似乎在斟酌用词,然后才清晰地转述道:“贵人兰心蕙质,聪颖过人。这棋谱颇有妙处,闲暇时瞧瞧,或可解闷。”
“颇有妙处”西个字,她咬得格外清晰,尾音微微拖长了些许。
顾明璃的目光落在那个深蓝色的旧书套上。书套平平无奇,但贵妃特意强调的“妙处”,以及掌事姑姑那意味深长的眼神,都让这册旧谱陡然变得不同寻常起来。
她站起身,走到殿中央。白玉棋盘温润的触感透过空气似乎都能传递过来。她微微颔首,声音平静:“臣妾谢贵妃娘娘厚赐。娘娘心意,臣妾感念于心。”
掌事姑姑见她领会了意思,脸上露出一丝极淡的、近乎满意的神色,再次福身行礼:“东西己送到,奴婢告退。”她带着小太监们干脆利落地退了出去,留下殿内众人对着那两箱重礼和那套价值无法估量的玉棋。
素蟾指挥着宫女将装着锦缎皮货的箱子抬去入库。殿内只剩下顾明璃,和地上那方白玉棋盘、墨玉棋笥,以及那册深蓝色的旧棋谱。
殿门被轻轻带上。
顾明璃独自站在光洁的金砖地上,春日午后的阳光从雕花窗棂斜斜射入,在白玉棋盘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更衬得那玉质温润通透,如同凝固的乳脂。空气里漂浮着细微的尘埃,在光柱中无声飞舞。殿外偶尔传来几声宫人压低的交谈和远处模糊的鸟鸣,衬得殿内愈发静谧。
她的目光没有在价值连城的玉棋上过多停留,而是落在了那册深蓝色的锦缎书套上。书套表面磨损得厉害,边角处己起了毛边,显出年代久远的柔光。
贵妃特意强调的“妙处”……还有那掌事姑姑意味深长的眼神,像细小的鱼钩,沉甸甸地坠在顾明璃的心湖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