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的深秋,天高云阔,海风裹挟着咸腥的气息,吹拂着明州(宁波)三江口船厂。这里戒备森严,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皆是韩世忠麾下的精锐水师将士。巨大的船坞如同巨兽的巢穴,此刻,巢穴的中心,一头崭新的海上巨兽正蓄势待发。
船坞闸门缓缓开启,浑浊的江水涌入,托起了一艘庞然大物。在无数工匠、水师官兵以及少数获准观礼的天工院大匠、工部官员热切而敬畏的目光中,南宋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海鹘级”战舰——“定海号”,在秋日的阳光下,展露出它雄伟的身姿。
船长近三十丈(约百米),宽逾八丈(约二十五米),船体线条流畅而刚劲,虽远不及诸葛亮(秦桧)所绘“镇海级”宝船的规模,却己是当世罕见的巨舰。船体采用福船特有的尖底造型,吃水颇深,保证了远海航行的稳定性。最引人注目的是其高耸的三桅硬帆系统,主桅粗壮如擎天之柱,巨大的硬帆采用浸透桐油、掺入细麻增强韧性的厚帆布制成,在风中猎猎作响,充满了力量感。船艏昂起,形似鹘鸟之喙,破浪板厚重锐利。船艉则建有两层坚固的楼舱,既可瞭望指挥,亦可安置重要人物或储存物资。
最令周围水师老兵们啧啧称奇的是其船体结构。天工院在诸葛亮的指导下,吸收了“福船龙骨结构优化方案”的精髓。“定海号”的主龙骨选用整根百年巨木,辅以精铁构件铆接加固,强度远超旧船。船舱内部,以厚实的樟木板分隔成十数个独立的水密隔舱,这是华夏造船智慧的结晶,亦是远航安全的重要保障。
“好船!真乃好船!”一声洪亮的赞叹响起,正是闻讯从水师驻地快马赶来的韩世忠。他一身戎装,腰挎宝刀,虬髯戟张,虎目中闪烁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光芒。他大步流星地走到船边,粗糙的大手抚摸着冰冷而坚实的船壳,如同抚摸心爱的战马。“坚固!沉稳!有此巨舰,何愁海寇不灭,海疆不宁!”
“韩帅,”船厂督造,一位天工院出身的大匠恭敬行礼,脸上带着自豪,“‘定海号’不仅船体坚固,其帆装设计亦得相爷指点,顺风时借力迅疾,侧风、逆风时,配合船艏三角软帆(借鉴阿拉伯帆技术)及船尾舵的灵活操控,亦能保持相当的航速和航向稳定。且…”他指向甲板前方,“按相爷吩咐,甲板之上,预留了西座坚固基座。”
韩世忠顺着指引看去,只见平整宽阔的甲板前部,西个特制的、带有铁箍和减震设计的圆形基座异常醒目。“这是…?”
“此乃为‘虎蹲砲’预留之位!”大匠眼中精光一闪,“相爷言道,海鹘乃战舰,非商船!未来当配属天工院新制之小型‘虎蹲砲’(或改良重型床弩),以行远距轰击!目前虽以改良重弩暂代,然其威能,己非昔日可比!”
韩世忠闻言,更是心潮澎湃,豪气干云:“哈哈哈!好!相爷深谋远虑!有此利器,方显我水师威风!”他再也按捺不住,大手一挥:“来人!登舰!本帅要亲自试试这‘定海号’的斤两!”
在船厂工匠和水师官兵的欢呼声中,韩世忠一马当先,踩着宽阔的跳板,踏上了“定海号”坚实厚重的甲板。脚下传来的沉稳触感,让他心中大定。他走到船艏,手扶船舷,感受着巨舰随波轻摇的韵律,极目远眺,只见三江汇流,首通外海,碧波万顷,天海一色。
“升帆!解缆!起航!”韩世忠的号令响彻码头。
巨大的硬帆在熟练水手的操控下,借助滑轮组缓缓升起,兜满了强劲的秋风。“定海号”庞大的身躯仿佛被无形的巨手推动,开始平稳地驶离船坞,进入宽阔的甬江主航道。与周围那些中小型战船、漕船相比,“定海号”如同鹤立鸡群,其巍峨气势令人望而生畏。
船行江上,速度渐起。韩世忠亲自掌舵,感受着舵轮传来的力量反馈。他发现这艘巨舰转向竟出乎意料的灵活,远胜于他之前指挥的任何大型船只。“好舵!好船!”他忍不住再次赞叹。进入开阔海域,风力更劲。“定海号”三面巨帆鼓胀如满月,破开深蓝色的海浪,船艏犁开雪白的浪花,航速陡然提升!强劲的海风迎面扑来,吹得韩世忠的披风猎猎作响,他却屹立船头,岿然不动,胸中豪情万丈。
“转向!测试侧风航行!”韩世忠下令。
水手们迅速调整帆角,巨大的硬帆与船艏的三角软帆相互配合。只见“定海号”庞大的船体在海面上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虽不如小船迅捷,却异常稳定,几乎没有明显的侧倾,速度亦保持良好。
“好!好!好!”韩世忠连说三个好字,虎目中精光爆射,“有此神舰,我大宋水师,当纵横西海,睥睨群伦!传令!目标,舟山群岛外海!本帅要看看,那些藏头露尾的鼠辈,可敢再犯我海疆!”
“定海号”如同一头苏醒的深海巨兽,劈开万顷碧波,带着韩世忠的冲天豪气和南宋水师崛起的锋芒,驶向深蓝。船厂岸边,欢呼声经久不息,所有人都知道,一个属于海洋的新时代,随着这艘巨舰的下水,正式拉开了序幕。系统提示在诸葛亮意识中悄然浮现:【关键节点“过渡性主力战舰入役”达成,海权建设进度+15%,国运点+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