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恒来得很快,见面敬礼完毕,就笑嘻嘻地问道:
“教官,你找我一定有好事吧?”
“好事?不一定,你派一个中队出去,抓住高起潜,先把手脚给废了,再带回来!我要交给崇祯皇帝。”
唐德勇也是笑容满面地说道。
“遵命,教官,保证完成任务!”陈世恒再次立正敬礼。
“你小子不错,做事会动脑筋了,要继续发扬,要不断进步!”
唐德勇说完事,用肯定的表情,对陈世恒表扬道。
“呵呵,都是教官的栽培!”陈世恒谦虚道。
“少拍马屁!你家那两个小崽子淘气吗?”唐德勇聊起了家常。
“哎,别说了,我媳妇儿一天嗓子都吼哑了,她又舍不得打,只有我回家了,俩小崽子才会老实一点。”
陈世恒说的表情有点苦恼,但是眼神里却是满满当当的慈爱。
“谁家孩子不淘气?淘气的孩子说不定以后更有作为!”
唐德勇也是有点苦恼,家里最小的家伙,才一岁多,也聪明得很,却专跟哥哥姐姐作对。
“要是那两小子,能有虎头叮当一半懂事有学问就好了!”陈世恒对唐德勇的孩子羡慕得很。
“你别说他俩了,我现在看见他俩就怵,总有层出不穷的问题!你要是答不出来,他俩就会鄙视你!哎,哪有十全十美的孩子啊?”
唐德勇的苦恼的不是自已知识面不够广阔,而是两个小东西太古灵精怪。
而小家伙却非要跟哥哥姐姐捣蛋,哥姐俩还不敢把他怎么样。。
好了,家常聊完,陈世恒离开了,他还要派人去抓捕高起潜。
唐德勇吩咐方瑞,高起潜的赃款暂时不要启运,留下来,他有用!
陈世恒回到丰台大营自已的营地,召集五个中队长开会。
他复述了旅长唐德勇的要求,把人抓住,先废了手脚,再带回来。
渗透中队队长宋辉说:
“寻迹追踪是我队的专长,老大让我队去吧!”
突击中队队长程言阁说:
“老大,你就别听他嘚瑟,走了两次狗屎运,就飘了,去辽东抓人,要长途奔袭,这却是我队的专长!”
狙击中队队长郭瑞文说:
“寻迹追踪也好,长途奔袭也罢,我狙击中队都不甘落后,老大让我队去吧!”
他有资格说这话,寻迹追踪和长途奔袭两项,狙击中队都不比两队弱,而且这次目标人物的安保队伍,并不是很强悍。
预备中队队长贺伯雄却说道:
“老大,你把我们预备中队的名字,换掉吧!”
“我们队素质并不比他们差,却老是要做预备队,一点挑战性都没有,兄弟们都很恼火!”
“老大,这次无论如何也得让我们队去!”
火力中队队长何建高却傻呵呵地笑道:
“呵呵,老子不跟你们争,大炮打蚊子的事,老子不干!”
陈世恒生气了,粗口道:
“老子不想听你们说那么多废话,现在拿出纸笔,用简单的几句话,写明你的抓捕思路和方案!”
“谁的方案让老子看中了,谁就去!以后就这样!”
“以后谁的方案行,谁就上,形成规矩,打仗要动脑筋!”
他想起了刚才教官真诚的表扬,表扬只是激励他的手段,教官是希望,培养他养成动脑的习惯。
这个以后要成为他们大队的主要特征。
四个队长立即拿出纸笔,开始思考分析,好一阵子,大家才把署了名的纸交给了陈世恒。
陈世恒看完,没有评价,而是叫每个人自述自已的方案。
最后,宋辉胜出,他说,以高起潜在京师的势力,京师破城当天,就会有人给他送信。
因为是开门投降,因此城门并未成为闯贼军的控制重点,要出城,办法很多。
所以第一波送信之人得以成功出城,历史上高起潜也是接到了京师失守,连内城都失守的消息。
高起潜才会往南跑,北方他是不敢去的。
而当天晚上崇祯彻底翻盘,高府管家肯定会派出第二波送信人,告诉高起潜,那最后惊掉人下巴的结果。
高起潜的人肯定有其内部的联系方式,高起潜回逃,应该会与第二波送信人相遇。
那么最后的结果有两种可能性:
一、高起潜果断去辽东,继续当赴任监军。
二、回京师,对崇祯爷假言救驾。
但是,最好的结果,却是果断转身去辽东赴任监军,现在可能还在路上。
所以,我将直扑辽东,生擒高起潜。
宋辉的方案获得了所有人认同,因此,翌日清晨,宋辉中队就离开了丰台大营,而且是乘飞艇离开的。
他们要赶在高起潜之前,赶到山海关。
唐德勇也是这么想的,他要在崇祯访问出发前,送崇祯一份特殊礼物,就是高起潜及其赃款。
所以,当他听了陈世恒简述的,宋辉对高起潜的分析报告,当即拍板支持,并决定派飞艇支持。
同时,他还也将自已的处理预案申请,发电报给总部,等候总部回电指示。
执委会五常委,这次终于到齐了,看了唐德勇的电报,大家都同意他的处理预案。
现在,少个二百三十多万两金银对华兴党来说,已经不算什么。
但是若能彻底把崇祯套牢,那对华夏民族重振雄风将是一个不错的契机。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人和钱都给他,让他面对一次人赃俱获的活报剧,进而引发彻底反省。
但教育人是需要成本的,特别是崇祯这孩子,天生出身不凡,却又年幼失孤,刚愎自用而多疑!
嗯,要把这孩子教育好了,那可是对华夏民族一本万利的好事啊!
崇祯之后,落后西方二百年的事情就不可能再次出现。
于是回复唐德勇,同意按你的处理预案执行。
宋辉中队运气很好,由于战略侦察前置的需要,无人机早就飞过几次辽东了。
绘制了辽东地图,还标注了适合飞艇降落的场地位置。
当宋辉中队降落时,高起潜的赴任队伍,距离山海关已经不足五十里距离了。
来得早不如来的巧,这句老话让宋辉很佩服华夏古人的智慧。
渗透中队降落在榆关,虽然引起了当地守军和百姓的轰动,但宋辉毫不在乎。
狙击小队迅速占领了榆关镇前官道两边的高地,建立狙杀阵地,高起潜身边的人都在狙杀之列。
当然,高起潜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