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军权将军刘宗敏率军抵达昌平,昌平城门大开。
斥候入内探查,城内百姓说,昌平总兵昨夜就率兵撤离了。
刘宗敏立即派斥候向李自成禀报。
李自成收到禀报,心情舒畅,大顺军是真的所向披靡,明军望风而逃啊!
当即也不在昌平停留,命令大军直取大明京师。
崇祯十七年农历三月十六日,李自成率大顺军主力五十二万人,抵达大明京师外围。
驻扎在丰台和西山的京营三大营,面对大顺军,未经交战,便一哄而散,溃逃了。
北京城南郊外,顺天府的宛平城,就是已经称帝的李自成驻跸地。
历史上李自成进北京城之前,驻跸德胜门外,但今世有所不同,制将军刘方亮正在围攻保定府。
李自成行宫驻跸宛平城,有隔绝京师之战略意图。
永昌行宫即宛平城官署,大堂上,李自成踞坐于御椅上。
宋献策带着杜勋过来,分别以臣礼,向李自成见礼毕。
“陛下,今日我大顺军虽已合围北京城,但北京城城高墙厚,若其固守,攻城之战实难轻易得手。”
“臣有一策,或能不战而下北京城,最低也要里应外合轻取北京城。”
“哦,宋卿既有良策,请讲!”李自成抬手抚须示意道。
年纪未逾四旬的李自成,经多年征战,沧桑痕迹明显,特别是左眼下方,痊愈的箭伤依然凹陷。
依然戴着阔檐毡帽,标志性的三缕须。
鼻若悬胆,最出彩的是他的眼睛,眼神里满是坚强的意志。
“杜勋,杜公公在明宫内任职多年,宦游广阔,委他为和议使者,表面议和,暗地里联系故旧。”
“若崇祯同意和谈条件,则不战而下北京城。”
“若其不答应,则对其臣宦,晓以明灭顺兴乃大势所趋之至理,必然应者云从,并因此轻易拿下北京城。”
“宋军师,此计甚妙!杜勋,你可敢前往?”
大顺军右军师顾君恩赞同后,问道。
这里面分明有激将的意图,事成之后,自已也有协同之功。
事若不成,与已何干?
这就是文人干政的思维习惯,勾心斗角是他们的生活环境。
没有勾心斗角的环境,那就创造一个勾心斗角的环境。
“陛下,老奴既已弃暗投明,哦,不,悖明从顺,自当为大顺效死,请陛下成全!”
杜勋这不是豁出去了,而是心里早有盘算。
其实,总提督京营戎政事曹化淳,东厂提督王德化等宫内大太监早有异心。
大明江山早已风雨飘摇,值此生死存亡关头,谁不会对自已后路有所绸缪?
“好,杜公公忠勇可嘉,既如此,朕就委你为议和使者吧!”
李自成概然应允,想到杜勋若真能完成里应外合任务,当可轻取北京城。
想到这里,不觉有些意气风发!
“陛下,既然委任杜公公为议和使者,岂可没有议和章程?还请陛下赐示!”
顾君恩抢先询问,就是赤裸裸的抢宋献策的功劳啊!
宋献策恨在心里,脸上却毫无表现,不缓不急地说道:
“是啊!陛下,臣正要请示,未曾想顾军师却先说了出来!”
“臣以为,此次杜公公前去议和,条件不宜苛刻,要让崇祯觉得可以接受,或不妨接受之可能。”
“如此,杜公公才有时间暗中联络和运作,最终实现里应外合之结果。”
“呵呵,还是宋卿想的周到,你认为什么条件合适呢?”李自成欣然问道。
“陛下,大明已危在旦夕,但京师却是历经数百年建成的,若是打烂了,损失却是大顺的。”
“因此,臣以为陛下,可以用并无觊觎大明江山之意图开价,要议割西北分国而王,犒赏军银百万,我军即退守河南。”
“更可承诺:事若成,愿为朝廷内遏群寇,助制辽沈,但不奉诏!”
“哈哈哈,好,此计大妙!宋军师用心良苦啊!”
丞相牛金星早就洞悉二人暗中的较劲,免不了添把火。
“不敢当丞相谬赞,只是该条件须不作于文字,而且还需杜公公熟记于心。”
“请陛下俯允!”宋献策拱手请命,那形象恍如孩童,幼稚可笑。
“朕准了,就按宋卿所言,杜公公照此办理!”
李自成最终拍板道。
而与此同时,内城皇宫,文华殿内,崇祯爷传旨文武大臣进宫议事,除了忠臣名单上的人,没有一个人进宫。
崇祯爷看到这个结果,虽然早已预知,但还是不免心酸,大明养士二百年,国难当头却很少有人敢于勇敢面对。
随后,崇祯爷嘱忠臣们到东暖阁座谈。
这是唐德勇将军的提议,朝会就是开会,开会大家都应该有座位,这是帝王对臣子最起码的尊重。
东暖阁内,一张拼凑的长方形桌子,崇祯爷和唐德勇将军各踞端头。
孙传庭和范景文坐在崇祯爷的左右两边,倪元璐等人顺着座位坐下。
王承恩没有上桌,用锦凳坐在崇祯爷身侧。
杨玉森、方瑞、彭勇、段平、李小平、陈世恒、蔡大力、马进忠坐在靠近唐德勇一边。
“唐将军,人都到齐了,可以开始了吗?”
孙传庭看了看崇祯爷,崇祯点点头,孙传庭看着唐德勇问道。
“陛下、各位大人,同志,现在,我做军情简报,大家听听。”
“根据情报显示,李国祯统领的京营三大营,在西山和丰台面对大顺军,未经交战,便自行溃散了。”
“闯贼军刘宗敏部住东直门、朝阳门东便门外,兵力约五万余。”
“闯贼军李过部住德胜门、安定门外一带,兵力五万余。”
“闯贼军谷可成部住西直门、阜成门外一带,兵力四万余,”
“闯贼军张鼐、李友部住广渠门、左安门外一带,兵力约两万余,”
“闯贼自率中军驻扎在永定门、右安门、广宁门外一带,兵力约十五万左右。”
“其余二十余万兵力,分别住驻扎在昌平、顺义、通州、大兴,几乎将北京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闯贼所谓的驻跸地就在宛平城。”
“现在,闯贼军南路主帅刘芳亮部,一路北上,攻陷了怀庆(焦作)、彰德府(安阳),磁州、邯郸、邢台、真定、河间,还没赶到保定。”
“不过彰德府已被我军收复,只不过闯贼军还不知道而已!”
“另外,昌平总兵李守铄在我军一部协助下,前日撤离昌平,让闯贼军扑了个空,保存了实力。”
“我军收复了居庸关,生擒了唐通,现在正挂在城门上示众呢!”
“今日凌晨,长途奔袭宣府,生擒了王承胤。”
“总之呢,居庸关和宣府收复了。”
“居庸关和宣府收复了?”崇祯爷有点不淡定了。
忠臣们都不淡定了。
“是的,宣府和居庸关是北京的西北门户和锁钥,咱们打闯贼军时,也得防着点蒙古人和建奴,对吧?”
唐德勇解释道,其他人不知道,他的解释就是掩饰!
“唐将军,那你在那边布置了多少兵力?”孙传庭问道,他可是用兵老手。
“不多,杨再兴的特战大队!”唐德勇回答道。
“啊!兵力太少了,根本不敷使用啊!”孙传庭的反应是条件反射性的。
“哎呀,老孙,你的战术思维要尽快进入热兵器时代,最好的防御是进攻!”
“在居庸关和宣府的崇山峻岭中,无论是闯贼军、蒙古人、建奴,面对火炮和机枪,都是人肉渣渣!”
唐德勇看了孙传庭一眼,恨铁不成钢的表情。
孙传庭顿时脸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