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武勋
知否武勋
当前位置:首页 > 同人 > 知否武勋 > 第208章 腹黑又良善(已改完)

第208章 腹黑又良善(已改完)

加入书架
书名:
知否武勋
作者:
玉躞
本章字数:
8574
更新时间:
2024-10-18

赵宗全是冷门宗室,不受待见没有认出御龙直来。

顾廷烨可不同,从小长在汴京的他比之赵宗全的见识的要多。

加上顾廷烨正好认识赖秦理,在袁家给儿子办满月宴的时候以及之后的周岁宴的时候见过几面,知道他被调到了御龙直。

所以眼前众人的身份不会有假。

如今御龙直这般狼狈的出现在了这里,那么就说明宫内出了大的变故,御龙直身上绝对有重要的东西。

邕王不会反叛,那么定然是斗争失败的兖王反了。

顾廷烨从认出御龙直后短短的时间内就将眼下的局势推测的七七八八。

顾廷烨点齐了人马,便带着三十个精锐的汉子就从半山坡向着山下疾驰。

眼下不管御龙直身上有什么东西,自己只要帮了忙就是立功。

之后也能借着这份功劳参与进去。

他如今正是到了最低谷,也没了顾忌,能赌的就只有自己这条命,要是赌输了还能因为自己的身份连累顾府那一家子就更是再好不过了。

风险与机遇是并存的。

风险越大其中蕴含的机遇也就越大。

顾廷烨自然明白这一点。

不然他费尽心思撺掇赵宗全父子来此干嘛,还不是看上了赵宗全宗室的身份以及赵宗全身为团练使手中的力量。

人手虽然不多,赵家父子跟前没什么大才,但是这些人马以及赵宗全宗室子弟的身份再加上他顾廷烨已经有了投机的可能。

如今汴京与他预料的大差不差,顾廷烨在处理完白家的事中途回过一次京城。

那是荣飞燕被掳走之后的事了。

从小在侯府长大的他自然明白侯府的办事的章程,所以特地选好日子回去。

当日他回顾家也是为了要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与顾家斩断关系。

他不愿意日后顾家这群寄生虫趴在他身上吸血。

若是顾廷煜答应了,那么顾廷烨从此之后就和顾家彻底的斩断了关系。

因为他有本事当时受到了谢秉徳的重用,已经当上了官,有了官身,虽然军功被谢秉徳吞了,但是他也有后招算是正式的踏上了仕途。

那时的他对顾家失望透顶化名白烨,拿回属于自己的荣耀,都是他向着顾家一步步的切割的举动。

只不过那日顾廷煜没有让顾廷烨拿走那杆属于他的红缨枪。

他的内心对于顾廷烨的感情是极为复杂的。

一个是顾廷煜此时已经察觉到了小秦氏的计谋,不想要顾廷烨与顾家做出切割,为未来保留一个可能。

他知道顾廷炜没有能力将顾家带上巅峰,甚至顾廷炜当家之后宁远侯府就会像着他的母家东昌侯府一般衰落。

那么到时候他的娴姐儿和邵氏又能依靠谁呢?

说到底只有顾廷烨这个顾偃开亲手教导武功兵法出来的,又是险些成为一甲进士文武双全的人物亲生兄弟。

他相信顾廷烨这样的人物,若是真能振作起来,立功受赏总能有出路。

只是他内心的骄傲,让他低不下来头。

所以他本能的选择了另一种方法。

再一则原因是他是当时的宁愿侯爵,他有义务保护属于顾家的财产。

红缨枪代表着君恩,顾家已传六世,虽然不缺皇家的赏赐,但是每一件东西都是弥足珍贵的。

是顾家的底蕴。

另一方面,也有对顾廷烨的嫉妒,凭什么顾廷烨能得到顾偃开的喜爱,凭什么顾廷烨的身子就好的跟个牛犊子似的。

他就只能每日依靠汤药来吊着自己的命。

要是他的身体好,那么为顾家夺得红缨枪的人就是他了。

所以他不断的利用顾廷烨的信任与亲情打压,玩弄顾廷烨,维持自己的自尊,获得那点可怜的

除此之外,那点微不足道的兄弟血亲以及对于白氏的复杂感情也都在其中。

种种原因之下他知道不能让顾廷烨与顾家做出切割。

顾廷煜是个聪明的,他早就看出了,顾廷烨的本性,也知道他心中想要什么,当日的举动不过一时气急,等他想明白了,自然会回到顾家依旧被他钳制。

顾廷烨当日是有机会拿走红缨枪的,只是他的骄傲不允许他做出盗窃之事。

所以他故意等到顾廷煜到来,想着做出一番决裂。

只不过,顾廷煜没有让他拿走红缨枪。

枪虽然没拿到,但是他回汴京这些日子可不是白待的。

四处打听消息,总结当下的局势。

寻找着投机的机会,汴京作为京都自然不缺少机会。

顾廷烨要想咸鱼翻身,定然要与汴京有所接触。

地方上,池浅王八多,是养不出蛟龙的。

只有水深的汴京才能让他大展身手。

其中功夫不负有心人,顾廷烨与长柏的交谈中得知了邕王家毁了荣飞燕的清白后,顾廷烨就已经敏锐察觉到了,二王之间必然有一场搏斗。

顾廷烨因为曾经是侯府子弟,与兖王有过几次接触。

知道兖王的性子,强干未必,但是定然刚愎。

兖王以及他背后的幕僚定然能从这件事中看出邕王的成色,作为与他竞争多年的对手,兖王自然知道邕王上位后自己的结局,绝对不会坐以待毙。

而荣家又与邕王有仇,正是兖王的天然盟友。

作为殿前司副都指挥使的荣家,加上宫里的荣妃以及兖王自身多年的势力,兖王不缺乏动手的实力。

而二王的争斗以及荣家和邕王之间化解不开的仇恨。顾廷烨得出了结论,矛盾已经无法化解的二方阵营之间必然有一场死斗。

只不过他当日还要处理曼娘的事,还有他手上没有押注的本钱,再一个就是南边的广德军一直催他回去,汴京是一场豪赌,在机会没到来之前,做好本分还是很有必要的。

顾廷烨是能分得清主次的。

他知道自己若真要下注的话,只有投靠兖王才能以小博大。

但是说实话顾廷烨不看好兖王,赵祯多年的人证,兖王就是得到了诏书,也不见得能坐稳江山。

所以顾廷烨只得本分的做着自己的事,只是这般军功升职定然会慢了些。

在大周就是袁文绍封侯也是在西军中足足熬了三年半,大小数百战才有的封侯之赏。

袁文绍虽然开了先例,但是战功是实打实的不含一丝水分。

就这朝廷上也因着袁文绍当初年纪轻,朝堂之上的反对声可是不少。

但是历来皆是如此,时机不对,只能一步步熬。

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顾廷烨想着晾一晾谢秉徳让他尽快落实一下自己的战功,顺道回汴京看一眼她那个日思夜想的小狐狸如今怎么样的时候。

押注时机到来了。

顾廷烨路过禹州的时候,想到了赵宗全一家人。

正巧救了赵宗全一命。

而事后从那个死仕口里套来的话以及赵宗全那里得来的消息,让他很敏锐的意识到了,如今的兖王只怕要动手了。

所以他当即鼓动赵宗全进京,虽有利用赵宗全父子身份投机之心,但是也是下定了决心要保上赵宗全父子。

顾廷烨就是这般,在经历了种种打击之后,虽然得到了进化,但是幼年时心灵上的富足,以及骨子里的良善并未被抹去。

(说起来如今顾家三子的状态挺有意思的,从上到下腹黑,腹黑又良善,良善。)

顾廷烨骑着马冲下来见到赖秦理的那一刻,心中是十分惊喜的。

赖秦理,袁文绍的老部下,殿前司御龙直的人。

他乘机加入这场豪赌的条件更成熟了。

他能这般狼狈的出现在这里就说明了很多问题。

首先兖王虽然准备充足,但是得益于大周对宗室的打压,他对汴京的控制不足。

二来,老皇帝手中还是有一定实力的。

大队骑兵出现在这里定然有人为其开道。

如今无论赖秦理是有什么大任务他借着救命之恩,就已经参与进去了。

“公佐兄,我来助你。”顾廷烨一马当先,张弓搭箭瞄准叛军冲锋在最前方的一骑。

随着他指尖松开,一道箭矢宛若流星一般,直插,那人眉心。

“彩,彩,彩。”随着顾廷烨的二十多骑,见到顾廷烨的射术,齐声喝彩。

“好箭术。”赵策英站在半山腰的林间见到顾廷烨的神射,不由得为顾廷烨叫好。

恨不得亲自上场助阵。

赵宗全看了一眼身旁的儿子,脸色凝重。

“你刚才为何不经过我同意就随口答应?”赵宗全开口质问道。

刚才顾廷烨开口,他也在两难之间,顾廷烨多次救他于危难之间,就是要求他以命相偿也不过分。

但是他正在考虑之间,赵策英就一口应下,做事未经过深思熟虑,太过莽撞了。

“仲怀于我们有恩,理应相帮。。。”赵策英的话还未说完。

“你住口,底下那群人不是好相与的,一个不慎就会给咱家惹来大麻烦。”赵宗全呵斥道。

多年的打压怀疑,心中的志气早就被消磨光了。

权利争斗的残酷性他是亲眼见过的。

尤其是娶了沈氏之后,沈氏的贤良淑德,让他对如今的日子更是珍惜。

若是能选他只想着放弃宗室子弟整日里担惊受怕的日子和沈氏过几亩薄田,男耕女织,父慈子孝的安稳小日子。

但是身份是羊水决定的他没得选,若是异常举动,别人反倒他别有用心。

尤其是赵祯无子,这个局面更是让他害怕。

如今因为一道密诏他要进京本就是大麻烦,他实在是不想横生枝节。

只想着早点在汴京安安稳稳的把事办完,然后回禹州过着自己安稳的小日子。

“什么麻烦能有兖王要杀咱们的麻烦大?仲怀不畏艰险帮了咱们,数次抱你我父子就咱们的性命,知恩图报这还是父亲叫我的,您忘了吗?”赵策英反问道。

一时间赵宗全哑口无言,没有在说话。

赵策英说的也在理,是啊什么麻烦比皇储之争还要大。

赵宗全无言,良久长叹一声。

赵宗全二人这次出来因是侨装改办成商队,为了不引起注意所以只从禹州团练营中挑了三十多个好手。

压着从西北一个商队手中买来的货物启程来的汴京。

如今大队人马借给了顾廷烨,此时剩下的几个士卒都被派出去警戒,不然赵宗全也不会质问出声。赵策英也不会驳斥赵宗全。

父子二人说话的间隙,下面的局势已经出现了变化。

随着顾廷烨一马当先,一箭射落一骑叛军,跟在他身后的沈从兴已经小段老耿也都不服输的紧跟着张弓搭箭。

都是武人,有着一身本事在身,虽然敬佩顾廷烨文武双全的本事,但是也有自己的一番傲气。

几人都是弓马娴熟,能征善战的勇士,都有一手绝活压手。

三人张弓搭箭,纷纷射落一名骑兵。

虽不想顾廷烨一般,眉间插花,但是这般快速的移动中,能精确命中目标,也属实有几分本事在身。

赵宗全是有识人之明的。

凭借着宗室子弟的身份,起初有禹州军中有不少人才想要投效,但是赵宗全大多都将他们介绍出去了,虽然因着身份低微都不怎么得到重用,混的最好的一个不过在西军担任一个营级的指挥,但是他入眼的都是有真本事的人。

不过也接着剿贼安民的名头留下了几个真正有本事的人。

老段小耿以及他的小舅子沈从兴就在其中。

一县之中有大才,沛县集团为大汉建立奠定了基础,朱元璋也有自己的淮泗集团。

(时势造英雄,所以说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禹州跟来的亲兵,都是从数千人中选的。

弓马娴熟。

虽然不如御龙直精锐,但是也比叛军精锐多了。

一时间叛军士卒的士气瞬间衰落。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经过御龙直骑卒放风筝般的不断消耗,叛军早就被折磨的够够的,要不是王汉成许下重诺,自身又位在第一线。叛军早就崩了。

演讲者御龙直的箭雨消耗殆尽。

王汉成正打算要接着自己马快

眼下又遇到了顾廷烨带着一波射术骑术都不错的骑卒。

叛军几近崩溃。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