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村里的留守女人们
小山村里的留守女人们
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小山村里的留守女人们 > 第612章:萌生退意

第612章:萌生退意

加入书架
书名:
小山村里的留守女人们
作者:
紫陌芊芊
本章字数:
4236
更新时间:
2025-07-07

今年生意好,发的物资也很丰盛,一共二十户,每家每户两斤月饼,两斤封糕,十斤大米,重头戏是红包。

楼红英还给这二十户困难家庭发了红包,每个红包五百块,足够他们过个好的中秋节了。

除了给困难家庭发放爱心物资外,她还给村小学捐助了图书馆,学习用品,这样一来,孩子们也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拥有了自己看课外书的地方。

在楼红英的响应下,齐梁也加入了献爱心的行列。

夫妻俩强强联合,一个捐助图书和学习用品,一个修建图书馆以及桌椅。

除此之外,楼红英还利用人脉,请来了城里的老师做短期的支教,让孩子们接触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她知道,孩子们要想脱离贫穷,就必须要好好读书。

这一系列的善举,实实在在的感化到村里人;那些平时爱嚼舌根的婶子大娘们,也觉得羞愧,除了楼红英夫妻俩,谁还能为村里人办事呢!

村主任杨柳,转眼间也来这里五年了,娶了妻,生了孩子,扎根在这里。

本以为他会把一腔的热血献给村里,可不知为啥,他任职的这几年,村里始终变化不大。

上面偶尔发一些福利,别的村都有,唯独小山村没有。

有村民问他怎么回事,杨柳就说咱们这里是有名的富裕村,有两家企业,所以上面的福利发给了周边的贫困村。

他说的好像有点道理,村民们一开始也没有怀疑,可是渐渐的,有人发现杨柳用上了高档手机,吃上了好烟,就连他的媳妇,一个村小学的老师,也配上了手机。

他的钱从哪里来?有人怀疑他以权谋私。

有一个村民的亲戚是外村的村主任,他向这位亲戚诉苦,“你们村一到过年发东西可不少,为什么我们村没有呢?”

这位村主任亲戚一脸疑惑的说:“怎么可能?杨柳可是一分不少的全领了,从救助款到福利物资,哪一回少了他,再说他和乡长还是亲戚。”

这位村民听后十分气愤,回去就把这事传开了。大家恍然大悟,怪不得他家整天肥吃二喝的,合着用的全是咱们大伙的救助款,走,找地方说理去。

几位村民一商量,在乡政府门口拉起了横幅,一群人坐在那里,非要乡长给个说法。

乡长见状,苦口婆心的劝他们回去,这里面肯定有什么误会。

带头的村民说:能有什么误会,有本事你让他把属于我们的东西吐出来啊!”

乡长说是真的没给你们村里发,因为你们村有两个企业,比别的村条件好些,肯定优先照顾贫困村了。

村民们不相信,说乡长和杨柳是亲戚,肯定向着自己人,如果乡长不解决,那我们就到县里拉横幅。

乡长也是个吃软不吃硬的主,爱上哪拉上哪拉。

这帮村民又开了辆面包车,一车人来到县府门口,把横幅一拉,集体喊还我们公平。县里了解情况后,苦口婆心的解释,说乡里的做法没毛病,回去吧。

县里也不好使,难不成还要去省里啊!这帮人傻了眼,几天来连吃带喝的花了不少钱,这钱找谁报销去?

有个村民建议找杨柳报销。

闹了一圈没闹出个结果,几个人垂头丧气的回来了,拿着吃喝的发票来找杨柳报销。

这简首是笑掉了大牙,你们到处去告我,还找我来报销发票,明摆着欺负人啊!

村民说你不报也行,把你贪污的东西,拿出来咱们几个分了。

“可笑,你哪只眼看到我贪污了?再胡说八道我告你们诽谤。”杨柳气愤的说。

有位村民接话说:“有证人,隔壁村的村主任说的,他说的话还能有假吗?”

话音一落,那位村民慌了,埋怨这位你咋把我亲戚给出卖了?这下他非找我麻烦不可。杨柳也听明白了,是隔壁的村主任造的谣,这就好办了。

于是,他来到乡里找到了乡长,要乡长把隔壁村的村主任叫来三面对证。

这件事闹得不小,影响极坏,原来是有人在背后使绊子。严厉打击这种胡说八道的行为,乡长立刻下令:马上召开村主任大会。

隔壁村的村主任知道自己闯了祸,以身体不舒服为由拒绝参加。乡长又下令,他不来,咱们去他家开会,就这样,把村主任大会开在了隔壁村主任的家里。

大会上,乡长问隔壁村主任:你有什么证据证明杨柳贪污,乡长包庇?

隔壁村主任吓得腿首哆嗦,他本来就理亏,平时嫉妒杨柳,随口说了几句吐槽他的话,没想到自己那个无脑亲戚当了真,回去还和其他人说了,然后就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隔壁村书记先是道了歉,说自己是信口开河。后来见势不妙,又把全部责任推给了亲戚,总之这事,与他无关。

事情算是搞清楚了,乡里对这几个拉横幅打坐的人,进行了严厉批评。

那么问题来了,杨柳家花的钱,是哪来的?

最后楼红英给出了解释:杨柳入股了我的针织厂,每季度会给他固定的分红。

村民们一听,天啊还有这好事,那我们也想入股。

楼红英也有意带着大伙赚钱,只是现在时机不成熟,很多问题还不完善,以后可能会以入股的形式,让村里人实实在在的享受到福利。

但村民们不买账,为什么要以后?为什么村主任现在就能入?你楼红英就是有钱忘了本,就会讨好村主任。

楼红英觉得委屈,她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己经做到极致了,没想到因为入股一事,被全盘否定,突然感觉到在村里开厂子,有一定的麻烦。

这个时候,她萌生了退意。

要是把厂搬到城里或者市郊,不但交通便利,还省去了很多麻烦。

齐梁也提醒她:都说穷山恶水出刁民,和他们讲道理是讲不通的,看你赚钱了,要是不分给他们,就会有人背后搞破坏。

“但是,大部分人还是好的,就那么一少部分。”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