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渐深,烟花的绚丽将城市的天幕映照得如梦似幻。苏牧、小唐和女子带着那盏红色的灯笼,踏上了前往郊外的路。
“他最后一次出现的地方,就在乡间那条老路上。”女子的声音带着颤抖,她怀抱着灯笼,仿佛紧握着最后的希望。
“别担心,我们会陪你走完这段路。”小唐轻声安慰道,同时回头看了一眼苏牧。苏牧神色平静,仿佛一切尽在掌控之中。
当他们的车驶离城市,渐渐接近郊区时,周围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安静。远处隐约可见零星的灯火,而那条乡间小路在微弱的月光下显得狭长而孤寂。
女子指着前方的一处拐弯说道:“就是那里……他出事的地方。”
车子停在路边,三人下了车。冷风夹杂着未融化的积雪拍打在脸上,周围的树影在夜风中摇曳,投射出斑驳的阴影。
灯笼突然发出一阵微弱的颤动,烛光变得更加明亮。女子握紧灯笼,紧张地说道:“它在指引方向吗?”
苏牧点了点头,低声道:“他的情感还未散去,灵气正在呼应我们,顺着灯笼的方向走。”
他们沿着小路前行,灯笼的光芒时而明亮,时而微弱,仿佛在带领他们穿越这片寂静的乡野。
走了不远,前方的路突然被一片浓雾笼罩。雾气中透着一股诡异的寒意,让人不由得打了个冷战。
“这是什么?”小唐警惕地取出几张符箓,准备应对突况。
苏牧抬手示意他稍安勿躁:“这是灵气的残留,属于他未竟的执念形成的‘路障’。如果我们无法感知他的心愿,这片雾气将会一直存在。”
女子听后,有些不知所措,颤声问道:“那……我该做什么?”
苏牧看向她,声音柔和却带着一丝坚定:“你需要回忆起他当时最想做的事,并向他表达你的心声。雾气是他的困惑,只有你的答案能化解。”
女子低下头,手指紧紧攥着灯笼,眼中浮现出回忆的泪光:“他……他只想回家陪我们吃顿年夜饭。他走的时候,还特地叮嘱我不要等他……可我还是准备了他爱吃的红烧肉和饺子。”
她哽咽着说道:“我一直埋怨他为什么要那么拼命地工作,为什么不能多陪陪我们。可现在我才知道,他只是想让我和孩子过得好一点。”
女子的话音刚落,浓雾开始缓缓散去,灯笼的光芒也变得更加柔和。
“他听到了你的心声。”苏牧说道,目光中透着温暖,“现在,让我们继续前行。”
雾气散去后,他们来到了乡间小路尽头的土地庙。庙前的空地上堆积着积雪,四周一片寂静,只能听到微弱的风声。
灯笼的光芒突然变得炽烈,仿佛在诉说着什么。苏牧走到庙前,轻声道:“就是这里。他当时一定在这里停留过,这里承载了他的最后一丝希望。”
女子将灯笼缓缓举起,眼中闪烁着泪光:“这是他想回到的地方吗?”
苏牧点了点头:“将灯笼挂在庙前的树上,让它为他点亮一盏归家的灯。”
女子犹豫了一瞬,随后深吸一口气,将灯笼挂在土地庙前那棵老树的枝桠上。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烛光映照着女子的脸庞,也照亮了这片小小的天地。
突然,一道淡淡的人影从灯笼中浮现出来。那是一个男人的模样,穿着朴素的工服,脸上带着些许愧疚和眷恋。
“你……”女子捂住嘴,泪水无声滑落,“你真的回来了……”
“对不起。”男人的影子低声说道,“我走得太匆忙,没有留下最后一句话。我只是想告诉你,我一直都在,一直都陪着你们。”
女子哽咽着点头:“你不需要说对不起,只要你在家里,我们就满足了。”
男人的影子缓缓向女子靠近,却始终无法触碰到她。他的身影渐渐变得模糊,最终化作一抹柔和的光芒,融入了灯笼的光亮中。
夜风渐渐停了,灯笼的光芒依然明亮。女子站在灯笼前,久久不愿离开。苏牧拍了拍她的肩膀,轻声说道:“他的灵气已经完成了最后的心愿,这盏灯会一直为你们守护这个家。”
女子擦了擦眼泪,感激地看着苏牧和小唐:“谢谢你们,真的谢谢你们。”
小唐挠了挠头,笑道:“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只要你们能感到温暖,这一切就值得了。”
当三人准备离开时,灯笼的光芒突然投射出一幅模糊的画面——那是一个温馨的家,桌上摆满了丰盛的年夜饭,孩子欢笑的身影在旁边跑动,而男人的背影正温柔地看着他们。
苏牧轻声说道:“他已经回到了家中,永远留在了你们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