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子,你想好了吗?
小子,你想好了吗?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小子,你想好了吗? > 第2 章 记忆这个东西好啊

第2 章 记忆这个东西好啊

加入书架
书名:
小子,你想好了吗?
作者:
有一弯明月的娜娜
本章字数:
4204
更新时间:
2025-05-26

我在床上足足躺了小半个月,这期间,我对周围的环境和人物关系有了大致的了解。

原来,我的父亲秦卫国乃是当地的县令,他为人刚正不阿,深受百姓们的爱戴。而我的母亲,则是当地富商的女儿,她温柔娴淑,与父亲的结合可以说是门当户对。

我呢,作为秦府的大小姐,自然是备受宠爱。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的家庭中,却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矛盾。

我的弟弟秦书月,年纪尚小,还不太懂事。而我的妹妹秦薇月,却是个让人头疼的角色。她是府里姨娘所生,虽然与我同父异母,但性格却截然不同。

平日里,妹妹就对我不太友好,总是喜欢和我对着干。这次更是过分,我们俩不知为何起了争执,结果她竟然动手打了我,还把我推进了池塘里!

好在我命大,被救了上来。不过,妹妹也因此受到了惩罚,她被罚去祠堂抄录佛经,以此来减轻她所犯下的过错。

父亲所担任的这个县令一职,虽然在官职体系中看起来并不是特别大,但实际上,这个职位却在全国范围内都相当有名气。这是因为云城位于南方和北方的交界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而且还享有“春园”的美誉。

在这样一个地方担任县令,父亲可谓是如鱼得水,将当地治理得井井有条。他的政绩不仅得到了当地百姓的认可,也引起了朝廷的关注。就在前几天,朝廷下达了一道圣旨,将父亲连升两级,调往京城担任京兆府尹一职。

这对于我们全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京兆府尹可是管理京城的重要官员,这意味着父亲得到了朝廷的重用,他的能力和才华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这不仅是对父亲个人的荣誉,也是我们整个家族的荣耀。

我们一家人紧紧跟随着父亲,历经十余日的长途跋涉,终于抵达了京城。这座城市与我们之前生活过的地方截然不同,它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让人感到无比新奇。

走进京城,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熙熙攘攘的大街小巷。街道两旁摆满了各种摊位,小贩们高声叫卖着自己的商品,此起彼伏的叫嚷声不绝于耳。女人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议论着家长里短,偶尔还会传来阵阵欢声笑语。

街道上,马车来来往往,车轮滚滚,发出哒哒的声响。车夫们熟练地驾驭着马车,在人群中穿梭自如。与此同时,磨刀师傅也在街边摆开了摊子,霍霍的磨刀声与其他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韵律。

除了人类的喧闹声,家禽们也不甘寂寞。鸡、鸭、鹅等家禽在街道上自由自在地漫步,它们欢快的叫声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一份乡村的气息。

这一切声音交织在一起,仿佛是一幅生动的画卷,让人陶醉其中。

我和家人们都兴奋的走在街上,一转弯就到了府邸,府邸比在云城的时候大了好几倍,都兴奋不己,忙着收拾行李……

经过三天的忙碌,终于将一切都收拾妥当。父亲看着整洁的房间和摆放整齐的物品,心中感到十分满意。

他突然意识到,我们己经身处在京城这个繁华的地方,作为家中的子女,自然应该有与之相称的样子。于是,父亲决定将我们三个都送到京城里赫赫有名的博文学堂去上学。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我们接受更好的教育,还能避免我们在日后的社交场合中因为知识浅薄而闹出笑话。父亲深知良好的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希望我们能够在博文学堂里学到真才实学,成为有出息的人。

时光荏苒,转眼间七日己逝。终于,到了我们三人去学堂上课的日子。

这七日里,父亲为了让我们能够顺利进入学堂,可谓是煞费苦心。他西处奔波,托关系、找门路,最终才为我们争取到了这个机会。

我今年十岁,弟弟和妹妹都是八岁,正处于好动好玩的年纪。对于去学堂这件事,我们既感到新奇,又充满期待。毕竟,那里有许多新的小伙伴,可以一起玩耍、一起学习。

当我们踏入学堂的那一刻,心中的好奇愈发强烈起来。宽敞明亮的教室、摆放整齐的桌椅,还有那满墙的字画,无一不让我们感到兴奋。

博文学堂的于先生,大约五十岁上下,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一些痕迹,但却丝毫不影响他的儒雅气质。他身材适中,穿着一袭长衫,举手投足间都透露出一种文人的风度。

于先生在京城可是相当有名气的,不仅因为他学识渊博,更因为他的教学方法独特,能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所以,京城中各个官员家的子女都争先恐后地送到他的手中教导,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他的教导下学有所成。

于先生每次上课讲学的时候,总是会先将手中的戒尺高高举起,然后用他那威严而又洪亮的声音说道:“同学们,安静!”这时候,原本喧闹的教室瞬间变得鸦雀无声,小伙伴们都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不敢轻易交头接耳,生怕一不小心就会被于先生的戒尺打到。

就连那些稍微大一点的孩子们,也都一改往日的调皮捣蛋,变得一本正经起来,认真地朗诵着课文。他们知道,于先生的戒尺可不是吃素的,如果被他发现谁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那后果可是相当严重的。

然而,一旦于先生收起书本,宣布下课,教室里就像是被解开了封印一样,顿时热闹了起来。孩子们开始叽叽喳喳地讨论起当天的所见所闻,有的分享着自己在课间玩耍时的趣事,有的则谈论着最近读到的有趣书籍。于先生看着孩子们如此活跃,嘴角也不禁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

就在我在学堂上了一个月的课时,发生了一件非常特别的事,这件事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始终牵引着我,让我不敢僭越……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