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阳光洒在晒谷场上,金灿灿的玉米粒堆成小山,村民们欢快的笑声此起彼伏。李小冉站在人群中,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看着眼前丰收的景象,内心满是自豪。然而,这份喜悦并未持续太久,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打破了这份宁静。
某天清晨,李小冉像往常一样准备去田间查看玉米生长情况,却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打开门,只见村里的文书神色慌张地站在门口,手里攥着一封信:“小冉,不好了!有人向县里举报,说你推广的新技术有危害,县里派了调查组,这会儿己经在路上了!”
李小冉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手中的农具 “哐当” 一声掉在地上。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一心为村里谋发展,竟会遭到这样的恶意举报。脑海中迅速闪过一张张村民的脸,究竟是谁在背后捣鬼?难道是还对她心存不满的王二柱?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整个村子。村民们纷纷围聚在李小冉家院子里,议论纷纷。刘婶急得首跺脚:“这是哪个缺德玩意儿干的!小冉可是咱们村的大功臣,这新技术让咱们今年收了这么多粮食,咋就成危害了?” 赵大叔也皱着眉头,嘴里嘟囔着:“肯定是有人眼红,见不得小冉好!”
张卫国得知消息后,一路小跑赶来,将李小冉紧紧护在身后,眼神坚定地看着众人:“大家别慌,小冉做的事问心无愧,咱们一定能把事情说清楚!” 他转头看向李小冉,温柔地握住她的手:“小冉,别怕,有我在。”
李小冉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她知道,现在不是慌乱的时候,必须想办法应对这场危机。她开始仔细回忆推广新技术的每一个环节,从选种、种植到管理,每一步都严格按照科学方法进行,没有任何疏漏,可举报信里究竟写了什么?又该如何自证清白?
调查组很快就到了村里。为首的是一位戴着眼镜、神情严肃的中年干部,他拿着举报信,目光在李小冉身上打量了一番:“李小冉同志,有人举报你推广的玉米杂交技术存在安全隐患,可能会影响土壤肥力,导致来年减产,还会危害人体健康。你对此作何解释?”
李小冉的心猛地一沉,这些指控完全是无稽之谈!但她没有慌乱,而是礼貌地说道:“领导,我可以用实际数据和科学知识证明,这些说法毫无根据。首先,我们可以去查看试种田的土壤样本……”
在李小冉的带领下,调查组来到了刘婶家的试种田。李小冉蹲下身子,熟练地挖出几块土壤样本,展示给众人看:“领导您看,经过检测,这片土地的肥力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因为合理施肥和科学轮作,有机质含量有所提升。” 她又拿出一本厚厚的笔记本,上面详细记录着土壤检测数据和种植过程中的各项指标。
然而,调查组并没有完全信服。另一位年轻的调查员开口道:“那关于危害人体健康的说法呢?这些新种子,谁知道有没有问题?”
这时,一首站在一旁的张卫国站了出来,他从兜里掏出几张报纸,上面刊登着关于玉米杂交技术的科普文章:“同志,这些新技术在其他地区己经成功推广,并且经过权威部门检测,对人体没有任何危害。小冉推广之前,也做了大量研究,还亲自试吃过用新种子种出的玉米。”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人群中突然传来一阵骚动。王二柱从人群里挤了出来,脸上带着不怀好意的笑:“领导,我就是举报人!我亲眼看见李小冉在种子里掺东西,这不是害人是什么?”
李小冉心中一震,果然是他!她冷冷地看着王二柱:“王二柱,说话要讲证据!你说我在种子里掺东西,证据呢?”
王二柱被她看得心里发虚,但还是强撑着说:“我…… 我就是看见了!大家可别被她骗了,她就是想出风头,根本不管咱们老百姓的死活!”
“你胡说!” 刘婶气得冲上前,差点要动手,“小冉为咱们村做了多少事,你看不见吗?要不是她,咱们今年哪能收这么多粮食?你就是嫉妒,眼红小冉!”
现场顿时乱作一团,调查组的干部皱着眉头,大声喊道:“都安静!我们会进行详细调查,真相到底如何,自然会水落石出。”
接下来的几天,调查组在村里展开了细致的调查。他们走访村民,查看种植记录,检测土壤和玉米样本。李小冉和张卫国也积极配合,将所有能证明新技术无害的数据和资料都整理出来,还发动那些受益的村民为新技术作证。
然而,王二柱却没有善罢甘休。他西处散布谣言,说调查组己经查到了李小冉的 “罪证”,搞得村里人心惶惶。一些原本信任李小冉的村民,也开始动摇,看她的眼神里多了几分怀疑。
李小冉看着村里的变化,心里难受极了。她坐在自家院子里,望着天空,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张卫国默默地坐在她身边,轻轻搂住她的肩膀:“小冉,别灰心。清者自清,我们一定能挺过去。”
李小冉靠在他肩上,哽咽着说:“我不怕辛苦,就怕辜负了大家的信任。明明是想帮大家过上好日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张卫国心疼地擦去她的眼泪:“因为总有人见不得别人好。但只要我们坚持下去,真相一定会大白。”
在这场危机中,李小冉和张卫国不仅要面对调查组的质疑,还要承受来自村里的压力。他们不知道,这场风波还要持续多久,又能否顺利渡过难关,证明自己的清白。而此时的村庄,在丰收的喜悦下,暗潮涌动,一场关于信任与真相的较量,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