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烟雨错,
江南烟雨错,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江南烟雨错, > 第32章 茶宴惊心

第32章 茶宴惊心

加入书架
书名:
江南烟雨错,
作者:
塞上江南雨
本章字数:
3246
更新时间:
2025-07-09

第32章 茶宴惊心

杭州城的雨刚歇,苏府老宅的雕花窗棂还凝着水汽。苏晚立在紫檀木茶案前,指尖捏着茶匙的手微微发颤。案上摆着今年的明前龙井,翠绿的芽叶间还沾着龙井山的晨露,可她望着铜壶里翻滚的沸水,眼前却总浮现出陈家老宅那场大火——红焰舔舐着茶灶的模样,竟与此刻水壶里的气泡重叠。

“晚晚,莫慌。”苏怀瑾的声音从屏风后传来,带着新愈的沙哑。父亲穿着月白长衫,腰间双鱼玉佩随着踱步轻晃,“今日来的都是当年苏府旧部,喝的不是茶,是情分。”话虽如此,他望着女儿苍白的脸,还是示意丫鬟取来安神茶。

苏晚接过茶盏的手更抖了。她想起昨夜陈屿在柴房教她炒茶的模样:少年粗粝的掌心覆在她手背上,带着炒茶灶的温度,一遍遍念叨“三炒三揉,火候要准”。可此刻铜壶里的水己沸得冒泡,她却忘了最基本的“水老不泡茶”的规矩,手忙脚乱地将龙井投了进去。

“小姐!”老管家的惊呼晚了一步。翠绿的芽叶在沸水中瞬间蜷曲,很快便褐成一团,焦糊的气味混着檀香漫开来,竟与那场大火后的焦土味有几分相似。苏晚的脸“唰”地白了,瓷勺掉在茶案上,发出刺耳的响。

屏风后的宾客们骚动起来。有人低声议论“苏家小姐连茶都不会煮”,有人望着焦糊的茶汤摇头,还有人偷偷瞄向苏怀瑾——这位刚从赵家构陷中脱身的家主,此刻正紧紧攥着茶杯,指节泛白。

苏晚的指甲掐进掌心,血珠滴在茶案的锦缎上。她想起陈屿总说“茶有百态,人有百劫”,想起他教她分辨水温的法子:“看水泡,鱼目为小沸,珠泉为大沸,鼓浪为老沸。”可此刻她脑中一片空白,只剩下林姨在火海中的哭喊,和顾鹤年染血的折扇。

“让我来吧。”陈屿的声音突然从门口传来,惊得众人回头。少年穿着件半旧的粗布短褂,肩头还沾着茶园的泥土,手里却提着个熟悉的竹篓——里面是他连夜从龙井山采的新茶,用的荷叶裹着,还带着清晨的露水。

苏怀瑾的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朝他点头。陈屿走到茶案前,动作熟稔地倒掉焦茶,重新取来泉水。他没看沸腾的铜壶,只凭听声便知水温:“一沸鱼目,二沸珠泉,三沸鼓浪。”指尖捻起茶叶的动作轻柔,仿佛在抚摸易碎的珍宝,“晚晚,看好了。”

苏晚望着他专注的侧脸,突然想起在龙井山的每个清晨。他总在天未亮时上山采茶,回来时粗布褂子上沾着露水,却会变戏法似的从竹篓里掏出朵野雏菊。此刻他站在苏府的茶案前,与周围的雕梁画栋格格不入,可那双炒茶的手,却比任何精致的茶具都让人安心。

“这是‘凤凰三点头’。”陈屿提起茶壶,沸水在茶杯上方划出优美的弧线,三次起落间,茶香己弥漫整个厅堂。他将第一杯茶敬给苏怀瑾,第二杯递给苏晚,自己端起第三杯时,目光与她相撞,眼底的温柔比茶汤还浓。

焦糊的气味渐渐被清香取代。宾客们品着茶,纷纷称赞“好茶”,却没人注意到陈屿给苏晚的那杯茶里,藏着枚小小的茶梗——那是他们在龙井山约定的暗号,意为“万事俱备”。苏晚捏着茶梗的手微微用力,终于想起陈屿教她的制茶口诀:“三分火候,七分心意,茶如人生,急不得。”

茶宴过半,陈屿借口添柴离开。苏晚望着他消失在回廊的背影,突然明白父亲让他留下的深意——有些伤疤不必遮掩,有些过往需要首面。就像这杯茶,初尝带着焦糊的苦涩,细品却有回甘,正如他们颠沛却从未放弃的人生。

送走宾客时,暮色己漫进苏府。苏怀瑾望着茶案上剩下的龙井,突然长叹一声:“当年你母亲也爱煮茶,总说‘茶要沸水烫过才出味’。”他将半罐龙井塞进苏晚手里,“去柴房吧,阿屿在等你看账册。”

苏晚握着茶罐穿过回廊,听见柴房传来熟悉的竹笛声。月光落在粗布短褂上,陈屿正对着账册比划,指尖的薄茧划过“赵家勾结叛党”的字样。她走过去,从背后轻轻抱住他,闻到他身上熟悉的茶香——那是无论经历多少风雨,都能让她安心的味道。

“茶凉了,我再煮一壶。”苏晚拿起铜壶的瞬间,突然想起陈屿教她的最后一句口诀:“茶可煮焦,心不能焦。”沸水再次翻滚时,她望着少年认真的侧脸,知道这场跨越二十年的恩怨,终将在茶香里,寻得最圆满的结局。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