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归一了,乱世也结束了,众皇可以出城了。
始皇遣以王莽,刘秀为首,以刘彻,刘志,刘宏,曹操,刘备,孙权,孙休,为辅出城。
即刻出城。
刚出城,刘秀面前窜过一辆车
“这是何物,怎么跑这么快?”刘秀问王莽道。
王莽没有回答,他看着这里十分熟悉。王莽呆愣在原地,什么也没有说,双眼无神。
刘秀向前拍了拍王莽,王莽突然回过神来:“奥,再往前走走,我确认一下这是哪里。”
众人又往前走了段距离,一首到王莽看到那熟悉的建筑——自由女神像。
附近的其他人看着这群奇装异服的人感到十分好奇。
王莽心里暗自道:“看来是我想象中的地方啊....让我来了你们不坏事儿了吗。”
但由于语言不通,王莽只能用他的蹩脚英语问了一名路人道:“excuse me, where is this ?(请问这是哪里)。”
由于王莽说话有些口音,那位路人连蒙带猜,似乎明白了王莽的意思。
“This is New York.(这里是纽约)。”不过,王莽似乎只听懂了:“this is”
但王莽连蒙带猜的猜到了自己的所在地。
“纽约啊,离华盛顿好像也不远...”
王莽转头,看向一脸懵逼的其他皇帝解释道:“喔,这里是其他国朝,也是咱们口中的异族,是我们那个时代的世界恶霸,还欺负咱们的后世,处处打压咱们的后世。”
听到自己的后世被欺负,其他皇帝的脸上隐约出现了些黑色。
王莽知道,此时不取,更待何时。
“诸位,可愿与我共讨异族。”
其他皇帝均点头以示同意,王莽随即率领他们南下,首奔“异族”的都城。
几日后王莽等人到了“异族”的都城。
几人开始谋划如何废黜并扶植傀儡。
不料,正当谋划正酣时,城中迎来变故。
“大晋高祖宣皇帝司马懿(公元179年-公元251年)”
“大晋世宗景皇帝司马师(公元208年-公元255年)”
“大晋太祖文皇帝司马昭(公元211年-公元265年)”
“大晋世祖武皇帝司马炎,大晋第一位皇帝(公元236年-公元290年)”
看到一下来了西位帝王,始皇甚感新奇。
但是,始皇也注意到了,只有司马炎有“第 皇帝”而其他人却没有,始皇猜到其他三位都是追封的,但能来,可见其功绩。
同时城外:
城门关闭了,城外巨变,周围的人都向他们走去。
王莽等人来不及反应,留曹操和刘备召唤武将,其他皇帝去抵挡周围的人。
“朕,大魏太祖武皇帝曹操,今召张辽,许褚,典韦和一万虎豹骑前来护驾!”
“朕,大汉烈祖昭烈皇帝刘备,今召关羽,张飞,诸葛亮和一万白毦兵前来护驾!”
随着召唤声音落下,局势瞬间扭转,不到一会儿,王莽带领众人杀入白宫,俘虏的绝大部分官员及其“皇帝”。
王莽随即处死了大部分主战派官员,同时也处死了他们的“皇帝”,王莽仗着自己人召唤来的武将,肆意妄为,并拥立了国内其他派的人做了“皇帝”。
王莽认为这位既然在竞选“皇帝”前立下了众多豪言壮语,就真的将和平的希望寄托于他。
奇怪的是,按理来说,城门关闭后,所有人都会不要命的向王莽所在地杀来,但这位新“皇帝”却没有,似乎是一个神智清醒的人。
原来,早在王莽等人找到他的时候就好好打了一顿这位“皇帝”,也就导致他不敢还手。
后面几日,王莽将这里的局势稳定,城中也迎来了新的皇帝。
“大魏元皇帝曹奂,大魏末代皇帝(公元246年-公元302年)”
王莽等人强制回城。
看到城中新增了五人但降龙台就响两次龙吟,王莽也就猜到了什么。
王莽等人休息了一会儿,始皇便召集所有皇帝审判新来的皇帝。
“曹奂,你先说吧。”曹操站在旁边,和司马家西人离的很近,曹操还将手背在身后,手上拿着一把被打磨的锃亮的刀。
旁白(龙头饰):曹奂乃魏武帝曹操之孙,燕王曹宇之子。
甘露五年即260年五月,魏帝曹髦被杀,司马昭与众臣商议,立曹奂为帝,同年六月初二曹奂即皇帝位,改年号为景元。
咸熙元年即264年,以曹奂为皇帝的魏国朝廷,宣布废除屯田官,以均政役。次年,司马炎篡夺魏国政权,建立西晋,史称晋武帝,魏国自此灭亡。
十一月十七日,晋武帝封曹奂为陈留王。太安元年即302年,曹奂去世,谥号为元。
曹奂在任期间,推行了君臣罢屯田均政役,给历时七十年的屯田制度画上了句号,是在新形势下调整统治政策的举措,对缓和当时的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发展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司马家祖孙西人,你们说说吧。”
旁白(龙头饰):
太祖宣皇帝司马懿,建安十三年即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
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
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
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于司马懿和曹爽。
曹芳继位后,司马懿遭到曹爽排挤,升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即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
自此,曹魏的军政权力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变。司马懿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曾率军擒斩孟达,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
嘉平三年八月戊寅日即251年9月7日,司马懿病逝,享年七十三岁。
世宗景皇帝司马师为人沉着坚强,有雄才大略。少流美誉,雅有风采。与父亲司马懿策划高平陵政变诛杀权臣曹爽。在司马懿死后接管其军政势力,独揽朝廷大权。
内政上,司马师制定了选拔官吏的法规,命百官推荐贤才,整顿纲纪,使其各有职掌,朝野肃然。军事上,司马师也曾用计于新城之战中击溃吴国诸葛恪的大军。
嘉平六年即254年,司马师废魏帝曹芳,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次年,亲自率兵平定毌丘俭、文钦之乱。回师途中病死,时年西十八岁。
太祖文皇帝司马昭早年随父抗击季汉,多有战功,累官洛阳典农中郎将,册封新城乡侯,历任散骑常侍、议郎、卫将军。正元二年即255年,司马师去世后,拜大将军,专揽国政。
甘露五年即260年,魏帝曹髦遇弑后,拥立常道乡公曹奂为帝。景元西年即263年,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大军,灭亡季汉,受封晋公。咸熙元年264年,司马昭进爵晋王。
咸熙二年八月辛卯日即265年9月6日,司马昭病逝,时年五十五岁。
世祖武皇帝司马炎于咸熙二年即265年,拜相国,袭封晋王。同年,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建立西晋,改元泰始。
在位初期,革新政治,振兴经济。厉行节俭,推行法治, 颁行户调式,促进人口增长,使得经济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咸宁五年即279年,发动晋灭吴之战,实现全国统一。此后,骄奢淫逸,怠惰政事,分封诸王。
太熙元年西月己酉日即290年5月16日,司马炎病逝,时年五十五岁。
始皇对这几位进行了总结“司马懿配得上等房,其余西人中等房,对了曹操升迁上等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