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荔枝:从皇孙到大唐皇帝!
长安的荔枝:从皇孙到大唐皇帝!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长安的荔枝:从皇孙到大唐皇帝! > 第34章 朝堂之上,右相弹劾建宁郡王!

第34章 朝堂之上,右相弹劾建宁郡王!

加入书架
书名:
长安的荔枝:从皇孙到大唐皇帝!
作者:
默默无闻的鱼
本章字数:
5374
更新时间:
2025-06-25

杨贵妃见状,忙起身,纤手轻抚李隆基手臂,柔声劝道:“陛下息怒!琰儿虽冲动,到底是为维护皇威。他们那些酸儒,成日嚼舌根,臣妾瞧着就烦!琰儿教训他们,也是替陛下出口气!”

她转头看向李琰,语气温柔却带责备,“琰儿,你也太莽撞了。虽说他们该打,可你身份尊贵,怎能亲自动手?传出去,怕是要惹人非议。”

李琰垂首,恭声道:“贵妃娘娘教训的是。孙儿一时气愤,失了分寸,望皇爷爷、娘娘恕罪。”

他顿了顿,目光坚定,“只是,孙儿绝不容他们诋毁皇爷爷与娘娘!荔枝之事,孙儿定会办妥,堵住那些混账的嘴!”

李隆基听罢,怒气稍平,眼中却闪过欣慰。

他摆手道:“罢了,琰儿有这份心,朕心甚慰!那些个不识抬举的臣子,敢非议朕的皇孙,哼,腿断得好!”

……

相府书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杨国忠阴晴不定的脸。

他负手踱步,锦绣袍角在光影中晃动。

“岂有此理!简首是岂有此理!”

杨国忠低声咆哮,一拳砸在黄花梨木的书案上,震得笔墨纸砚一阵轻颤。

那三个被打断腿的官员,虽然品阶不算顶尖,却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是他杨党在朝中的耳目与臂膀。

如今,光天化日之下,竟被一个黄口小儿打断了腿,这让他颜面何存?

若是不为他们出头,日后谁还肯死心塌地追随自己?

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可那小子是建宁郡王李琰,是圣人眼前的红人,更是贵妃娘娘的心头肉。

杨国忠烦躁地抓了抓头,发髻都有些散乱。

他想起李琰那小子最近的风头,送荔枝,献新曲,把圣人和贵妃哄得眉开眼笑。

此刻去参奏他,会不会惹得龙颜震怒,反而引火烧身?

“相爷,此事断不可善罢甘休啊!”

门外传来一个急切的声音,是他的心腹门客赵奉。

杨国忠沉声道:“进来。”

赵奉推门而入,躬身道:“相爷,如今朝野上下都在看您的态度。若是此事轻轻放过,只怕日后那些宵小之辈,都会以为我等可欺!”

杨国忠眯起眼睛,冷哼一声:“本相岂会不知?只是那李琰……”

“相爷,”

赵奉压低声音,“郡王殿下固然圣眷优渥,但他终究是个小辈。殴打朝廷命官,此乃国法所不容!我等参奏他,是为朝廷纲纪,为百官体面,并非与郡王殿下为难。只要言辞恳切,晓之以理,圣上总会明察秋毫。”

“为朝廷纲纪?”

杨国忠冷笑,“说得轻巧。圣人如今偏爱那小子,你以为他会听这些大道理?”

赵奉眼珠一转,凑近道:“相爷,此事并非没有转圜余地。我等可以强调,郡王殿下年轻气盛,行事鲁莽,恐有损皇家威仪。请圣上加以管教,也是为了郡王殿下好。如此一来,既表明了我们的立场,又不至于太过得罪圣上。”

杨国忠沉吟不语,手指在书案上轻轻叩击。

他知道,赵奉的说法有些道理。

此事,他必须出头。

否则,他这个右相的威信何在?

他杨家的脸面何在?

他要让朝中那些观望之人看看,即便是皇孙,动了他杨国忠的人,也休想安然无恙!

“哼,一个毛头小子,仗着圣宠便无法无天了?”

杨国忠眼中闪过厉色,“本相倒要看看,圣人是会为了一个孙儿,而罔顾朝廷法度,还是会给百官一个交代!”

他必须赌一把。

赌圣人虽然宠爱李琰,但更看重朝堂的稳定和自己的颜面。

殴打朝廷命官,这事说大可大,说小可小,就看怎么说了。

“传令下去,”

杨国忠猛地一甩袖,声音冰冷,“明日早朝,联名参奏建宁郡王李琰!本相要亲自领衔!”

他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他杨国忠,不是好惹的!

即便是皇孙,也得掂量掂量!

“是,相爷!”

赵奉精神一振,躬身应道。

他知道,相爷终于下定决心了。

明日的朝堂,必将有一场好戏!

翌日,晨曦微露,金色的阳光尚未完全驱散长安城的薄雾。

太极宫,含元殿。

百官身着朝服,鱼贯而入,按照品阶分列两侧,空气中弥漫着庄严肃穆的气息。

杨国忠站在百官之首,神色倨傲,眼神中却带着不易察觉的紧张。

他瞥了一眼身后的几位心腹官员,他们微微点头,示意一切准备妥当。

“圣人驾到——!”

随着内侍尖细的唱喏声,身着龙袍的李隆基在宫女内侍的簇拥下,缓步走上御座,龙目威严,扫视下方群臣。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官跪拜,山呼海啸。

“众卿平身。”

李隆基声音沉稳,带着慵懒,昨夜安歇得不错。

早朝的议程按部就班地进行着,户部奏报秋粮入库,兵部提及边疆琐事,礼部则禀告了祭天大典的筹备。

李隆基一一听取,偶尔颔首,或发问几句,一切都显得波澜不惊。

待几件寻常政务议毕,李隆基端起御案上的香茗,轻呷一口,似是有些意兴阑珊:“众卿还有何事启奏?无事便退朝吧。”

来了!

杨国忠心中一凛,与身旁的几位官员交换了一下眼神。

吏部侍郎张博一步跨出,声音洪亮,带着悲愤:“启奏陛下!臣有本奏!”

李隆基放下茶盏,眉头几不可察地微微一挑:“哦?张爱卿有何事?”

张博跪伏于地,声泪俱下:“陛下!臣要参奏建宁郡王李琰!昨日光天化日之下,建宁郡王竟在朱雀大街当众行凶,将鸿胪寺少卿王翰、太府寺丞赵克俭、司农寺丞钱益谦三位大人打断双腿!如今三人皆卧床不起,无法上朝!此等暴行,骇人听闻!视国法如无物,辱我朝臣,请陛下严惩凶徒,以正视听!”

他话音刚落,御史中丞卢奕紧随其后出列,同样跪伏:“陛下!张大人所言句句属实!建宁郡王身为皇孙,不思体恤臣工,反而恃宠而骄,殴打朝廷命官,此风断不可长!若不严惩,何以服众?何以治国?恳请陛下明察!”

紧接着,杨国忠一派的官员如同约定好一般,纷纷出列,一个个义愤填膺,口诛笔伐,历数李琰的“罪状”。

“陛下!建宁郡王目无尊长,行事乖张,殴打大臣,实乃我朝之耻!”

“请陛下重处建宁郡王,以儆效尤!”

“皇孙犯法,与庶民同罪!恳请陛下维护国法尊严!”

一时间,朝堂之上,指责之声此起彼伏,矛头首指李琰。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御座之上的李隆基身上,等待着他的雷霆之怒。

杨国忠垂手立于一旁,嘴角勾起一抹难以察觉的冷笑。

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群情激奋,法理昭昭,看你李隆基如何偏袒!

他甚至己经想好了后续的说辞,若是圣人有回护之意,他便会以江山社稷为重,哭谏圣上,务必让李琰受到惩处。

然而,御座之上的李隆基,脸色却平静得有些出奇。

他没有如众人预料那般勃然大怒,也没有出言呵斥,只是静静地听着,深邃的目光在那些慷慨陈词的官员脸上一一扫过。

那目光,犹如实质,看得那些官员心中发毛,原本激昂的语调也不自觉地弱了。

殿内渐渐安静下来,只剩下粗重的喘息声。

李隆基端起茶盏,又呷了一口,这才慢悠悠地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哦?建宁郡王,打了你们的人?”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