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征途:穿越烽火岁月
铁血征途:穿越烽火岁月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 铁血征途:穿越烽火岁月 > 第18章 铁血丹心

第18章 铁血丹心

加入书架
书名:
铁血征途:穿越烽火岁月
作者:
南派的神
本章字数:
8812
更新时间:
2025-06-25

徐司令的来信在李云龙手中簌簌作响。阳光透过窗棂,在信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那几行字却如火焰般灼烧着他的眼睛:"中央红军主力不日将抵陇东,着你部即刻北上接应,务必确保通道安全..."

"通讯员!"李云龙一声吼,嗓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立即通知各营连以上干部到团部开会!"

不到半小时,二十多名干部挤满了作战室。李云龙将信的内容简要传达后,用炭笔在黑板上画出北上路线:"...从青龙关到陇东要穿越马家军三道防线,最危险的是老鹰嘴隘口,那里常年驻守一个加强团。"

"团长,咱们全部开拔吗?"三营长问道。

"不。"李云龙摇头,"根据地不能丢。一营留守,二营、三营和侦察连随我北上。"他的教鞭点在老鹰嘴位置,"这一仗关键在于速度,必须赶在马家军反应过来前撕开缺口!"

散会后,部队立即开始准备。兵工厂连夜赶制炸药包;被服厂分发新做的绑腿和干粮袋;老乡们则自发组织起来,为战士们烙饼煮蛋。整个根据地如同一架精密的机器,在夜幕下高效运转。

黎明时分,李云龙亲自检查了每个战士的装备。走到炮兵连时,他拍了拍那几门缴获的山炮:"这些宝贝带上两门,其余的留给一营守家。"

"团长,"王树声忧心忡忡地跟在一旁,"咱们兵力不足两千,要突破敌军重兵防守..."

"兵不在多,在精。"李云龙咧嘴一笑,"再说,老子有秘密武器。"他指了指脑袋,"这儿,还有这儿。"又拍了拍胸口。

部队在晨雾中悄然出发。为避开敌军耳目,李云龙选择了一条鲜为人知的山路——要穿过三十里长的"鬼见愁"峡谷,那里峭壁如削,最窄处仅容一人侧身而过。

"都跟紧了!"李云龙走在最前面,后背紧贴湿滑的岩壁,脚下是万丈深渊。山风呼啸,卷着细碎的雪粒抽打在脸上,像无数把小刀在割。一个战士不慎踩空,惨叫着坠入深谷,回声久久不散。

"不要停!继续前进!"李云龙咬牙命令,声音淹没在风声中。

经过十小时的生死跋涉,部队终于穿过了"鬼见愁"。眼前豁然开朗——远处起伏的丘陵上,隐约可见敌军修筑的碉堡和铁丝网。

"原地休整两小时。"李云龙命令道,"侦察连前出摸清敌情。"

傍晚时分,侦察兵带回详细情报:老鹰嘴守军约两千人,配备重机枪八挺,迫击炮西门;最麻烦的是隘口两侧的暗堡,形成了交叉火力网。

"硬冲就是送死。"李云龙盯着草图,突然眼睛一亮,"你们看,敌军把厨房设在了西侧山坡上,离主阵地有段距离..."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脑海中成形:派小股精锐趁夜端掉厨房,然后化装成炊事兵混入主阵地;主力部队则在正面佯攻,吸引敌军注意力。

"突击队需要二十人。"李云龙环视众人,"自愿报名。"

"我去!""算我一个!"干部们争先恐后。最终,李云龙挑选了十九名身手最好的战士,加上他自己,组成突击队。

"大彪,你负责指挥正面佯攻。"李云龙叮嘱道,"凌晨三点准时开火,动静越大越好!"

月黑风高夜,突击队像幽灵般摸向敌军厨房。两个哨兵正靠在门边打盹,被李云龙和侦察连长赵刚一个箭步上前,匕首同时抹过喉咙。

厨房里,五个伙夫睡得正香。李云龙示意战士们将他们捆起来塞住嘴,然后迅速换上敌军制服。

"记住,从现在开始,咱们是马家军炊事班!"李云龙压低声音,"小刘,你带三个人留在外面策应,其他人跟我走。"

凌晨三点整,山下突然枪声大作!张大彪的佯攻开始了。敌军慌忙进入阵地,根本没人注意"炊事班"抬着几个大桶向指挥部走去。

"站住!干什么的?"指挥部门口的卫兵喝问。

"长官让送夜宵。"李云龙点头哈腰,"弟兄们打了一夜,热乎的羊肉汤..."

卫兵将信将疑地掀开桶盖——里面赫然是冒着烟的炸药包!

"轰!"一声巨响,指挥部飞上了天!几乎同时,其他战士也将炸药包扔进了机枪堡和炮兵阵地。老鹰嘴瞬间陷入火海,失去指挥的敌军乱作一团。

"冲啊!"张大彪见信号,立即转佯攻为真打。红军如潮水般涌上山头,打得晕头转向的敌军溃不成军。

天亮时分,战斗结束。清点战果:毙伤敌军八百余人,俘虏五百;缴获重机枪六挺,迫击炮三门,弹药无数。红军仅伤亡百余人,就打通了北上通道。

"抓紧时间休整。"李云龙命令道,"工兵连立即修复被炸毁的栈道,准备迎接大部队!"

三天后,当前方侦察兵激动地跑来报告"看见红旗了"时,李云龙正蹲在战壕里啃干粮。他猛地站起来,差点被嘴里的馍噎住。

远处的山路上,一条"红流"正蜿蜒而来——那是望不到头的队伍,红旗招展,刺刀如林。最前面的骑兵通讯员飞驰而至,勒马敬礼:"报告李团长!中央红军先锋部队预计两小时后抵达!徐司令请您立即去指挥部!"

徐司令的临时指挥部设在一个废弃的土围子里。李云龙刚进门,就被一个魁梧的汉子紧紧抱住:"好你个李云龙!老子在江西就听说你的大名了!"

这人浓眉大眼,声如洪钟,正是中央红军赫赫有名的猛将——林师长。

"老李啊,"徐司令笑着介绍,"这次中央决定,由你部担任全军前锋,负责扫清通往陕北的道路。"

李云龙胸中热血沸腾:"保证完成任务!"

接下来的日子,李云龙忙得脚不沾地。要安排大部队宿营,要调配粮草,要绘制前进路线图。最令他惊喜的是,中央红军带来了大量稀缺物资——药品、电台、甚至还有几门崭新的迫击炮!

"这下可发财了!"李云龙抚摸着迫击炮光亮的炮管,像在摸心爱姑娘的脸。

休整五天后,大军继续北上。李云龙的前锋团如尖刀般插向敌军腹地,连克三座县城。每次攻城,他都用上了现代特种战术——夜间渗透、精确爆破、斩首行动,打得守军晕头转向。

这天傍晚,部队刚拿下清水县城,侦察兵就急匆匆赶来报告:"团长,不好了!马家军集结了三万精锐,在黄土岭设下埋伏,准备伏击我军主力!"

李云龙展开地图,眉头紧锁。黄土岭是通往陕北的必经之路,两侧山高林密,极易设伏。若大部队遭袭,后果不堪设想。

"必须抢在主力到达前解决这个威胁。"李云龙沉思片刻,突然拍案而起,"传我命令:全团轻装急行军,目标黄土岭!"

部队连夜开拔,强行军八十里,于黎明时分抵达黄土岭外围。通过望远镜,李云龙清楚地看到敌军正在两侧山坡上修筑工事,忙得热火朝天。

"至少两个师。"李云龙放下望远镜,"硬拼是找死,得想个法子..."

正思索间,侦察兵押来一个俘虏。这人穿着不同于马家军的制服,一问才知是西北军阀孙殿英的部下。

"孙殿英也来了?"李云龙心中一动。孙殿英与马家军素有矛盾,这次联合纯属被迫。

审讯很快有了收获:孙部负责防守西侧山头,与马家军指挥部相距五里,联络全靠传令兵。

"天助我也!"李云龙眼前一亮。他立即制定了一个冒险计划:化装成孙部援军,首捣马家军指挥部!

说干就干。部队换上缴获的孙部军服,大摇大摆地向马家军阵地走去。沿途哨兵见是"友军",并未阻拦。首到接近指挥部时,才被一个警惕的参谋拦住。

"站住!哪个部分的?"

"孙师长派我们增援。"李云龙面不改色,"前线吃紧,急需弹药补给。"

参谋将信将疑:"可有手令?"

"有!"李云龙假装掏兜,突然拔枪抵住参谋下巴,"这就是手令!"

"敌袭!"马家军乱作一团。李云龙带人猛冲指挥部,手榴弹像冰雹般砸向帐篷群。马家军师长正在开会,被当场炸成碎片!

失去指挥的敌军顿时大乱。李云龙趁机命令发射三发红色信号弹——这是总攻的信号!埋伏在外的张大彪立即率主力发起冲锋,同时派人去孙部散播"马家军要拿他们当炮灰"的谣言。

孙殿英的部队本来就不愿卖命,一听这消息,立刻调转枪口。敌军自相残杀,溃不成军。红军趁机猛攻,一举击溃了三万敌军!

当中央红军主力安全通过黄土岭时,林师长亲自来前锋团慰问:"老李啊,这一仗打得漂亮!总部决定嘉奖你部为'钢铁先锋团'!"

战士们欢呼雀跃,李云龙却盯着远处新坟——这一仗又牺牲了八十多个兄弟。

休整三天后,部队继续北上。越接近陕北,敌军的抵抗越微弱。原来,红军连战连捷的消息己经传开,不少地方守军望风而逃。

这天,部队行进至一个叫三家村的小村庄。奇怪的是,村口一个人影都没有,连声狗叫都听不见。

"有古怪。"李云龙示意部队停下,"侦察连,摸进去看看。"

半小时后,侦察兵押着个颤巍巍的老汉回来:"团长,村里人都得了怪病,躺了一地!"

李云龙立即带卫生队进村。眼前的景象令人毛骨悚然——茅屋里、打谷场上,到处躺着面色发黑、口吐白沫的村民。有些人己经没了气息,尸体开始发臭。

"是中毒!"卫生队长检查后断定,"像是吃了霉变的粮食。"

李云龙蹲下身,问一个尚有意识的老农:"老乡,吃的什么粮食?"

老农艰难地指向村外的仓库:"马...马长官发的救济粮..."

李云龙带人冲进仓库,里面堆满了发霉的高粱。更令人发指的是,每个麻袋底部都掺了白色粉末——砒霜!

"畜生!"李云龙一拳砸在墙上。马家军眼看守不住地盘,竟对老百姓下此毒手!

"全力抢救!"他红着眼睛命令,"用我们的药品,不计代价!"

卫生队忙碌了一整夜。战士们帮着喂药、擦身、清理呕吐物。李云龙亲自背着一个奄奄一息的小女孩跑到临时医务所,求军医无论如何救活她。

天亮时分,最危险的时刻过去了。村里一百多口人,救活了七成。那个小女孩也睁开了眼睛,虚弱地叫着"红军叔叔"。

"通知主力部队,"李云龙声音沙哑,"这一带可能有更多被下毒的村子,务必小心!"

果然,接下来的行军路上,部队又发现了三个遭害的村庄。中央红军不得不放缓脚步,一边救治百姓,一边清除毒粮。这些暴行激起了战士们的无比愤怒,战斗意志更加高昂。

七天后,部队终于抵达陕北边缘。站在最后一道山梁上,李云龙望着远处连绵的黄土高坡,眼眶了——那里,就是新的根据地,就是希望所在!

"团长!"通讯员跑来报告,"总部命令我部立即进驻延安城,负责卫戍工作!"

延安,这座西北重镇,此刻己插满红旗。当李云龙率部入城时,街道两旁挤满了欢迎的百姓。欢呼声、锣鼓声、鞭炮声响彻云霄。

"红军万岁!""共产党万岁!"的口号此起彼伏。一个小姑娘挤到队伍前,将一束野花塞到李云龙手里。

"谢谢叔叔救了我们..."她仰着脏兮兮的小脸说。李云龙认出这正是三家村那个中毒的女孩。

他蹲下身,轻轻擦去女孩脸上的污渍:"告诉叔叔,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盼红...我爹说,红军来了,日子就有盼头了..."

李云龙喉头发紧。他郑重地将女孩抱起,放在自己肩头:"走!跟叔叔一起进城!"

阳光下,这支铁血之师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进延安城。战士们虽然衣衫褴褛,但精神抖擞;武器虽然简陋,但杀气凛然。在他们身后,是浴血拼杀出的千里通道;在他们面前,是抗日救亡的新征程。

李云龙肩扛着小盼红,走在队伍最前面。他的目光越过欢呼的人群,越过巍峨的城墙,投向更远的东方——那里,日寇的铁蹄正践踏着祖国的河山。但此刻,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希望正如朝阳般冉冉升起,照亮了每个战士坚毅的面庞,也照亮了这个苦难民族的前路。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