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逛了一遍庄子,歇不住,开始田地看地里的庄稼,一边看,一边拿着册子写写画画。
一边在脑海里把系统当作检索工具使用。
她很投入。
王嬷嬷换了一身蓝色棉布衣裳的知之,有种说不错的感觉。
之前她觉得凭着多年看人的眼光,足够了解她的时候,知之又有了新的面貌。
蓝色易得,在某种程度上属于百姓比较钟爱,或者说百姓能选择的颜色。
这种在一些人眼中代表着廉价的颜色,配上棉布衣裳,任谁也看不出是位官家格格。
小地主家女儿的头上恐怕都要比她多几件首饰。
如此的朴素,可她写写画画的样子,哪怕只看背影,都让王嬷嬷觉得,那似乎是另一个境界,一个她不懂,似乎永远不会懂,却又莫名让人敬畏的境界。
原来女子除了德言容功,还有另外的可能。
王嬷嬷说不上心里是何滋味。
忽然,她走近,轻声道:“格格,您似乎很喜欢种地?”
知之没有抬头,还在记录着什么,王嬷嬷是识字的,可册子上的东西,她偶然瞥见一眼,字是认识的,连在一起,她却不懂是什么了。
什么叫‘矮植株,不抗病,不抗倒伏……’
还有一些她看不懂的符号。
知之虽然没抬头,不过还是回答了王嬷嬷:“说不上喜欢种地,只是觉得土地很好,很踏实。”
踏实?
王嬷嬷不太懂,要说拥有田产,能让人感到踏实,勉强说得过去,可种地也能让人感到踏实吗?
种地很苦的!
“格格倒是有些特别的爱好,如今倒是无妨,毕竟还没嫁人,待格格嫁人,需要生儿育女,更甚者要管家应酬,恐怕不能沉迷在田间地头。”
知之没想那么长远。
选秀可以打点,己经打定主意要落选,往上嫁不容易,那就找个她能把握住的就是了。
“那就等嫁人了再说,嬷嬷放心,我不会沉迷其中的,只是观察,大多数时候,我都是指挥旁人动手,我就动动嘴巴,若是能找到增产的法子,可是功德一件,我做不来绣花那样细致的活计,总要做个有用的人吧!”
“生儿育女,操持家务,也是有用的人。”王嬷嬷并不认同,她被安排到知之身边,上面只交代了要教导她规矩,王嬷嬷教导的自然是内宅的规矩和世俗人情。
“那不一样,我要的是不一样的有用。”
人想要实现的价值,取决于自我认知。
知之从不觉得自己有多厉害,可有一点,在这个时代,她的认知是与众不同的。
她来自一个独生女家庭,父母只有她一个孩子,从小到大没让她吃过生活上的苦。
在学校,她是算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她受到的教育和所处环境的影响带给她的认知是,她生来是为了建设祖国而学习的,即便长大后进入社会,被现实磨平了一些棱角,她的愿望没那么宏大,她也想要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兑现出对应的价值来。
如今她无法将现代专业课内容兑现,可系统给了她另外一条路。
系统的出现,给了她往后余生的支柱。
像是一条路,沿着这条路走才不至于让她在这个浑然陌生的朝代里彻底迷失自我。
她需要做些什么来实现自我认同。
传统观念的生儿育女,教养子女成才,不足以满足她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种地,增产,或者说成为清朝的“神农”,有事业做,她才不至于被逼疯。
如果我不曾见过光,我或许能够习惯黑暗,可她见过啊!
王嬷嬷不懂,知之抬头,看到王嬷嬷眼里的不解,她无法解释清楚。
现代三岁一个代沟,她和父母辈之间都说不到一起去,更何况是三百年的代沟。
古人有古人的价值观,她不会强求所有人跟她一样。
知之笑了笑:“嬷嬷何必想那么多,左右走一步算一步嘛!嬷嬷待我好,待我真心,我能感受到,若是嬷嬷愿意,嬷嬷在我身边养老也很好啊。”
王嬷嬷有东西她是真教,丝毫不藏私。
真心与否,她能感受到。
王嬷嬷叹了口气:“格格很好,我也希望在格格身边养老!”
她带着任务来,相处时间不长,可王嬷嬷却喜欢上了知之。
也盼着将来能在这样的主子手底下讨生活。
王嬷嬷突然道:“我瞧着格格侍弄庄稼,怪有意思的,要不格格也教教我?”
知之心想,种地才没有意思呢!很苦的,不过:“嬷嬷想学,自然再好不过了。”
杏花和苗苗就在她们旁边,听了这话,杏花突然来了句:“嬷嬷要学,奴婢也想学,格格可不可以教练我们?”
丫鬟出身农家,种地肯定也是会的,只是她们从前那套种地的法子跟格格的不太一样。
杏花觉得,多学一点没坏处,万一能用得上呢!
即便用不上,此举也算是拥护了格格的爱好,只赚不赔啊!
知之可不管杏花心里的想法,想学就是好事,她巴不得身边人各个上进。
“你愿意学,那便学,不过要先跟着嬷嬷学习认字,不忙的时候,帮帮忙。”
杏花兴奋道:“谢格格。”
那可是认字啊!她也能认字?
她的种地都没机会学习认字,格格真好。
苗苗虽然还小,不过她不笨,能被选进来,本身就没有特别笨的人,她反应只比杏花迟一点,当即也要跟着学。
知之自然应下来。
后来翠红刘山夫妻俩和另外两个丫鬟听说了这事,也要学。
教三个是教,教七个也是教,索幸一起教。
于是知之在庄子上一天的生活就变成了,一半时间跟王嬷嬷学习,一半时间做老师。
日子倒也轻松惬意。
只是苦了胤禛和胤祥。
他俩都有差事在身上,胤禛还好,他的最近的差事在跟田地打交道,来京郊的田地,属于正常。
胤祥就不行了,他虽然被特许了差事,可人还没出宫开府呢!
出来两天可以,时间长了就不行了。
胤祥:“西哥,这么盯着也不是办法,要不咱们找个由头上门?”
胤禛摇头:“恐怕不太妥,再等一天。”
从王嬷嬷那里得到的消息来看,知之不是蠢人,他和胤祥虽然没暴露在知之面前,可她的丫鬟都认识他俩。
冒然上门,找的理由再好,也是唐突。
若只是唐突倒也无妨,胤禛怕知之多想,心生警惕。
再者,胤禛讲究一个缘分。
胤祥:“你都不急,我也不急,下午我要出去跑马,正好这附近有座山,让人带上东西,我要打猎,到时候首接烤肉,好久没动手了。”
胤禛点头:“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