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纾辞异闻录
白纾辞异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白纾辞异闻录 > 第六十五章 陶裂如根

第六十五章 陶裂如根

加入书架
书名:
白纾辞异闻录
作者:
龙赐
本章字数:
5370
更新时间:
2025-07-09

林师傅的手指在陶坯上停顿了。

指尖沾着的湿泥,正顺着一道细微的裂纹往下滑。

这是这个月第五个裂掉的坯子。

不是在窑里烧裂的。

是晾坯的时候,自己从胎骨里生出裂纹。像老树盘根,在素白的陶面上织出细密的网。林师傅把坯子搁在晾架上,走到窗边。

工作室在老巷深处,是栋带院子的平房。他在这里做了三十年陶器,从学徒到师傅,手上的老茧比陶泥还厚。以前也出过裂坯,但多是手法不稳,或是泥料没揉匀。

这次不一样。

裂纹总从同一个位置开始——坯底正中央,像有颗种子在里面发了芽。他换过泥料,试过新的揉泥手法,甚至把工作室的温度湿度都调了三遍。

没用。

裂得更勤了。

昨天夜里,他蹲在晾架旁守了半宿。月光透过窗棂,在坯面上投下斑驳的影。

凌晨三点,他亲眼看见一道新裂纹从坯底爬出来,像有生命般蠕动。那瞬间,他听见极轻的“咔”声,像骨头在生长。

“林师傅,有人找。”

徒弟小张在门口喊了一声,身后跟着个穿青布衫的年轻女人。

林师傅眯起眼。

来的是白纾辞。

上周托人打听的,说这位白先生懂些“土性”,专治各种邪门的毛病。

“白先生。”林师傅搓了搓手上的泥,“随便坐。”

白纾辞没坐,径首走到晾架前。

她没碰那些裂坯,只是弯腰看。

阳光从天窗漏下来,照在她发顶,绒毛看得一清二楚。

“用的本地红泥?”她忽然问。

“是,后山挖的,用了三十年了。”

“最近换过取土的地方?”

林师傅愣了一下。

上个月后山修防火道,原来的取土坑被填了,他换了个新坑,离老坑不过百米。

“就挪了几步地。”他说。

白纾辞走到揉泥台边,抓起一把备用的干泥。

捏碎,凑近闻了闻。

“这泥里,有别的东西。”

“啥东西?”小张凑过来,“我筛了三遍,没石头啊。”

白纾辞没回答,走到院子里。

院子角落堆着几摞晾干的泥块,是新坑挖来的料。

她拿起一块,用指甲刮下点粉末。粉末落在掌心,泛着极淡的青灰色。

“这坑以前是什么地方?”

林师傅想了想:“好像是片老坟地,几十年前平掉的。”

他忽然想起件事,补充道:“小时候听老人说,那地方早先是座小窑,烧祭祀用的瓦器。”

白纾辞点点头,又走回工作室。

她绕着揉泥台转了三圈,突然停下。

“把这台子挪开。”

林师傅和小张合力把沉重的青石揉泥台移到一边。

底下的水泥地,比别处颜色深些,像浸过水。

白纾辞蹲下身,用手指敲了敲地面。

“咚、咚”的闷响,像是敲在空心的木头桩上。

“挖开看看。”

林师傅找来撬棍,沿着水泥缝撬动。

表层水泥碎开,露出下面的黄土。

挖了不到半尺,撬棍碰到了硬东西。是块巴掌大的陶片,颜色青黑,边缘带着火烧的痕迹。陶片上刻着细密的纹路,像无数根缠绕的线。

“这是...”林师傅愣住了。

他认得这种纹路,小时候在老窑遗址捡到过类似的残片。

“老窑的东西。”白纾辞拿起陶片,对着光看,“不止一块。”

她让小张接着挖。

果然,又挖出七八块碎陶片,拼起来能凑出半个巴掌大的碗底。纹路是连贯的,越往中心越密,像朵收拢的花。

“这些东西,绊着泥性了。”白纾辞把陶片放回坑里,“你取的泥,带着它们的气。”

林师傅没听懂,但心里咯噔一下。

他想起那些裂纹,突然觉得像极了陶片上的缠枝纹。

“那...这泥不能用了?”

“能用。”白纾辞从帆布包里拿出块巴掌大的石头。

石头是赭红色的,表面光滑,像是被人盘了很多年。

“这是老窑砖磨的石片,埋回坑里,再浇桶淘米水。”

她看着林师傅把石片埋好,重新砌好水泥地,把揉泥台归位。

“今晚别揉泥,让地歇歇。”

林师傅追问:“这些老窑的东西,为啥偏找我的麻烦?”

白纾辞收拾帆布包的手顿了顿。

“它们不是找麻烦,是想让人看见。”

临走时,白纾辞指着晾架上那个刚裂的坯子。

“那个别扔,放窗台上晒三天,裂纹会变样。”

林师傅照做了。

当天晚上,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

总能听见工作室传来“咔啦”声,像陶器在说话。他披衣去看,晾架上的坯子安安静静,月光在裂纹上流动。

第二天一早,他发现水泥地上凝着层水汽。

聚在揉泥台正下方,像一汪浅浅的水。

第三天傍晚,他果然去看那个坯子。

裂纹没再蔓延,原本杂乱的纹路,慢慢聚成了朵模糊的花形。像极了那些碎陶片上的图案。花瓣边缘泛着淡淡的红,像是渗了血。

他试着用新揉的泥做了个小杯子。

晾了五天,没裂。

入窑烧制那天,他特意多烧了半小时。出窑时青润如玉,一点瑕疵都没有。

杯壁薄如纸,对着光看,能看见里面流动的影子。

他把杯子摆在展架最显眼的地方。

那天下午,来了个戴眼镜的男人。

男人穿着体面的西装,手里捏着把折扇。

盯着杯子看了很久,问:“这杯子的纹路,是特意做的开片?”

林师傅愣了一下。

杯子表面明明光洁无痕。

他伸手去摸,指尖却触到一丝极浅的凹凸。

像有朵花,正从胎骨里,慢慢往外长。

“不是开片。”林师傅说,“是它自己要长东西。”

男人笑了,从口袋里掏出张名片。

“我是做古陶瓷研究的,这杯子的胎质很特别。”

他指着杯底:“能不能让我取点样本化验?我出十倍的价钱买它。”

林师傅把杯子收进木盒。

“不卖。”

男人没纠缠,留下名片离开了。

名片上印着某大学考古系的字样。

当天夜里,工作室的窑突然自己热了。

林师傅被浓烟呛醒,冲进去时,窑门紧闭,里面红光跳动。

他明明记得傍晚己经封了窑。

等窑温降下来,他打开窑门。

里面多了个东西。

是个巴掌大的陶碗,青黑色,碗底刻着朵完整的花。和那些碎陶片拼起来的图案,一模一样。

碗里盛着半碗黄土,湿哒哒的,像刚从地里挖出来。林师傅拿起碗,手指碰到碗沿的瞬间。

听见了很多声音。

有拉坯的转盘声,有窑火的噼啪声,还有人在哼着不知名的小调。像有群看不见的匠人,在他工作室里待了一夜。

第二天,他把那个陶碗埋回了后山的取土坑。

埋的时候,发现坑底长出丛不知名的草。草叶是红色的,缠绕着,像极了陶片上的纹路。

他蹲在坑边抽烟,看见草叶间闪着微光。

像是碎陶片在笑。

从那以后,林师傅的陶器再也没裂过。

只是每个坯子晾透后,都会长出独一无二的花纹。

有人说是他新创的技法,出高价求购。

他只送给懂行的人。

那天送白纾辞出门的小张,后来偷偷问他。

“师傅,那些老窑的东西,到底想让人看见啥?”

林师傅正在揉泥,泥团在他掌心旋转。

“想让人知道,它们烧出来的花,能开一千年。”

他低头时,看见泥团中心,有个小小的红点在跳动。

像粒种子,正要破土而出。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