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笔尖沙沙的摩擦声、试卷翻动的轻响和火车轮轨规律的撞击声中悄然流淌。
顾琛成了京北大学的风云人物——建筑设计大赛的奖杯在书架上熠熠生辉,课堂上的见解让教授颔首,图书馆专注的侧影引得女生们窃窃私语。家世、才华、外貌,他拥有让人艳羡的一切。然而,那些或明艳或含蓄的示好目光,都被他温和而坚定地挡在心门之外。他的心里,早己被A市那个清冷又倔强的身影填满,再容不下其他。他像一个虔诚的朝圣者,所有的荣光似乎都只是为了积攒下一次去看她的底气。他在京北这座繁华的殿堂里,耐心地、坚定地等着。
夏初的世界,也在悄然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南中学的月考榜单上,“夏初”这个名字的位置,一次比一次靠前。从无人问津的中下游,到跻身前十,再到稳定地出现在前三甲。老师们惊讶于这个曾经沉默甚至有些阴郁的女生展现出的惊人潜力,同学们看她的眼神也从漠然变成了好奇和钦佩。教室里的掌声、老师的赞许、同学羡慕的目光,这些曾经遥不可及的东西,如今像潮水般涌来。然而,夏初的心湖却异常平静。她知道,这些掌声和目光背后,没有一个人真正在意她为什么改变,也没有一个人像顾琛那样,会因为她解出一道难题时眼中闪过的亮光而由衷地高兴。她的父母,依旧沉溺在那个令人窒息的家庭泥潭里,她的成绩单,对他们而言不过是角落里一张无意义的纸片。真正在意她每一个微小的进步,每一次皱眉思索,每一分开怀笑容的,只有那个在京北和A市之间来回奔波的少年。
城郊的小溪边,成了他们的秘密基地,也是夏初蜕变的见证地。光滑的大石头上,摊开的书本在阳光下泛着油墨香。顾琛的声音清晰而耐心,不再是当初溪畔告白时的紧张青涩,而是带着一种沉稳的力量,深入浅出地剖析着复杂的知识点。夏初专注地听着,笔尖在草稿纸上飞快地演算。她清瘦的侧脸褪去了往日的颓靡和苍白,多了几分专注的神采和健康的红润。她的眼神不再空洞,而是闪烁着求知的光芒和一种不服输的韧劲。
那个曾在阴暗小巷里点燃她沉沦的、褪色发旧的蓝色塑料打火机,早己被她用纸巾仔细擦拭干净,郑重地放进了自己房间那个带锁的小抽屉最深处。它不再是一件需要藏匿的尴尬物品,而是被她视为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一个顾琛无意间留下、却最终将她拉出泥潭的信物。每次拉开抽屉看到那抹沉寂的蓝色,都像是在无声地提醒她:那个低迷、试图用烟雾麻痹自己的夏初,己经被她亲手封存进了过去。它是告别,也是纪念,更是顾琛送给她的、最意想不到也最珍贵的“礼物”——一份重生的可能。她将它珍藏,如同珍藏那段被照亮、被重塑的时光。
“对,就是这样!这个思路完全正确!” 顾琛看着夏初流畅地解完一道压轴题,眼中是毫不掩饰的赞赏和骄傲,“夏初,你简首是个天才!我就知道!”
夏初放下笔,轻轻呼出一口气,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她没有像以前那样立刻反驳或掩饰,而是坦然接受了这份夸奖,甚至带着点小小的得意瞥了他一眼。“少拍马屁。” 语气却轻松愉快。
顾琛看着她生动的表情,心里像被蜜糖填满。他收起玩笑的神情,认真地看着她:“夏初,看到你这样,真好。” 他的目光温柔,带着穿越漫长等待的暖意,“我知道你家里…不容易。但你记住,你做的这一切,不是为了任何人,不是为了老师的夸奖,不是为了榜单上的名字,甚至…不是为了我。”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而有力:“是为了你自己。为了你能有足够的筹码,离开那个让你喘不过气的地方,去选择你真正想要的生活。京北,或者其他任何地方,只要你想,你就能去。” 他伸出手,不是去碰她,而是指向小溪对岸郁郁葱葱、沐浴在阳光下的山峦,“你看,外面的世界很大,很亮。你值得拥有更好的。”
夏初顺着他的手指望去,阳光有些刺眼,她却舍不得移开目光。她想起了那个昏暗的家,想起了父亲酗酒后的吼叫和母亲无声的眼泪,想起了抽屉里那抹被珍藏的蓝色所代表的告别。然后,她的目光又落回眼前这个少年身上——他风尘仆仆,眼神却永远清澈明亮,像一道劈开她生命阴霾的光。
“嗯。” 她轻轻应了一声,声音不大,却异常坚定。这一个字,承载了太多:是告别过去的决心,是对未来的期许,是对顾琛那份执着等待的回应,也是对她自己价值的确认。她不再是那个自暴自弃的夏初了。顾琛用他攒下的每一张车票,用他毫无保留的耐心和知识,还有那份沉甸甸的、只属于她的在意,为她铺就了一条通往光明的路。而她,终于鼓足了勇气,踏了上去。
顾琛看着夏初眼中那簇越来越亮、越来越坚定的光芒,他知道,他等待的,终于不再是渺茫的希望,而是一个清晰可期的未来。他不再说什么,只是将下一本复习资料轻轻推到夏初面前,笑容比溪水还要清澈温柔:
“来吧,未来的大学生,下一题。” 他的声音里,充满了对未来的笃定和对她无限的信心。
夏初拿起笔,低头看向题目,阳光在她低垂的睫毛上跳跃。她的心,早己飞向那个抽屉里被珍藏的蓝色所象征的、告别阴霾后的崭新世界。而那个世界的大门,正由她手中的笔,一笔一划,坚定地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