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绮梦录
红楼绮梦录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红楼绮梦录 > 第十二集秋夜愁思

第十二集秋夜愁思

加入书架
书名:
红楼绮梦录
作者:
竹晴园
本章字数:
9632
更新时间:
2025-03-26

秋意,宛如一位悄然而至的访客,先是用丝丝凉意,轻轻触碰着大观园的每一处角落,而后便肆意地挥洒着它的萧瑟,让那原本繁茂的园子渐渐染上了几分落寞的色彩。树叶在秋风的催促下,无奈地告别枝头,打着旋儿飘落,发出簌簌的声响,仿佛是在低吟着一曲离别的悲歌。

这夜,月色黯淡,被层层乌云遮去了大半光华,只偶尔透出几缕微光,洒在潇湘馆的翠竹上,落下斑驳的影子。黛玉独坐在窗前,桌上的烛火在秋风从窗缝挤入的轻抚下,摇曳不定,那昏黄的光也跟着跳动,映得黛玉的面容忽明忽暗,更添了几分憔悴与哀愁。

她手中捧着书卷,却久久未曾翻动,目光只是呆呆地望着那烛火,思绪早己飘远。自诗社风波过后,那些旁人的言语、争执的画面,就如同鬼魅一般,萦绕在她心间,怎么也挥之不去。她深知自己寄人篱下,虽有贾母的疼爱,可在这贾府之中,终究还是要处处小心,事事留意。而与宝玉之间的感情,那是她在这冷漠世间最珍视的所在,却也正因如此,旁人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闲言碎语,都好似一根根尖锐的针,扎在她那敏感而脆弱的心上。

“金玉良缘”西个字,就如同沉甸甸的巨石,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她想着宝钗的端庄大方,那金锁在阳光下闪烁的模样,还有众人对宝钗的夸赞,心里便泛起一阵酸涩。她明白,在这讲究门当户对、家族联姻的世道里,自己父母双亡,孤身一人,拿什么去与那有着雄厚家底、举止得体的宝钗相较呢?可她又怎甘心,自己与宝玉那两情相悦的心意,就被这世俗的枷锁给束缚住呢?

夜渐深,风更凉了,吹得黛玉打了个寒颤,她回过神来,放下书卷,起身走到窗前,将那半掩的窗子又关紧了些。窗外的竹叶在风中沙沙作响,仿佛也在为她的愁绪而叹息。她微微仰头,望向那被乌云笼罩的夜空,喃喃自语道:“这老天,也是瞧着我可怜,连个清亮的月亮都不肯给我了么?”

而在怡红院那头,宝玉同样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他躺在床上,眼睛望着床顶的帐幔,脑海里全是黛玉的模样。白日里诗社里的事儿,他虽尽力去劝慰黛玉,可心里也知晓,那些话终究是难以彻底抹去黛玉心中的不快。他心疼黛玉的敏感,更气那些人的多嘴多舌,好好的一场雅事,偏生要弄得这般不愉快。

“唉,林妹妹本就是心思细腻之人,那些个话定是又让她伤了心,我该如何是好才好呢?”宝玉忍不住嘟囔着,在床上翻了个身,却依旧毫无睡意。他想着黛玉这会儿会不会还在暗自垂泪,会不会又气闷得身子不舒服了,越想心里越是焦急,再也躺不住了,索性披衣起身,唤来小丫鬟点上灯,便要往潇湘馆去。

小丫鬟见宝玉这般,忙劝道:“二爷,这夜己经深了,外面风大又凉,您这会儿去,要是着了凉可怎么好呀,要不,明儿一早再去瞧林姑娘吧。”

宝玉却不耐烦地摆摆手:“你懂什么,我心里惦记着林妹妹,这会儿不去,我哪能睡得着,快去拿伞来,我这就走。”

小丫鬟不敢再多言,赶忙去取了伞来,宝玉接过,便匆匆出了门,踏入这秋夜之中。

一路上,秋风呼啸着从他身边掠过,吹得他衣摆翻飞,那凉意首往骨子里钻,可他满心都是黛玉,哪还顾得上这些。园中本是白日里热闹非常的景致,此刻在这夜色与秋风的笼罩下,却显得阴森而寂寥,偶尔有几只秋虫在草丛里发出几声鸣叫,更添了几分凄清。

不多时,宝玉便来到了潇湘馆前。只见那馆中透出些许昏黄的灯光,在这黑夜里显得格外温暖,却又透着一丝孤寂。宝玉收了伞,轻轻敲了敲门,里面传来紫鹃的声音:“谁呀?”

“是我,宝玉。”宝玉轻声应道。

紫鹃赶忙过来开了门,见是宝玉,微微一愣,随即说道:“宝二爷,这么晚了,您怎么来了?”

宝玉一边进门一边说:“我放心不下林妹妹,来看看她。”

紫鹃引着宝玉进了屋,只见黛玉正坐在榻上,身上裹着一件薄披风,脸色略显苍白,眼眶微红,显然是刚刚哭过。宝玉见了,心疼得不得了,几步上前,坐在榻边,握住黛玉的手,急切地问道:“林妹妹,你这是怎么了?可是还在为白日诗社的事儿气着呢?都怪我,没能护好你,让你受了委屈。”

黛玉见宝玉这般模样,心中一暖,嘴上却嗔怪道:“谁要你来的,这般风冷夜寒的,你若是着了凉,可与我不相干。”

宝玉忙道:“只要妹妹能不再气闷,我便是病了也值了。妹妹,你莫要再把那些话放在心上了,在我心里,你的诗才是最妙的,旁人的看法不过是些胡言乱语罢了。咱们之间的情谊,哪是他们能懂的呀。”

黛玉微微抽回手,别过头去,轻声说道:“哼,你说得倒是轻巧,他们那般偏袒宝钗姐姐,明里暗里的意思,我又怎会不知。我本就是个孤苦之人,无依无靠的,哪能和人家比呢。”说着,眼中又泛起了泪花。

宝玉急了,又赶忙拉住黛玉的手,说道:“妹妹,你这说的是什么话,在我心里,你是这世上最独一无二的存在。那宝钗姐姐固然好,可我心里只装得下妹妹你一人呀。什么金玉良缘,我全不放在心上,我只认咱们的木石前盟,任它千难万难,我也只愿与妹妹长相厮守。”

黛玉听了这话,心中感动,转过头来看着宝玉,那泪光闪闪的眼眸里,满是深情与无奈,她轻叹一声道:“宝玉,你虽有这份心意,可这世间之事,又岂是咱们能做主的呢。我只怕,到最后,终究是一场空罢了。”

宝玉握紧黛玉的手,坚定地说:“不会的,妹妹,我定不会让那样的事发生,我会求老太太,求太太,让他们成全咱们。”

两人就这般在榻上互诉衷肠,那真挚的情意仿佛让这秋夜的寒冷都褪去了几分。紫鹃在一旁看着,也不禁暗暗叹气,她深知自家姑娘的心思,也明白这两人之间感情的不易,只盼着真能如宝玉所言,有个好的结局。

而此时,宝钗在自己的住处,同样未眠。她坐在窗前,望着窗外那黑沉沉的夜色,听着那秋风的呼啸声,心中思绪万千。白日里诗社的场景不断在她眼前浮现,宝玉对黛玉那毫不掩饰的维护与夸赞,还有黛玉离去时两人的亲昵模样,都如同尖刺一般,扎在她的心上。

她深知自己自小受的教育,要端庄稳重,要顾全家族的颜面,对待感情,也只能藏在心底,默默等待。那金锁,本是长辈们口中的一个机缘,可如今看来,却好似成了她与宝玉之间的一道隔阂。她明白宝玉对黛玉的心意,可自己又何尝能轻易放下这份感情呢?

“唉,我与他,终究是有缘无分么?”宝钗轻声叹息着,手中轻轻捻着帕子,那帕子都被她揉得有些皱了。她想着自己平日里处处小心,事事周全,可在感情这事儿上,却总是这般无力。她看着那黯淡的月光,仿佛看到了自己那渺茫的希望,不禁黯然神伤,泪湿了眼眶。

这秋夜,在大观园里,三个人怀着各自的愁思,或倾诉,或轻叹,或落泪,那爱情的纠葛在这萧瑟的秋风中,愈发显得复杂而无奈,如同那被秋霜打过的藤蔓,虽仍紧紧缠绕,却不知还能坚持多久,能否等来那花开结果的一日。

夜更深了,风依旧在吹着,吹过潇湘馆,吹过怡红院,吹过宝钗的窗前,带着那丝丝愁绪,在园子里弥漫开来,久久不散。

宝玉又在黛玉这儿陪了许久,说了好些劝慰的话,见黛玉的情绪渐渐平复了些,才起身准备回怡红院。黛玉叮嘱他回去后要喝些姜汤驱寒,宝玉一一应着,这才不舍地离开。

待宝玉走后,黛玉靠在榻上,却依旧难以入眠。她想着宝玉的话,心中虽有了些许安慰,可那未来的不确定性,还是让她满心忧虑。她闭上眼,试图让自己不再去想那些烦心事,可那些念头却如潮水一般,一波又一波地涌来,让她的眉头始终紧锁着。

而宝玉回到怡红院后,也赶忙喝了丫鬟准备的姜汤,躺回床上。可他心里还是惦记着黛玉,想着她那柔弱的模样,暗暗发誓,一定要加倍对黛玉好,要护着她,不让她再受这般委屈。

宝钗呢,在窗前坐了许久,首到夜寒刺骨,才缓缓起身,走到床边躺下。她望着床顶,心中默默祈祷着,希望这一切都能有个好的转机,哪怕只是一丝渺茫的希望也好啊。

第二日,秋阳懒懒地升起,给大观园洒下了一层淡淡的光晕,却依旧驱散不了那笼罩在众人心头的愁绪。

黛玉晨起后,精神仍有些萎靡,紫鹃看着心疼,劝她多吃些早饭,调养身子。黛玉却只是随意吃了几口,便没了胃口。她想着昨日夜里与宝玉说的话,又开始忧心起来,坐在窗前,对着那窗外的翠竹发起呆来。

宝玉这边,一早就惦记着要去看看黛玉,匆匆洗漱完,连早饭都没顾得上好好吃,便往潇湘馆赶去。进了门,见黛玉神色不佳,心中又是一阵疼惜,忙上前说道:“妹妹,你今儿个可好些了?我一夜都惦记着你呢。”

黛玉微微抬眸,看着宝玉,轻声道:“还不是老样子,你倒是有心了,这么早便来了。”

宝玉在黛玉身边坐下,笑着说:“妹妹不好,我哪能安心呀。今日天气还算不错,要不,妹妹陪我去园子里走走,散散心也好呀。”

黛玉本不想动,可看着宝玉那殷切的眼神,又不忍拒绝,便点了点头,起身与宝玉一同出了门。

两人沿着园中的小径慢慢走着,园中那落叶满地的景象,更添了几分秋的悲凉。宝玉一路上说着些趣事,试图逗黛玉开心,黛玉偶尔也被他逗得露出一丝笑意,可那笑意却总是转瞬即逝,愁绪依旧萦绕在眉间。

正走着,迎面碰到了宝钗,宝钗今日穿着一身素色衣裳,更显得淡雅端庄。她见了宝玉和黛玉,微微福了福身,笑着说道:“宝兄弟,林妹妹,早呀,你们这是出来散心呢?”

宝玉笑着应道:“是呀,昨儿个妹妹心里不痛快,今儿个带她出来走走,散散愁闷。”

宝钗看了看黛玉,眼中闪过一丝关切,说道:“林妹妹,你可莫要太伤神了,身子要紧呢。昨日诗社的事儿,本就是大家各有各的看法,你可别往心里去了。”

黛玉听了这话,心中却觉得宝钗这话像是在提醒她昨日的不愉快,脸色微微一变,说道:“多谢宝钗姐姐关心,我自是明白的,只是这心里的事儿,哪是说不想就不想的呢。”

宝玉见气氛有些不对,赶忙打圆场道:“好了好了,今儿个天气这么好,咱们且不说那些烦心事了,往前走走,看看园子里还有什么好玩的景致吧。”

说着,便拉着黛玉继续往前走,宝钗看着两人离去的背影,嘴角那勉强维持的笑容渐渐消失了,心中一阵酸涩,暗暗叹了口气,也转身往别处走去。

这秋日后的园子,仿佛被愁思笼罩着,每个人都在这复杂的情感纠葛中,挣扎着,无奈着,而那秋天,依旧不紧不慢地迈着它的脚步,将那萧瑟与落寞,一点点地加深,让这故事,在这愁绪中,继续缓缓地演绎着。

一路上,宝玉和黛玉又说了些体己话,可黛玉心中的愁闷却并未完全消散。走到沁芳闸畔,黛玉望着那潺潺的流水,想起曾经与宝玉在此共读《西厢记》的情景,那时的他们,满心欢喜,眼中只有彼此,哪像如今这般,被这诸多烦恼所牵绊。

“宝玉,你还记得咱们曾在这里读过的书么?那时的日子,可真好呀,哪像现在,事事都让人揪心。”黛玉轻声说道,眼中满是怀念与惆怅。

宝玉点头道:“我自然记得,妹妹,咱们以后还会有那样的好日子的,你莫要灰心。”

黛玉微微摇头,却不再言语,只是静静地看着那流水,仿佛要把所有的愁思,都随着这水流,一同带走。

可那愁思,又岂是这般容易就能消散的呢?在这秋意浓浓的大观园里,它如同那无处不在的秋风,吹进了每个人的心里,生根发芽,让人在这漫长的夜里,在这清冷的白日,都被它纠缠着,难以挣脱。

不知过了多久,黛玉觉得有些乏了,便与宝玉回了潇湘馆。宝玉又陪着她坐了会儿,见她神色疲惫,便嘱咐她好生歇息,这才回了怡红院。

回到怡红院后,宝玉坐在房中,想着这几日发生的事儿,心里越发觉得烦闷。他知道,要想与黛玉能有个好结果,必须要面对诸多的阻碍,可那些阻碍就像一座座高山,压得他有些喘不过气来。

而宝钗回到住处后,也是满心愁绪。她拿出针线,想要做些女红来平复心情,可手底下却总是出错,那针不时地扎到手指,她却浑然不觉疼痛,只是望着那指尖渗出的血珠,想着自己这无望的感情,泪水又模糊了双眼。

这秋夜愁思,就如同一张细密的网,将宝玉、黛玉、宝钗三人紧紧笼罩其中,让他们在这爱情的漩涡里,挣扎、徘徊,却又找不到那解脱的出口,只能在这秋的怀抱里,任由愁绪肆意蔓延,等待着命运的下一步安排。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秋意越来越浓,那愁思也越发沉重,在大观园的每一个角落里,都能感受到那丝丝缕缕的哀伤与无奈,仿佛在预示着,一场更大的变故,即将来临。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