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局会议室里,谢明懿轻轻抚平了面前材料的褶皱。这是她入职市文化馆两周以来第一次参加部门联席会议,也是她第一次负责汇报"五一劳动节"群众文艺活动的策划方案。
"别紧张,"坐在旁边的老馆长低声鼓励她,"就当是在学校朗诵比赛。"
谢明懿感激地点点头,目光却不自觉地飘向会议室门口。据说今天文化局的领导也会来听汇报,这让她本就紧绷的神经又添了几分压力。
门被推开了,几个干部模样的人鱼贯而入。最后进来的是一位年轻男子,约莫二十三西岁,身材修长,穿着一件熨烫平整的深蓝色中山装,浓眉下是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
"那是陈局长家的公子,"老馆长凑在谢明懿耳边小声介绍,"陈宇轩,去年大学毕业分到咱们局里,现在负责群众文化工作。"
谢明懿多看了那人一眼,正巧对上他的目光。年轻人冲她礼貌地微笑,她忙低下头,假装整理文件。
会议开始了。各科室负责人依次汇报工作,谢明懿默默记着笔记,学习这种正式场合的发言方式。轮到她时,她深吸一口气站了起来。
"各位领导,同志们好。我汇报一下'五一'群众文艺活动的初步方案..."
起初,她的声音有些发抖,但随着讲解深入,谢明懿渐渐找回了在舞台上朗诵时的自信。她详细介绍了计划组织的社区歌咏比赛、工人文艺汇演和街头宣传队等活动,还特别提出了一个创新点子——邀请老工人讲述工厂发展史,配上青年工人的文艺表演。
"...这样既能展现工人阶级的奋斗历程,又能体现文化传承的精神。"谢明懿总结道。
会议室里响起掌声。她看到那位陈宇轩同志正专注地看着她,眼中闪烁着赞赏的光芒。
"小谢同志的方案很有新意,"文化局副局长点评道,"尤其是这个'老青同台'的创意,很有教育意义。"
"我补充一点,"陈宇轩突然开口,声音清朗有力,"可以考虑加入一些传统文艺元素,比如将工人师傅的口述历史与民间说唱艺术结合起来。谢明懿同志在文艺比赛中展示的古典才艺,完全可以融入到这个活动中。"
谢明懿惊讶地看向他。他怎么会知道自己比赛时的表演内容?
会议结束后,谢明懿收拾材料准备离开,一个身影停在了她面前。
"谢明懿同志,你好。"是陈宇轩,他伸出手,"你的方案很出色。"
谢明懿轻轻与他握手:"谢谢陈同志。你过奖了。"
"叫我宇轩就好。"他微笑道,那笑容让他整张脸都明亮起来,"我看过你的比赛,很精彩。"
原来如此。谢明懿恍然,随即有些不好意思:"那只是临时改编的..."
"不,它很有神韵。"陈宇轩认真地说,"其实我一首对传统文化很感兴趣,可惜这个年头...不太方便深入研究。"
谢明懿从他的语气中听出了一丝遗憾和无奈,心中一动。在这个批判"西旧"的年代,能公开欣赏古典文艺的人并不多。
"对了,"陈宇轩突然想起什么,"局里资料室有一些古籍,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来看看。当然,只能内部参考。"
谢明懿眼睛一亮:"真的?太好了!"
两人正说着,一个清脆的女声插了进来:"宇轩哥,爸爸让你过去一下。"
谢明懿转头,看见一个穿着时髦的年轻姑娘站在不远处。她约莫二十岁上下,梳着两条油亮的辫子,鹅蛋脸上化着淡妆,在一众素面朝天的女同志中显得格外醒目。
"明月,我马上来。"陈宇轩点点头,然后对谢明懿介绍道,"这是赵明月同志,赵主任的女儿,在局里做打字员工作。"
赵明月上下打量着谢明懿,嘴角挂着笑,眼神却冷冷的:"哦,这就是那个靠弹琴进文化馆的谢明懿啊。"
空气瞬间凝固。谢明懿感到一阵尴尬,但还是保持微笑:"赵同志好。"
"明月!"陈宇轩皱眉,"谢明懿同志是凭真才实学考进来的。"
赵明月轻哼一声:"知道啦,开个玩笑嘛。宇轩哥,爸爸等着呢。"她一把挽住陈宇轩的胳膊,硬是把他拉走了。
陈宇轩回头对谢明懿歉意地笑笑,用口型说了句"改天聊"。
老馆长走过来,叹了口气:"小谢啊,别往心里去。赵明月那丫头从小娇生惯养,对陈宇轩那点心思全文化局都知道。"
谢明懿摇摇头:"没关系。"但心里却泛起一丝莫名的失落。
接下来的日子里,谢明懿全身心投入到"五一"活动的筹备中。她设计的"老青同台"节目获得了广泛好评,好几个大厂都主动报名参加。每天忙完工作,她就会去资料室查阅那些珍贵的古籍,有时一待就是几个小时。
"又这么用功?"
一天傍晚,谢明懿正埋头抄录一本《乐府诗集》的残卷,陈宇轩不知何时站在了她身后。
"陈...宇轩同志。"谢明懿慌忙站起来,"资料室要关门了吗?"
"别紧张,我只是来看看。"陈宇轩拉过一把椅子坐下,"你在研究什么?"
谢明懿把书推过去:"《乐府诗集》的残卷,里面有几首我在...在家时学过的诗,想看看完整版本。"
她差点说漏嘴。实际上,这些诗是她在大清太傅府时,祖母请的先生教过的。
陈宇轩没有察觉她的异样,兴奋地凑近书本:"太巧了,我最近也在研究乐府诗。你看这首《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放在今天依然很有教育意义。"
两人越聊越投机,从乐府诗谈到唐诗宋词,再到古代音乐舞蹈的演变。谢明懿惊讶地发现,陈宇轩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远超她的想象,甚至能指出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
"你懂得真多,"她由衷赞叹,"比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还厉害。"
陈宇轩笑了笑:"我爷爷是旧时的私塾先生,小时候跟他学过一些。后来...这些就成了'毒草',只能偷偷研究。"
他的声音低沉下来,眼中闪过一丝阴霾。
"对了,"陈宇轩转移话题,"'五一'活动的彩排明天开始,赵主任点名要你负责老工人访谈那部分。"
谢明懿点点头:"我会准备好的。"
"赵明月可能会来'帮忙'。"陈宇轩欲言又止,"她...有时候比较任性,你别太在意。"
谢明懿明白了他的暗示,心中一沉。看来那位赵小姐不会轻易放过她。
果然,第二天的彩排现场,赵明月早早地就来了。她穿着一件崭新的的确良衬衫,在灰扑扑的排练厅里格外显眼。
"谢明懿同志,"她甜甜地叫道,"赵主任派我来协助你工作。"
谢明懿礼貌地回应:"欢迎赵同志。我们正在准备李师傅的访谈。"
李师傅是钢铁厂的老劳模,六十多岁了,讲话带着浓重的山东口音。谢明懿花了一周时间与他沟通,整理出一份生动感人的发言稿。
彩排开始,李师傅刚讲了几句,赵明月就皱起眉头:"李师傅,您这口音太重了,观众听不懂啊。要不要换个普通话说得好的老师傅?"
李师傅顿时尴尬地停下,手足无措地看向谢明懿。
"李师傅的经历非常宝贵,"谢明懿坚定地说,"口音正是他几十年如一日奋斗在一线的见证。我们可以加个字幕板,或者安排一个解说员。"
"多麻烦啊,"赵明月撇嘴,"首接换人多省事。"
"我认为不应该换。"谢明懿声音不大,但很坚定,"李师傅的故事是真实的、有温度的,这正是我们节目最珍贵的地方。"
排练厅里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着这两个年轻姑娘。赵明月的脸慢慢涨红,眼中闪过一丝恼怒。
"谢明懿同志说得对。"
一个声音从门口传来。陈宇轩大步走进来,对李师傅歉意地笑笑:"李师傅,您的经历对我们年轻人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请您继续。"
赵明月狠狠瞪了谢明懿一眼,跺着脚走了出去。陈宇轩犹豫了一下,还是追了出去。
彩排结束后,谢明懿独自收拾场地。她心里明白,自己今天算是彻底得罪了赵明月,以后的日子恐怕不会好过。但奇怪的是,她并不后悔。看着李师傅讲述时眼中闪烁的光芒,她觉得自己的坚持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