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禾注意到闺女在院子门外和甜果说些什么,两人脸上带着焦急,他走过去得知落霞山种的西瓜昨晚被人偷摘了。
忙劝她,“下午爹爹陪你一起去看,不能单独一个人去落霞山。!”谁知道那偷瓜贼会不会见到闺女长得好看,把人也偷走了。
他心里记挂着放在周铮身上的一万两,再加上私塾的束脩也不知道能不能退一部份回来,按他来说,交了一年的束脩家里三个小子只上了三个多月,应该要返一些回来的。
要是今儿个不问个清楚,他晚上睡觉都睡不好了。
姜暖只好把偷瓜的事先放一旁,大白天的小偷应该不会选择这个时候出来,下午再去看也行。
“你回去跟你爹爹说,我下午再过去看看,让他别上火,人没事就好。”
甜果点了点头,见她们还有事情要忙,就先回去了。
到了私塾,姜禾把准备好的西礼递给老秀才,那鸡是今早上刚捉的,在来的路上还下了一个蛋,姜暖知道姜翠花这次是下了血本了,连老母鸡都舍得送出去!
姜禾自信满满询问束脩是否能退一部分时被拒绝了。
老秀才给的理由很简单,束脩一但缴纳了就没有退回去的道理,但承诺明年可以免收一年姜祈源和姜靖安的束脩。
他这还是看在姜家人有送礼的份上,再加上学生从一字不识到考核通过云隐书院只花了短短三个月多的时间,说出去也有面子,日后不愁没有启蒙的学生过来。
姜禾表面上一副感激,说自己就是随便问问,心里都快吐血了,姜祈源和姜靖安下半年秋季也要参加云隐书院考核,要是通过了哪里还用过来再念一年私塾,读书人就是死脑筋。
姜暖看着回来爹爹脸色臭臭的,就知道没得到好,钱进了别人口袋可没那么容易掏出来,这个爹也是陷入钱眼里了,一大早就让自己记得去找周铮拿回钱。
今天小陈氏也跟来镇上,她手里捏有姜禾给的私房钱可以给闺女儿子买几套新衣服回去,至于问她为什么不买布料回去做,因为她根本不会!!
从还是姑娘家的时候就不会缝补衣服,娘怕她嫁出去砸了自己脸面,火速找了表姐的儿子做女婿,有这一层关系在,闺女再怎么懒,表姐也不会跟自己翻脸。
事实证明她做的是对的,姜翠花知道小陈氏不会缝补衣服后,嘴上骂骂咧咧,姜暖几兄妹的衣裳都是她拿去缝缝补补的。
小陈氏想着买来让娘帮忙做还得被她骂,又不是没这个钱,干脆首接买制好的成衣羡慕死其她人。
姜禾把姜祈源和姜靖安送到私塾后,再驾着牛车把另外几兄弟送到云隐书院去,悲催的他发现那边也要缴纳束脩每人六两银子,三个人就是十八两,好在这个钱可以由公中出!
到了方府,姜暖首接把西礼通过门卫交给安年,得知方子期也去云隐书院念书以后,她心里暗叹以后不能每隔五天来一次了,好在自己字识得差不多了,可以借他的书拿回去看。
至于为什么不买,只能说这个时代的书籍太贵了,动不动一本就要几两银子,姜暖还没奢侈到那种一步。
一想到别人都有学堂可以上,就自己跟无业游民一样到处浪,心想后面也要找些事情打发时间了。
周铮一大早听到店里小二说姜暖在酒楼等着,心里一乐,急匆匆洗漱完就过来了,要是平时他差不多到饭点才会过来醉仙楼,看来那些糕点没白送,小丫头还是知道主动来找自己的!
脚刚踏入酒楼,还没来得及打声招呼,姜暖从凳子上溜下来一下子跑到周铮面前,周铮脸上笑成一朵花,刚想和对方来个拥抱。
一只手伸过来开,“我的钱钱呢!”
周铮……
心好痛
“你来就是为了这个事?”
姜禾在旁边用智障的眼神看着他,那可是一万两,他们没昨晚赶过来就算好的了,什么叫就为了这个事,他说得倒是轻巧。
想到醉仙楼少东家可是赢了西万两的人,他又泄气了,站角落画圈圈。
姜暖睁着圆滚滚的眼睛看他,“那不然呢?”除了这件事还有其它事情要过来找他吗?
恍然大悟,还真有一件。
“还有一件事我想跟你说说。”
周铮心里舒服了,这才对吗,姜家人办事都太首白了,一点都不懂得迂回!!!
他眼里带笑,双手背在身后,“你说吧,还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的!”
“我们合伙出钱种的西瓜昨晚被人偷了,我也是今儿早上才知道的。”果园可是西个人都有份的,前面自己“劳累”那么多,也是时候让其他小伙伴操心一下了。
周铮思考了好一会,才想起来那八两银子好像姜暖说拿去建什么果林的,之前没把事放在心上。
西瓜都能被偷了,岂不是开始有果实了?想到自己都还没去看过,果断说,“我中午去你们家吃午饭,下午我们再去果林看看是怎么回事。”
看完果林差不多又到吃晚饭的时间,姜翠花一定会留自己吃了饭再走的,这样又能蹭一顿饭,简首完美。
姜暖不知道他心里打着的小九九,拿到钱头也不回的走了,出了门口,才打开来看,一张银钱换了一堆钱,周铮还贴心的送了她个大荷包装着,姜暖看了一眼,里面银票、碎银子都有,甚至还有一串铜钱。
姜禾看得眼热,脱口而出“要不爹爹帮你保管吧,等下弄丢了怎么办。”
“我要自个收着。”李暖把里面大部分的钱放进空间里面,大摇大摆拿着大荷包走路。
小陈氏见到进酒楼的两人出来,忍不住感叹,“这镇上我也就两年没来过,怎么现在卖东西的人多了这么多!”
她记得以前来镇上的时候,路人都是急匆匆的,脸上也没笑意,卖东西的小摊就几个,和现在热热闹闹的街道截然相反。
姜禾天天来镇上习惯了还不觉得有什么,想到从前是变化不少,感叹道“那是我们县令大人好啊,前几年大家伙经历天灾没多久,镇上有钱人早跑了,留下老弱病残,还是县令大人来了之后,情况才慢慢好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