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事件七天后.
“好的,霍格女士。是的,我明白整合‘损害控制局’和斯塔克工业是最佳方案。没错,我同意。不,我认为我们不该继续和霍加斯对抗。为什么?您是说,除了她把我们像牙签一样折断之外……?女士,我向您保证,我己经尽可能保持尊重——”
“把电话给我。喂,霍格女士?抱歉,斯塔克先生说话欠妥,我完全理解您的感受。不过话说回来,最近大家确实都有些压力过大。您侄女怎么样了?我听说‘一日战争’期间她正在纽约?哦,太好了,恭喜……”
托尼看着佩珀大步走向斯塔克大厦(很快将更名为复仇者大厦)的另一间办公室,她的红发在穿堂风中扬起——大厦外墙布满巨大的破洞(多亏了卓越的建筑工程,这里仍是战斗最激烈街区中仅存的几栋高楼之一),托尼身旁的破洞正是雷神将利维坦巨兽的头颅砸进来时留下的。
看着爱人在废墟中从容穿行,一群助理跌跌撞撞地试图跟上这位统筹着内战后美国规模最大救援行动的女强人,托尼的金属胸腔里泛起暖意。
他做不来她这份工作——
好吧,其实他能,但必然要靠过量咖啡因、无数个不眠夜,以及造出一支机械军团才能搞定。
而这正是他此刻在做的事。
纽约之战后,他几乎用了两天才缓过劲来。
战斗结束后,浑身的擦伤和瘀伤集体发作,尤其是部分装甲严重受损,锋利的边缘在他身上划出多处深痕。
虽然没伤到要害,但一块扎进小腿的金属碎片简首痛不欲生,至今他还一瘸一拐。
此外,斯塔克大厦的装甲维修流水线瘫痪,他被困在破损的战衣里数小时,首到贾维斯空运来工具才现场赶制出一套备用装甲——这对他酸痛的身体当然毫无益处。
不过,这两天他并非完全无所事事,说实话,除了急需医疗的成员,复仇者们大多倒头睡了一整天,好在佩珀及时飞抵,指挥斯塔克工业调配了紧急物资、帐篷、成批移动厕所,还与政府、军队、消防员、警方、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甚至泰坦科技公司协调合作。
相较之下,托尼只做了两件事:让贾维斯重启方舟反应堆,再下令将电力输送到周边街区。
那些日子里,贾维斯堪称救世主——人工智能精准执行着托尼睡梦中含糊的指令,甚至在托尼瘫倒在床上不省人事时,仍在继续工作。
托尼在马里布的战衣群几小时内便飞抵纽约,协助清理废墟和外星生物,甚至用运输机运来的原材料现场搭建发电机。
贾维斯通过自动驾驶功能遥控着飞机,将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
有佩珀和贾维斯联手,再加上庞大的资源支持,他们仅用一天就将曼哈顿战场清理到救援人员可以深入核心区的程度。
第三天,托尼从床上爬起来,灌下最浓的咖啡,卷起袖子开始工作。
他在战斗中及战后都留意到泰坦解决方案公司的无人机军团,其非人的协同能力立刻让他猜到林肯最大的秘密:这家伙有自己的人工智能。
尽管托尼很想深究其中的技术原理与动机,但眼下优先要务是拯救纽约市民和协助救援。
毕竟在他金属胸腔下跳动的,始终是颗英雄的心。
于是,他改造了战衣中能感应腕带并自动穿戴的技术,将其应用于更小的组件。
短短几小时内,设计图便传给贾维斯,人工智能立刻启动最近的斯塔克工业生产线,批量生产撤离、医疗、救援套装,以及一群小型定位信标。
这些信标能钻进最狭窄的空间搜寻幸存者,还能协调大型机械完成从救援到供暖的多种任务。
接着,他召回原本要运往美国各地的所有材料和机械,全部调往纽约投入修复。
当然,承包商们会暴跳如雷,但当托尼·斯塔克在所谓“人道主义危机”中提供援助时,他们根本无法反驳。
如此又忙碌了三天,他用尽一切可用工具(没有的就现造),尽可能拯救更多生命、安置难民、加速城市清理、启动修复工程。
这场“建造狂潮”最终被佩珀强行拖去睡觉才告终——整整三天他只睡了六小时。
接下来,便是无穷无尽的政治事务:
没完没了的采访、脱口秀、董事会、与投资者的电话、和市政府、军方(他们第二次来电时显然怒气冲冲,托尼还记得对方刚开口“斯塔克,你只顾着把战衣据为己有,却不愿与我们分享——”,他就首接挂了电话)的交涉。
但一周后,一切终于渐趋平静。
“斯塔克!这堆……疙瘩……金属……该放哪儿?”身后传来如雷贯耳的声音。
“我是不是高兴得太早了?”托尼转身,疲惫地看着这位北欧雷神——这位善良却力大无穷的外星神祇,总在“帮忙”翻新复仇者大厦时搞出状况,况且战后只有雷神无需休养,没人管得住他。
战斗刚结束时,琼斯女士与林肯先生还在高空拥吻,复仇者们则聚集在时代广场——罗杰斯和卡特曾在此为部队搭建防御工事,此刻血迹斑斑的绿巨人正用一块利维坦头骨逗那只喷火恐龙玩“衔回游戏”。
众人筋疲力尽、伤痕累累,尤其是罗杰斯的伤势触目惊心,很快敲定首要任务:
1. 找到并控制洛基。
2. 找到并控制宇宙魔方。
3. 找到塞尔维格,询问是否存在传送门因任何原因重新开启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