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
070雷达所举办庆祝仪式,庆祝“01有源相控阵雷达指挥中枢电板”测试成功,这意味着在魏阳国详细图纸和矩阵参数下,我国第一款自主研制的雷达正式登场。
魏阳国没参加仪式,他很忙。
070 火控研究所内,副所长牛铁军,陆炮院长孙强军,全州炮参谋长雷启明,校长雷川,船舶专业主任孙少泉都在。
因为这涉及到了:关于070舰中舰艉导弹的研制和方向选择。
当前我国有两种导弹。
1、从苏联引进的542导弹,该导弹属于反舰导弹,导弹全重2.7吨,弹道长度八米,弹道直径1.2米,该导弹启动外形参考米格15战斗机,导弹内部配备自重六百七十公斤RD-500K弹用涡轮喷气发动机,最大射程一百公里,导弹头部配备八百公斤破甲战斗部,能够撕裂一万吨以上舰船。
但该导弹问题很大,只能用来岸防震慑,因为属于半制导主动导弹,准确性极差。
2、仿制524导弹,一款代号海鹰岸舰导弹,该导弹稍微强国542导弹,但也仅限于岸防使用。
想到这时,魏阳国唏嘘不已,该海鹰导弹制造过程艰难至极,凝聚我国火控学尖端人才,在六十年代没有电子设备,只能使用磁带录制或热笔记录仪记录,之后使用仪器或放大镜直尺分析,硬生生用笔杆子制造了该款导弹。
这些都是大型导弹,至少是排水吨位六千吨以上舰艇使用。
这就是070工程为什么艰难,因为没有合适的导弹载体,导弹模型,小型导弹是什么?如何设计,如何配合雷达完成目标锁定,国内完全没有参考物。
而国外完全绝密,勘测不到任何消息。
所以在070出世南方火控部门讨论研究时,他们都不相信该巡逻舰能出现,因为导弹学是一个极其宏伟的学科,需要顶级尖端人才,需要一批一批人才能攻克成功。
但。
魏阳国看了看南方沿海城市全州,在那里潜艇在深山老林硬生生用算盘珠子啪啪的打着,计算着数据,进行测试。
在北方青岛,航空学院第一代战机在紧张仿制,冒着生命危险试飞中。
他可能不知道同志们的名字,但知道所有人同一个愿望,那就是让国防无与伦比的强大起来。
这一刻,魏阳国面对众人开口:“问题是用来解决的。”
“解决的方式只有两种,一种是求爷爷告奶奶,求外国人给我们技术支持,我们付出沉重的物资和被讥讽代价。”
“一种就是我们用牙啃,也会把问题解决。”
魏阳国在黑板下写出舰中导弹参数图,这一刻代表他的选择。
用牙啃!玩命造。
我们不玩命,后人就得玩命!就得被欺负死!
这注定是070 尖端级人才的群星爆发时刻,魏阳国只感觉校长,院长等人进入群星增幅状态。
【群星天赋开启,创造力,计算学,矩阵提高三倍】
在场的人都是各方尖端学代表,他们的天赋提高三倍,真正成为了顶级军工佼佼者。
面前黑板写着新型导弹制造参数——
舰中左侧-升降式双臂反舰导弹发射基台配备——代号“虹隼”长空中型反舰导弹。
该导弹要求:用于对付掠空飞行的反舰导弹,敌方军舰
该导弹最大作用距离:35km
制导体制:惯性+指令+半主动雷达【未来070系列大型军舰会考虑采用全新主动末端制导雷达】
发射方式:悬臂倾斜发射
弹长:2.3m
弹径:170mm
弹翼:0.876m
发射质量:190kg
最大速度:2.9ma
战斗部:高爆破片杀伤战斗部
引信:近炸引信和触发引信
动力装置:固体火箭发动机
预估伤害:在命中情况下一枚导弹可让一艘二千吨驱逐导弹舰失去战力。
“我带队负责火箭发动机和中部构件部门。”陆炮院长孙强军首先开口,带队执行。
“我带人对导弹脐带缆线和导弹头装甲破片进行研究。”副所长牛铁军直接挥手,来自南海火控研发部门七个人跟随。
“我去雷达电板所,联合对导弹目标探测器和雷达装置、收送信号,计算诸元,控制弹翼电路板进行研究。”团参谋长雷启明带人离开。
“导弹尾部交给我,我会在海事学院和东北导弹2院进行联合研究。”船舶专业主任孙少泉开口。
“导弹材质和我国导弹图纸等详细参数辅助我来。”校长雷川,他人脉关系和技术关系过硬,他将提供充足的技术和参考图纸。
所有人纷纷离去,每个人拿着魏阳国绘制的模型图参数图。
而魏阳国在一个人计算最难的。
他没有告诉众人自已做什么,负责导弹哪个方面——
首先当前一切国家的导弹电路板都是繁琐至极,一层层的线路和电路板,里面包含了雷达等等功能。
魏阳国在做出关于——集成化电路板。
集成化电路板就是一个小电路板,空间小,微型化,稳定性,可靠性,信号性。
如果导弹配上这种集成化电路板,再配合有源相控阵雷达,将会真正做到范围之内,指哪打哪!
这就是他的目标,但他没告诉其他人,因为太难。
集成化电路板的核心芯片核心材料,复杂程度,这种不是一个团队能够解决的,所以魏阳国在制作初始集成板。
——
火控研究所大门外,刚走出去的校长雷川,孙少泉,参谋长雷启明等人驻足,他们一行人都在对着一辆军车敬礼。
首先下车的是051副设计师郑國昶,之后下车是一个白发苍苍但龙行虎步朝着每个人打招呼的老年人。
看到老年人,校长雷川都乖乖敬礼:“051总设计师好!”
孙少泉诧异,他都没想到,在070出厂前,051总设计师,真正的军工学术派和实践派大佬,但凡从海外回来的高材生都在他手下。
这就是051驱逐舰总设计师总负责人——钱忠竣。
钱忠竣,六十二岁, 曾在美国德国双工科院校取得同级第一名双成绩,之后艰难回国主持多项工程,如之前 海鹰系列导弹他就是主持者之一。
“你们去做什么?”钱忠竣开口。
雷川解释,如今每个人开始负责070舰中双臂导弹研制部分。
“你们的魏设计师呢,他负责该导弹哪一块?”钱忠竣带着赞许,他很欣赏070自主化精神。
其他人摇头,魏阳国负责的事情太多了,以至于其他人 也不知道。
“诸位先去忙,我去和他交流下。”钱忠竣点了点头。
钱忠竣,郑國昶,还有随行东北科学分院,南方2所火控局等尖端代表都纷纷跟随,朝着070 火控研究房走去。
只见该研究房内,魏阳国已经擦去了房间内的黑板,他一个人沉浸其中,拿着粉笔,身后放着算盘,左侧黑板画着矩阵图,右面黑板画着三维立体模型和详细电板分部参数细节图。
他一方面计算SI(小规模集成电路)参数,同时根据他绘制的寄存器和计数器、微处理器进行集成电路计算和制造步骤模型。
群星天赋开启,魏阳国感知不到任何人,他眼前只有黑板无数数据组成的数百万个晶体管,微处理器、存储器芯片.......
他整个人身边环绕无数集成电器形成的电器海洋,他在一点点拆分和解析制造过程,甚至一片材料的——氧化、掩膜、刻蚀、离子注入和金属沉积等,以形成半导体上的复杂结构。
“别打扰他。”051总设计师钱忠竣神情瞬间凝重。
他一双鹰隼般的眼眸陷入一种狂喜:“这是导弹内部的电板居然集成,模数转换器(ADC)和数模转换器(DAC)、逻辑门和存储单元全部集成到了一块电板上。”
“好啊,导弹电板还能往这种方向发展吗?”
钱忠竣喃喃自语,丝毫不管其他人询问,他兴奋无比。
集成电板的出现意味着导弹的信号处理将得到增幅,放大,同时导弹集成电板将会拥有更多功能,比如更智能化识别敌舰,更锋锐的展开冲锋,或者将作战指令传输给雷达。
以前的导弹都是一块块的电板形成了智能中枢,该中枢繁琐麻烦,很容易出错,失误。
而现在集成化,做到了凝聚一切优点为一体,省去大量空间,更加锋锐的对接舰艇和陆基雷达,完成对目标准确无误的打击。
“声呐尖端学,雷达尖端学,现在多了一条集成电板尖端学,魏设计师这是要独自开创一个军工领域。”051副设计师郑國昶惊叹。
这相当于一个人分散打开好几条尖端道路,为后世铺设一条科技新路。
随行有记者想要拍摄下来珍贵一幕,郑國昶摇头:“他的身份注定隐于世人。”
“后世会怎样铭记你呢?”
051总设计师钱忠竣沉默许久,他的身份也是隐藏世人的,但他知道魏阳国注定要从二十岁一直到老都无人知晓.....
这对一个青年来说真是沉重,他没有青春,也没有肆意爱情, 更没有赞许和鲜花。
于是钱忠竣幽幽开口:“人们不会记得你的名字,不会记得你的功绩,也不会用你命名舰艇,但后世的盛世就是对你最好的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