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平息舆情,庆帝只好放出了神庙使者降临京都的消息,并且拟定一道圣旨:神庙降世,驱赶浩劫,广修神通,证道平安,保佑庆国万世安宁。
圣旨一出,整个南庆立刻就陷入到了一片狂欢之中,对于百姓而言,神庙就是神明的代名词,而神庙使者就是神明派遣下凡的仙人,庆帝承认神庙使者的到来,无疑是给所有的民众服下了一颗定心丸。
不过作为圣旨的发布者,此刻的庆帝心情却很不美妙。
一个能身扛雷霆的少年,恐怕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杀死的。
就算是有神庙使者出手相助,成功概率也不是很大,所以他只是表面上答应了这群人,实际上只派遣了一批探子跟上,一旦有突况就会及时汇报。
而且庆帝也很有自知之明,若神庙使者都无法处理这个麻烦,那么他在短时间之内自然拿范凛没有办法,按兵不动,静观其变,才是眼下最好的策略。
与此同时,位于北方的齐国也有神庙使者现身,他们长期被南庆所打压,自然会借此机会好好出一口心底的恶气。
雷劫事件原本已经被庆帝的圣旨给压了下来,却不曾想北齐国借助庄墨韩的影响力开始大肆宣扬,极力表明,是因为庆国重武的做法惹怒了上苍,这才降下惩罚。
庄墨韩作为北齐第一大家,影响力甚广,天下的读书人都将他当作了圣人一般的存在,所以短短半日时间,消息就顺北而下来到了南庆境内。
庆国虽然重武,文运不昌,但读书人还是不少,他们纷纷将庄墨韩的言语奉为圭臬,更有甚者,直接将其写到了书中,原本即将消弭的舆论,顿时死灰复燃,而且还有着愈演愈烈的势头。
范凛在儋州,每天听着骤雪组织的汇报,心里是高兴极了,两大国家相争,怎么搞得好像是当街吵架一般,你骂我一句,我回你一嘴。
“真好玩,让栖霞阁的人去加一把火,搞点文创出来,像什么小曲,还有唱词之类的,都整上……”
他暗自在心中盘算着,京都那边的局势也很紧张,长公主刺杀失败之后,就再无动静,二皇子那边倒是偷偷派人过来,想要和自己进行接触,不过被陈萍萍挡住了。
按照各方势力走向判断,太子表面上士和长公主一伙的,所以此刻应该在联合所有能说的动的世家筹谋着前往儋州的计划。
至于林相,则是坐山观虎斗,兄弟两人去京都的计划延迟了,那么大部分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将再次发生扭转。
“筹谋策划,坐镇布局,好像也不是那么难么,只是我懒得去做……”
范凛伸了一个懒腰,不禁在心中感叹道,他手里的红楼都已经被翻的卷边了,作为忠实读者,每天都跟在哥哥身边催更,但这更新速度还是稍微慢了一点。
“嘿嘿!也不知道北齐和南庆之间,会不会因为雷劫之事而打起仗来……”
……
又是半天时间过去,消息的传播速度远比想象中要更快,庆帝看着桌上堆积如山的折子,心里本就烦闷,正准备稍微休息一会时,侯公公手捧一份新折子迈着小碎步闯了进来。
“陛下!陛下!大事不好了……”
“什么事这么慌张?”
“您还是先看看折子吧!”
不耐烦的打开折子,庆帝随意的一扫,胸中怒火顿时升腾了起来。
“这个北齐,还真的是会挑时候,还用上了庄墨韩!哼!”
他是真生气了,随手就将折子给扔进了一旁的火炉当中,叉腰站起身来,在书案前走来走去,额前的几缕碎发漂荡来漂荡去,伴随着他的脚步一抖一抖的。
“谁最先传的消息?”
“天下读书人,都将庄大家的话视作圣明,自然会大肆传颂……”
侯公公说话声越来越小,藏在袍子下面的腿开始不住颤抖起来,他生怕陛下一个不高兴,将自己给宰了。
“传朕的旨意,敬告北齐,若他们不止住这股舆情,将后果自负……”
“是!老奴遵旨!”
闻言,侯公公赶忙屁颠屁颠的离开了。
哗啦啦——
随着他的身影消失在走廊转角,庆帝大飞雷霆,将书案上的所有折子给全部推了下来,对于他而言,最近可谓是诸事不顺,先是天降异象,搞得他心生畏惧,然后又是北齐作妖,搞得民风变异。
作为一个皇帝,他需要考虑的事情很多,整个庆国,就是一盘大棋,而现在棋盘之上充满了迷瘴,让人看不清楚形势,这才是让庆帝最为难受的地方。
圣旨出了宫,顺着官道一路往北直上,很快就出了边关,像是这种千里加急,沿路戍边的军官都不敢有任何的阻拦。
在跑死好几匹马后,这份金灿灿的圣旨总算是送到了北齐小皇帝的手上。
“开战?”
偌大的皇宫中,战豆豆有些青涩的声音从龙椅之上传了出来,看着手中的圣旨,她倒是有些哭笑不得,消息的确是从北齐传出去的,但却不是受自己指使,至于庄墨韩,也是被人当作了杀人的快刀。
事发之后,这位老人家就亲自来到了上京城,将一切都给解释清楚。
既然事情不是她做的,那么这背后一定有人在捣鬼。
“母后,我们该作何回应?”
“认错即可,开战的代价,至少现在的北齐,承受不起!”
龙椅旁,有着一道金黄色的帘幕,放眼望去,可以隐约看到一道雍容华贵的人影正端坐其中,窗户没有关紧,偶尔几道阵风吹拂而过,恍惚间,倒是能一瞥真容。
金凤步摇,丝丝白发混杂在青丝当中盘起,神情冷肃,眉眼微闭,话音落下,就释放出一阵强大的威严感来。
“儿臣知道了,谢过母后!”
小皇帝眼底滑过一丝冷峻,她可是很记仇的,随着旨意下达,锦衣卫也会闻风而动,将这幕后黑手给彻底的揪出来。
至于蔓延在南方的舆论,就任有其发酵即可,毕竟北齐可不像是庆国,有办法将手伸到别人的国度。
而庆帝想要的也只是一个态度,只要他们诚实认错,并且将真相告知,对方也不会过度的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