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临帖的像,从来不是表面的“像”】
『追求这些细节过分了,临帖不用这么像』
『精力全花在这些没必要的笔画上,根本不用在意这些细节的』
唐朝
不论是农村还是城镇的百姓,都精神一震,
“这是教学写字的!”
“快,叫孩子们都出来看!”
街道上出现了大量小儿,使道路变得更加拥挤,
但是大人们都十分理解,即使有的也想学习,
但他们依然退让了一些,把位置让给那些孩子。
请不起或者说没有门路请教习先生的,家中有几分钱财的,都给孩子备齐了笔墨纸砚,哪怕是档次最差的。
那些孩子在父母的三令五申下,谨记不能轻易在纸上写字,必然是已然十分有把握的字,才能记下。
他们寻常就是在地上练习,字写的好不好倒不是第一要点,重要的是他们要认识并能写出那个字。
只是天幕虽是好心,但他们不通文墨,记下的字完全是死记硬背,当做一幅画来。
现在难得有关于字应该如何写的教程,一个个都很舍得拿出纸笔来。
街边的店家也干脆,将店里的桌椅都拿到街上,方便小二们坐在上面写字。
乡村的孩子大多没有纸笔,只能在泥土地上写字,能记得多少算多少。
但能看到关于如何写字的教程,对他们也有益,总之是有备无患。
大宅子的后院里,
一群书生都聚在一块,快要到科举的时间,全国各地的考生最近都来了长安。
他们中许多人都是各地有名的才子,这碰到一起,怎么能不互相练练。
加上书生们这时候已经在拉关系,毕竟这里就有可能有他们日后的同僚,
各色文会源源不断。
这就是一家长安人士,作为主理人来办的一场文会,邀请了众多有名的才子来。
“你们说,临帖应不应该扣细节?”
“哈哈,在我看来,临帖重点在学习其风格,并不求一模一样,那反而落了下乘。”
“此言差矣,临帖写的要是不一样,那只能说明连临帖的字都没弄清楚,到头来只能写出个四不像。”
“这可不一定,你怎么知道不一样是已经写出自已的风格了。”
抛出问题的人看到这两人已经有些针锋相对了,赶紧说道,
“行了行了,你们说的都有道理,看天幕吧。”
心里想的是,你们在这争什么争,口头上说赢了也没用啊,到时候考场上见真章才对。
不过他看了下这二人,虽有一定名气,但都是只有名声没见识到传出具体诗词的,在他看来,这二人恐怕到时一个也考不上。
不过这话他可不能说,万一人家藏了一手,实际上策论等其他都很厉害呢。
本来也想参与这话题的书生们,也觉的这没什么可争论的,毕竟能来到这里的人,早就过了临帖的时候,干脆也停下看看天幕如何说的。
这时天幕上出现了一道横向的笔画,能看到收尾应是往回走,有一道明显笔锋分叉勾画出来。
【我要是不讲,肯定有人说大力提顿分叉不用管,】
随着男子的声音,他笔下划出一样的横,并且就像是应和他所说的,
他收尾时就是大力提顿,没有分叉。
但能听出来天幕上的人并不同意该意见,反而将原本临帖的字放大后,进行详细分析,
【两分叉一弧线,分叉代表反向笔锋,而非正向提顿,直接弹锋要斜向,】
就和他说的一样,弹锋的话,出现分叉的位置就完全不对了,
【所以一定是侧锋,弧线代表是提笔,所以侧锋刷先压后提,拉回翻面挤出小分叉,而翻笔会削弱聚锋能力,加上出锋快,形成了大分叉。】
随着男子说话,其笔下动作不断,最终出现完全一样的笔锋。
唐朝
下头的百姓都忍不住张大嘴巴,这……这甚至一个字都不是,
只是一横上多了一道分叉,居然这么复杂!
正襟危坐,时刻等待着写字的孩子们,一个个都欲哭无泪,这让他们怎么写?
而且按照天幕说的,他们之前学习硬画下来的字,得有多少问题存在啊!
有的父母心想还是得找人教学才行,光学写字,里头藏着的东西就太多了。
有的家境差一点的父母则有些想放弃了,孩子能识字写字,哪怕写的不对,在他们看来已经很好了,他父母都不认字呢。
更别提乡村的小孩们了,他们手里拿着树枝,躲在地上学写字,
大地做纸,树枝做笔,怎么写出它这什么笔锋来?摔!
只有一个有点超龄的孩子,和他们一样,认认真真蹲地上学写字。
其他孩子都放弃把树枝摔地上时,只有他,自然认认真真一笔一划练习那一横,努力按照天幕说的,勾画出那一道笔锋。
别的孩子都忍不住嘲笑起来,“大傻子!哈哈!”
“喂,傻子!那个得用笔才写的出来,你手里的树枝可不行。”
“傻子,都说了不行,你是听不懂话嘛!”
旁边的小孩拉着劝解他,“好了好了,他都是傻子了,怎么听得懂话,咱一块玩去吧。”
他们爹娘把孩子们赶出门聚拢在一块,就纷纷各自聚到一起,省的打扰孩子学习,
没想到正好给了他们偷懒玩乐的机会。
只要那个超龄孩子自然一笔一划刻画着,直到……他居然真的用树枝划出一模一样的笔锋!
但此刻,其他小孩们全都跑来去玩乐了,大人们也不在,
只有他自已知道,他做到了!
宅院后院里,
文会上,听得天幕关于这一划的说法,大家都纷纷点头。
“所以像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通过像知道真正如何去写。”
“哈哈哈,这都是当面学习最最基础不过的问题了,教学的老师要是看到我和之前那一横一样偷懒,那可得受罚。”
“哦?你犯过这样的错?!哈哈,我当年练字可是常常得到夸奖的。”
说着说着,众人就开始互相比较儿时学习,谁更优秀更得老师看好。
对他们来说,这临帖实在是最基础不过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