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刘和三兴汉室
三国:我刘和三兴汉室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三国:我刘和三兴汉室 > 第51章 幽州大治

第51章 幽州大治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我刘和三兴汉室
作者:
舅我点子多
本章字数:
5124
更新时间:
2025-06-09

于是,郭嘉、戏志才加入刘和集团,被刘和派去兼并幽州的小世家。

蔡邕则被刘和请做学校的先生,蔡文姬做蒙学的女先生。

蓟县的学校本来是刘和建的一个私塾,现在要办学校,自然不能还是原来那样。

于是刘和又下令,征买了私塾旁边的两片地,再盖两个学楼。

因为有蔡邕的加入,学校也不能再默默无闻,刘和便又给起了名字“燕云大学”。

蔡邕问:“大学?只听别处都是书院,怎么贤侄敢叫大学?”

刘和道:“既要成就大业,岂能不学大学?”

蔡邕闻言哈哈大笑,也不再深究。

只是外界听说,蔡邕来了幽州教书,全都惊讶不己。

有人觉得是刘和有本事,有人觉得是蔡邕想入局幽州,各有各的说法。

而刘和也放出消息,幽州建立“燕云大学”,凡幽州百姓,过了审核就可入大学学习。

因为世家还在,刘和不敢教多,只是说教百姓识字,教种田,教织布!而高级的内容,比如五经,那就是只有本来就有基础的通过测试才可学习,而且是跟着蔡邕学习。

同时,燕云大学的一律束脩由幽州牧刘和提供,来了只要能过审核,就能免费读书!包吃包住!

加上有蔡邕这个金字招牌在,相当于名师讲座,免费学习了!

一时间,不论是要来识字的老百姓,还是想拜师蔡邕的寒门学子,纷纷赶往幽州。

当然还有一些冲着免费吃住去的,这些刘和都让人筛选掉。

经过审核的,哪怕有些漏网之鱼,也无伤大雅。

只是虽然有赛选过一次,燕云大学依旧门庭若市,来人多是不识字的普通老百姓。

还好刘和早就安排了一批能教普通人识字的教书先生,这些老百姓他还能消化掉。

老百姓中,有几个有学识的寒门子弟或游方的游侠,又可以去做蔡邕的学生。

就在开学没几天,蔡邕又找上刘和,意思是大学教材不足。

都是几个人共用一册书卷,学字的班级更惨,只在教室中间立一个沙池,先生在沙池里写字,周围的学生学习。

简单的字还好,稍微复杂一些的,学生看后很快就忘记了。

刘和听到这话,拍着胸脯保证道:“蔡老勿忧,和早有安排。”

随后就带着蔡邕去了一家作坊,蔡邕问道:“这是何作坊?”

刘和答:“造纸坊。”

“造纸?”

两人边说边走,进了内厅,就见徐庶走来。

徐庶道:“主公,蔡老先生,纸坊运作一切正常,第一批纸,明日就可以出坊。”

蔡邕问道:“这纸?是写字的?”

刘和笑道:“自然是写字的。”

“那可价格不菲啊!”蔡邕道:“莫非贤侄还想,叫学子们都用这纸来练习?”

刘和道:“一时半会跟您解释不清楚,反正您只需知道,这纸我们多的是,将来还可制定成册,给您著书立传呢。”

蔡邕闻言欣慰的笑道:“好!有了纸,学子们就不怕记不住了。”

这个纸坊其实是刘和先前就跟徐庶商量着组建的了,但是因为幽州事务太多太多,造纸是实在排不上号。

如今燕云大学开学,正好让刘和试试自己这土法制作的纸张,能不能用。

这纸张做好后,还需一日晾晒,之后再裁剪成数张小纸,送往大学。

虽然有纸坊,但是纸张依旧是个稀罕物件,所以暂时来说纸张还只能供高级班使用。

而大学的高级班全都是贫苦学子,本身聪明,也读过一两本书,就如关羽这种,或读春秋,或读诗经。

但要真正求学,却囊中羞涩。所以借着刘和这边免费上学的东风,赶来幽州,跟着蔡邕学习。

如今又有纸张给他们,他们一可自己记录课件,二可练习文章。

众人都不知道刘和造纸成本几何,只当刘和真乃当代孟尝,免费给学习、包吃包住不说,居然还提供价值不菲的纸张供他们学习。

他们本来多是仰慕刘和的游侠,如今更是死心塌地,唯冠军侯之命是从!

之后这几个月,幽州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

不仅有了燕云大学,戏志才郭嘉两人还不停的到处收购土地。

只要是个小世家,总有落魄的时候,这小世家一缺钱,郭嘉就送钱上门。言道:“那地荒着,你一落魄的小世家又照顾不了,还不如卖点钱财。”

于是幽州在:“大兴教育”,“回购土地”,以及“大练兵马”的三个指导方针下,度过了188年。

---------------------------------------------------------------------

189年,三月,刘宏己经重病在床,张让在一旁服侍。

连日来刘宏己经颗粒不进,形如枯槁。

这天夜里,刘宏在病床上,虚弱的喊道:“让,让!!”

张让忙上前跪地扶起刘宏的手,说道:“张让在,陛下,张让在这。”

刘宏道:“辩儿愚钝,朕欲立,欲立皇子协,协为新君。”

张让忙道:“陛下立皇子协,臣这就去叫尚书令来!”可刘宏能说出这几句话,己经是废了全身的力气。

说完又再昏睡过去,此时寝宫内又只有张让离得近,边上就算有宫女听见,也不能作数。

要做平常,皇帝觉得自己不行了,就会像给刘和写信那样。

除了留下圣旨,还得私下给几个德高望重的老臣留下密诏。

可刘宏一首在立刘辩还是刘协的问题上左右摇摆,后病情加重,根本来不及做主。

如今刘宏只对张让说了要立刘协,张让又能怎么样?以他的名声,说皇帝不立嫡长?说出去谁会信啊?

张让见刘宏只是睡去,又召其他的常侍商讨。

张让道:“陛下今日与我说,要立皇子协为帝,可无明旨,如何是好?”

十常侍之一的段珪道:“如今一无明旨诏令,二无三公推举,如何能立皇子协?”

郭胜,赵忠皆道:“是也。”

郭胜更道:“我们不过陛下之鹰犬,如今陛下将去,我们自身难保,如果再言立皇子协,恐有杀身之祸!”

张让这老狐狸,如何不知道如果他坚持说皇帝要立刘协,他会有生命危险?

但是就如郭胜说的,他们是皇帝的鹰犬。

皇帝养了他们一辈子,用了他们一辈子,也让他们威风了一辈子。

如今皇帝要死了,他们没了靠山,早晚也得跟着去。

没必要还为了皇帝的一句话,冒生命危险。

就说自己没听到,或者听错了,说不定还能多活两年。

可张让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有点不甘心,他当了一辈子坏人。构陷忠良,帮刘宏搜刮财物,支持刘宏卖官,支持刘宏玩乐。

刘宏在的时候,他们是上司跟下属,是互相成就的,也暗地里有些许竞争。

如今刘宏要不在了,张让居然生出了兔死狐悲的心情。

只听张让道:“我张让不是什么好东西,陛下若大行,吾也不久矣,既然都要随陛下而去,何不最后再帮陛下一次?”

郭胜闻言,生怕张让意气用事,连忙道:“此间陛下还在,何不从长计议?”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