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长存
师道长存
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师道长存 > 第67章 阳台上的科学角

第67章 阳台上的科学角

加入书架
书名:
师道长存
作者:
凡客人生
本章字数:
7130
更新时间:
2025-07-02

第一节 会议室里的晨光

清晨六点西十五分,星禾的皮鞋跟叩击着行政楼走廊的大理石地面,声音在空荡的空间里激起细微的回响。昨夜整理的“蒲公英科技计划”策划案装在定制的帆布包里,布料上绣着东蛙教育集团的校徽——一只衔着仙人掌的青蛙,寓意“跳出井底,看见更广的天空”。他在楼梯间镜子前驻足,扶正领带时,看见自己眼底淡淡的青黑,想起小禾昨夜临睡前的问题:“爸爸为什么总在纸上画奇怪的线?”

会议室的电子屏正在循环播放集团宣传片,画面里穿戴VR设备的学生在“虚拟沙漠”中种植仙人掌,背景音是合成器模拟的风声。星禾摸出怀表看时间——那是父亲留给他的遗物,表盘内侧刻着“1978.9.10”,教师节的日期。指针指向七点整时,陈教授推门而入,中山装第二颗纽扣依旧松着,露出里面洗得发白的蓝布背心,与记忆中父亲参加家长会的模样重叠。

“小陈,帮我接杯热水。”陈教授将搪瓷缸子递给年轻助教,缸身上“先进教育工作者”的红字在晨光中泛着哑光。星禾注意到老人袖口的针脚——显然是自己缝的,歪歪扭扭地缠着枚回形针,想起父亲生前总说:“缝补也是门手艺,能教会孩子珍惜。”

七点十五分,会议正式开始。当星禾讲到“在每个教室设置科学角”时,后排的张副校长举起了手:“集团经费有限,长坪村小学连暖气都没通,谈何科技角?”这句话让会议室温度骤降,星禾看见陈教授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节奏与父亲批改作业时的习惯一致。

“所以我们先从旧物改造开始。”星禾点开新页面,展示用矿泉水瓶制作的“简易显微镜”、易拉罐改的“太阳能灶”。画面切换到长坪村小学的窑洞教室,几个孩子正用放大镜观察雪花,旁边的木板上写着:“冰的晶体有六个角,像星星的碎片。”“三十年前,我父亲用算盘教孩子们二进制,”星禾的声音放柔,“现在我们用废品教孩子们科技原理,核心从来不是工具,是好奇心。”

陈教授忽然开口:“我同意试点,但要加上德育考核指标。”他从公文包里掏出泛黄的《德育大纲》,纸页间夹着干枯的仙人掌花,“科技能让人上天入地,但德育才能让人知道该飞往哪个方向。”星禾想起曾祖父日记里的话:“教育是种树,科技是枝叶,品德是根系。”于是在策划案里新增一栏:“科技实践中的品德渗透案例集”。

第二节 阳台上的秘密基地

午后三点的阳光穿过防盗网,在阳台左侧墙面织出菱形光斑。小禾跪在泡沫垫上,正用儿童安全剪刀修剪仙人掌苗的枯叶,粉色围裙上印着“小小园艺师”的卡通图案,剪刀咔嗒声与知夏在厨房切水果的声音形成奇妙的节奏。

“妈妈看!绿绿长出小刺了!”男孩的惊呼声让知夏放下水果刀,她擦着手走近,看见仙人掌苗的刺座上冒出几根半透明的绒毛,在阳光下像撒了把碎钻。知夏忽然想起星禾求婚那天,在实验室里说的话:“仙人掌的刺是退化的叶子,为了在沙漠里保存水分,就像我爱你,是本能的克制与守护。”

“需要给它换更大的花盆吗?”知夏摸着培养皿边缘,塑料材质因长期使用泛起油光。星禾从工具箱里抬头,他正在组装简易离心机,零件散落在地垫上,像幅抽象画:“再等等,根系还没长满现在的空间。”他的目光扫过儿子专注的侧脸,想起自己小学时在父亲的木工坊做飞机模型,木屑扎进指缝的刺痛感依然清晰。

暮色漫进阳台时,小禾忽然指着窗外大喊:“飞机!飞机!”一架民航客机正掠过落日,机身在晚霞中镀上金边,尾迹云如同一道白色的粉笔线,划过靛蓝色的天幕。星禾抱起儿子,让他的小手贴在玻璃上,呵出的白雾在窗上晕开:“那是波音787,机腹里可能装着去太空的实验设备。”

“太空里有仙人掌吗?”小禾的鼻尖蹭着玻璃,呼出的气在窗上画出小团的雾气。星禾想起NASA的“深空植物实验”,从口袋里掏出手机,搜索出火星沙丘的照片:“火星的土壤里含有盐分,就像加了调料的沙子,现在科学家正在研究怎么让仙人掌在那里生长。”

知夏端来热牛奶时,看见父子俩的影子投在墙上,星禾的手比划着火箭升空的轨迹,小禾的手模仿着仙人掌生长的姿态,在光影交错中,仿佛看见两个时空的对话——三十年前的父亲和现在的儿子,都在用指尖触碰科学的轮廓。

深夜十点,小禾己经入睡,阳台上的台灯依然亮着。星禾坐在显微镜前,观察仙人掌刺的微观结构,目镜里的世界清晰得令人屏息:刺的表面布满微小的凹槽,像干涸的河床,那是储存水分的秘密通道。他忽然想起白天陈教授的质疑,摸出策划案,在“科学角物资清单”里加上一项:“旧物改造工具包(含放大镜、胶水、废旧材料)”。

窗外,一轮弦月挂在楼群之间,月光落在仙人掌苗上,叶片边缘的小刺泛着银光,像撒了把星星的碎屑。星禾伸手触碰嫩芽,感受它的温度——那是生命的温度,也是科学的温度。他忽然明白,真正的科技启蒙,不是让孩子记住多少公式,而是让他们相信,每个平凡的事物里,都藏着不平凡的宇宙。

第三节 山路上的科学课(感官细节增强)

周六清晨五点十五分,星禾的车载温度计显示3.7℃。知夏在副驾驶位上打盹,头轻轻靠在车窗上,发梢被晨光染成金色。后排的小禾裹在羽绒服里,像只毛茸茸的小熊,手里攥着昨晚新做的“仙人掌卫星”模型——用乒乓球和回形针制成,顶部插着牙签当天线。

机耕道上的霜花在车灯照射下晶莹剔透,车轮碾过路面,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惊飞了路边草丛里的鹌鹑。小禾忽然指着远处的山峦:“爸爸看!山在冒烟!”星禾减速,看见淡蓝色的晨雾从山谷升起,像哪位仙人打翻了墨水瓶,在天幕上晕开。

长坪村小学的校门虚掩着,去年的科技节横幅在风中摇曳,“探索”二字的颜料己被雨水冲刷得模糊,露出底下“乡土教育”的字样。羊角辫女孩从门后跳出,围巾上的铃铛系着新的红丝带,她身后跟着的男孩抱着个纸箱,里面传出“咯咯”的叫声——竟是两只芦花鸡。

“黄老师,这是我们的‘活体标本’!”女孩掀开纸箱,露出鸡羽上的斑点,像洒了把黑芝麻。星禾蹲下来,看见鸡脚绑着编号牌,旁边的木板上用粉笔写着:“观察记录:鸡的步态与骨骼结构”。小禾凑过去,小鸡忽然啄了下他的手指,吓得他往后仰,却不小心坐在了装着沙土的塑料盆里,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

3D打印显微镜模型组装完成时,己是上午十点。阳光穿过教室的木窗,在讲台上投下斜斜的光柱,空气中漂浮着粉笔灰与松木燃烧的气息。羊角辫女孩将蝴蝶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小禾帮忙调整焦距,忽然惊呼:“翅膀上有彩虹!”

星禾借机讲解鳞片结构,却发现孩子们的注意力总被窗外的鸟鸣吸引。于是他临时改变计划,带着大家到操场观察鸟类飞行。小禾躺在草地上,望着掠过的麻雀,忽然指着仙人掌苗圃:“小鸟会把仙人掌的种子带去远方吗?”

“当然,”星禾躺在儿子身边,青草的气息混着泥土味钻进鼻腔,“就像蒲公英的种子会搭风的顺风车,科技的种子也会跟着好奇的眼睛去旅行。”他想起父亲的教育日志里写过:“最好的课堂在天地之间,当孩子躺在草地上看云时,他己经在学习天文学、气象学,还有生命的自由。”

陈教授的身影出现在操场边时,星禾正在教孩子们用树枝在沙地上画太阳系模型。老人蹲下来,用拐杖指着“火星”的位置:“当年我在乡下教书,用牛粪饼当教具,教孩子们认识行星轨道。”他从口袋里摸出颗鹅卵石,在沙地上刻出环形山的纹路,“科技很远,也很近,关键是用什么当媒介。”

暮色漫进山谷时,星禾在教室后墙的“科学梦想角”贴上小禾的“仙人掌太空船”画纸。羊角辫女孩递来株野生蒲公英,绒毛球在夕照中像团金色的雾:“送给小禾,让它替绿绿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小禾小心翼翼地接过,蒲公英的种子忽然被风吹散,像无数颗微小的星星,飘向渐渐深蓝的天空。

回程的车上,小禾抱着蒲公英的茎秆睡着了,嘴角还沾着草屑。星禾望着后视镜里的长坪村小学,教室的灯光渐次熄灭,只有“科学梦想角”的荧光贴纸还在发亮,像夜空中永不坠落的星。他摸出手机,给陈教授发了条消息:“明天的集团会议,想增加‘自然科技课’的常设方案,您看如何?”

手机屏幕的微光照亮他的侧脸,知夏忽然伸手替他拂去头发上的草叶:“累吗?”星禾摇头,看着儿子怀里的蒲公英茎秆,上面还残留着几个未散开的种子:“你说小禾长大后,会成为什么样的科学家?”知夏笑了,将毯子往孩子身上拉了拉:“不管成为什么样的人,他现在己经学会了敬畏每颗种子,这就够了。”

车载广播里响起轻柔的钢琴曲,星禾打开远光灯,照亮前方蜿蜒的山路。远处的山峦轮廓分明,像幅深色的剪影,而在更远处,星空正在悄然展开,无数颗星星闪烁着,等待被某个好奇的眼睛发现。他忽然想起曾祖父日记的扉页:“每个孩子都是未被命名的星座,教育者的使命,是帮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

此刻,阳台上的仙人掌苗还在生长,显微镜下的蝴蝶翅膀还在闪烁,而在东蛙教育集团的策划案里,“蒲公英科技计划”的第一页,正贴着片蒲公英的绒毛——那是小禾亲手夹进去的,像一个关于未来的小小注脚。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