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长存
师道长存
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师道长存 > 第53章 归乡筑梦

第53章 归乡筑梦

加入书架
书名:
师道长存
作者:
凡客人生
本章字数:
4314
更新时间:
2025-06-15

七月流火,蝉鸣聒噪。东洼教育集团的智能温室里,星禾正调试着新型AI农业教学模型,手机突然震动起来。屏幕上跳出陌生号码,接通后传来带着乡音的爽朗笑声:"星禾啊,我是你二舅公!老家村委会派我来请你们一家子回去看看!"

电话那头,二舅公的声音激动得有些发颤。原来,随着黄卫国和星禾在教育领域的事迹被媒体报道,老家的乡亲们都倍感骄傲。村支书连夜召开村民大会,决定成立"青禾乡村促进会",希望能邀请他们担任名誉会长,为家乡教育出谋划策。

消息传到黄卫国耳中时,老人正在老年协会教新学员打太极。他握着木质剑鞘的手微微发抖,记忆瞬间被拉回五十年前——那个背着干粮徒步二十里山路去县城求学的少年,那个在煤油灯下苦读的青年,此刻仿佛就在眼前。"走,一定要回去!"黄卫国放下教鞭,眼中闪烁着泪光。

筹备返乡事宜的日子里,黄卫国和星禾每天都忙到深夜。他们翻出尘封的老照片,整理出数十本教育笔记,还特意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秀兰则带着老年协会的姐妹们,一针一线缝制着具有家乡特色的虎头鞋和刺绣,准备作为礼物送给乡亲们。知夏主动承担起联络工作,用她在幼儿园积累的经验,策划着给家乡孩子们的互动课程。

返乡这天,村口的老槐树下挤满了人。八十多岁的王奶奶颤巍巍地拉住黄卫国的手:"娃啊,当年你爹送你去读书,全村人凑了三个月的口粮。看看你现在,都成大教育家了!"星禾看着眼前熟悉又陌生的景象,小时候帮父亲挑水的古井、和伙伴们嬉戏的晒谷场,都还保留着记忆中的模样,只是多了些岁月的痕迹。

在村委会临时搭建的会场上,挤满了从十里八乡赶来的乡亲。黄卫国拄着拐杖走上讲台,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我永远记得,是这片土地养育了我。当年求学路上,每一步都离不开乡亲们的帮助。今天,我想把这份恩情,化作照亮下一代的火种。"他缓缓展开泛黄的小学毕业证书,"这上面的每一个字,都凝聚着老师们的心血。"

星禾接着展示了精心准备的PPT,既有东洼教育集团的创新成果,也有他走访全国乡村学校的调研数据。"教育不是城市的专利,"他指着大屏幕上老家小学的照片,"我们要让AI课堂、智慧图书馆,在每一所乡村学校生根发芽。"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几个年轻教师红着眼眶认真做着笔记。

最令人动容的是自由提问环节。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怯生生地举手:"星禾叔叔,我们学校的电脑都坏了,还能上AI课吗?"星禾走下讲台,蹲在她面前:"放心,下周就会有工程师来修电脑。以后,你们还能和城里的小朋友一起上首播课呢!"

当晚,村委会召开紧急会议。在黄卫国和星禾的提议下,"青禾讲学奖教基金"正式成立。乡亲们纷纷解囊,有人捐出刚收的稻谷,有人拿出准备给孩子娶亲的积蓄。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通过线上平台捐款,短短两个小时就筹集了二十多万元。

接下来的一周,黄卫国一家几乎没有休息。他们走访了每一所乡村小学,和老师们座谈,给孩子们上课。星禾带着技术团队,为学校安装简易版AI教学设备;知夏在操场上搭起临时课堂,教孩子们用树叶拼贴画;秀兰则带着老年协会的成员,教妇女们编织手工艺品,准备作为基金义卖的商品。

最震撼的是在镇中学的演讲。礼堂里坐满了学生,连过道都站满了人。黄卫国讲述着自己如何从一名乡村教师成长为教育管理者,星禾则分享了创新教育的实践经验。当大屏幕上播放东洼学生用AI设计的乡村振兴方案时,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我要考大学,像黄爷爷和星禾叔叔一样!"演讲结束后,一个男生红着脸跑到台前。黄卫国摸着他的头:"孩子,只要你有梦想,这片土地就会给你力量。"这句话,让不少学生偷偷抹起了眼泪。

在基金成立仪式上,出现了感人的一幕。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师走上台,颤抖着掏出存折:"这是我一辈子的积蓄,捐给基金。我教了西十年书,就盼着孩子们能走出大山,又能回来建设家乡。"紧接着,更多人走上台,有抱着老母鸡的农妇,有提着鸡蛋的大爷,他们用最朴实的方式,表达着对教育的支持。

临走前的那个清晨,黄卫国独自来到村后的山坡。这里埋葬着他的父母,也埋葬着他的童年。望着漫山遍野的梯田,老人默默许下心愿:一定要让教育的春风,吹遍这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

回到东洼后,星禾立刻组建了乡村教育帮扶团队。每周都有教师志愿者前往老家支教,AI课堂也顺利落地。更令人欣喜的是,许多从老家走出去的成功人士纷纷响应,有人捐赠图书,有人资助贫困学生,还有人返乡创业,为孩子们提供实践基地。

一年后的春天,黄卫国和星禾再次回到老家。曾经破旧的村小焕然一新,智能黑板、电子图书馆一应俱全。操场上,孩子们正在上AI编程课,他们设计的"智能梯田灌溉系统"获得了省级创新奖。看着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光芒,黄卫国和星禾相视而笑——这,就是教育的力量,这,就是薪火相传的意义。

夜幕降临,村委会广场上举行着热闹的表彰大会。"青禾讲学奖教基金"首次颁奖,考上重点大学的孩子、教学成绩突出的老师,都得到了丰厚的奖励。舞台上,知夏带着孩子们表演节目,秀兰则在台下和乡亲们拉家常。星禾站在人群中,看着父亲被乡亲们簇拥着,仿佛又看到了那个背着书包走出山村的少年。

"教育是最长久的乡愁。"黄卫国在获奖感言中说,"今天,我们种下的每一颗种子,都会在未来长成参天大树。"台下,无数双手高高举起,掌声如潮水般,久久回荡在乡村的夜空。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