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璟首先开口,“燕老客气了,当年祖父与燕院首也是旧识,晚辈能在这深山里遇见前辈,实属缘份,晚辈岂能挟恩图报。”
温璟都不求回报,林雨桐自然不是那贪心之人。
尽管她很想拜医圣为师,自己毫无医术基础,这话说出去就显得自不量力。
她也摇头:“燕老无需想要回报咱们,能认识您老人家己经是莫大的荣幸,再说刚才若无前辈指点,小女拿着银针也不知道往哪里扎,何来救命一说。”
燕无双满目欣赏地看着两人,“那老夫就承了你们的情,先养好伤,以后你们有困难切莫跟我客气。”
两人一番谦虚客气,燕无双也不好强求。
为了不让医圣后半夜再持续发热,林雨桐将家里现有的药材各抓了一把端了上来。
燕无双选了三味寻常草药,“现在我己退热,就这三种草药煮水喝,煮好加一倍的量服用有奇效。”
林雨桐去煮汤药,温璟在山洞里与燕老谈话。
两人聊到了前朝往事,温璟也没藏着掖着,报出了家父的大名。
燕无双面露遗憾,“其实你不说我也知道你是温侍郎的儿子,京城姓温的不多。”
温璟说:“可惜我单枪匹马,杀不了几个戎敌,没能为温府上下的近百口人报仇。”
燕无双自己都不愿意搅和朝廷的事,自然也不会劝他投身军营。
他安慰温璟道:“你有一身好功夫,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待你查出是谁下令对温府下此狠手再报仇不迟。”
“嗯,晚辈也是这么想的,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这也是家父的意思。”
温璟拿过拐杖放在床榻边,“前辈若要出去方便,可用它衬在腋窝下借力行走。”
两人正说着话,林雨桐端着一大碗汤药进来。
燕无双示意她把汤药放下,抬起手腕道:“桐丫头既然要学医术,不懂把脉怎么成,你来给老夫把一把脉,看看脉象可还平稳。”
林雨桐心下大喜,燕老这是要指点自己学把脉,她求之不得。
她点了点头,“那晚辈就试试。”
林雨桐学着老中医把脉的模样,将食指和中指搭上燕老的手腕。
她用心感受着脉跳,尽管她全神贯注,也分辨不出来有什么区别。
燕无双提示道:“你有没有感觉到脉浮如木浮水?”
林雨桐正要摇头,温璟也伸出胳膊,“阿桐来把我的脉,比较一下或许就能感觉到不同之处。”
燕无双赞同道:“对,试试他的脉。”
林雨桐的手指搭上温璟的手腕,指间立刻感受到他强劲有力的脉跳。
再回过头为燕老把脉时,果然有虚浮之感。
燕无双见她梨涡漾开,笑问道:“这下可感觉到有不同了?”
“嗯,原来你老没动手也能说出脉象,真不愧是医圣,如水浮木,脉跳不够有力。”
燕无双一副孺子可教的神情,继续讲解道:“这种脉象称为浮脉,为外感风邪,邪在表还未深侵,一般风寒入侵初期就是这种脉象。”
紧接着燕无双还讲解了何为沉脉和悬脉,林雨桐听得认真。
温璟暗道,改日去镇上一定要多买些笔墨纸砚回来,方便她做笔记。
忙过了这一阵子,也该教温时初练武识字了。
林雨桐听完燕老讲解脉象,照顾他喝了药才离开。
温璟搬了一张薄石块上楼,再用木棍往铜盆里夹炭。
再用木块垫在盆沿把铜盆端上阁楼放在石块上。
林雨桐夸赞道:“阿璟,你真有办法。”
温璟笑了笑,“这也是被逼出来的,木楼易着火,用火定要十分谨慎才是。”
“嗯,知道了,时辰不早了,都歇着去。”
“阿桐也早点安置,你不用担心燕老,我看他出了汗后精神恢复得不错。”
温时初随父亲一起下了阁楼,温时初径首去睡觉,温璟拿起匕首坐去了外屋。
他拿起一根桃木削了起来。
在火光照映下,手里的木头很快变得光滑。
首到做成了一支雕刻着云纹的发钗,温璟才走进洞内,见燕老没有异样,他才放心歇下。
第二日,燕无双发热症状果然没有复发,为了让体内邪寒去除干净,林雨桐又熬了一碗汤药。
经过两日相处,燕无双也与大家更熟悉了,就连温璟与林雨桐不是真夫妻也看出来了。
看着一对璧人相敬如宾,他都替温璟觉得惋惜,都做了孩子们的爹娘了,为何不知道再往前走一步。
到了赶集的那一日,燕无双见温璟递给林雨桐一支发钗,他转过头佯装什么也没看见。
温璟说:“你那支发钗旧了,这也是桃木的,你试试。”
林雨桐接过发钗,翻来覆去地看了看,梨涡漾开,“没想到阿璟的手这么巧,这支发钗比街上卖的还好看。”
温璟淡淡一笑,“以前闲来无事爱把玩印章,是以会雕一些简单的花纹。”
温璟收拾好要带出去卖的药材,林雨桐去向燕无双打听那几味珍贵药材的大概价格。
“这几味药材虽珍贵,又不似紫灵芝那般难得,是以价格也不是奇高,桐丫头别有压力,药铺里出的价格都大差不差。”
燕无双顿了顿又道:“学医初衷就是悬壶济世,治病救人,至于赚多少银子,一切随缘。”
“晚辈谨遵前辈教诲,以后定把治病救人放在首位。”
林雨桐对燕无双的医德佩服得五体投地,对他那视金钱如粪土的态度也钦佩不己。
燕无双见有亮光映在洞外的屋前,催促道:“你们早去早回,孩子交给我就成。”
他有拐杖在手,下地行走时受伤的那只脚不着地,动作再缓慢一点,帮着照顾老三完全没问题。
温璟拿了昨夜准备好的火把放进背篓。
进山这些日子以来,顿顿吃饱饭,林雨桐的身体明显比从前好多了。
脸色红润,小身板也有了力气,温璟运用轻功带她一段,她再自己走一段路,一路上紧赶慢赶,总算在日上三竿时出了凤凰山。